往日回顾:

不要让学术失去圣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8:28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这几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旅游经济价值,于是各地争夺历史文化资源的“官司”也随之打得此起彼伏。争夺历史名人故里,争夺历史传奇故事的发生地,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的墓葬地……所争夺的内容甚广,所争夺的程度甚烈。如我省清徐、祁县争夺《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出生地;我省武乡、和顺、榆社三县争夺羯民族出身的后赵皇帝石勒的出生地;湖南平江与河南的巩县、偃师等地争夺诗圣杜甫的墓葬地;就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曾向汉朝使者发问“汉朝与夜郎哪个大”的国王所拥有的那个夜郎国所在地,如今也成为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几个地方争夺的“宝地”。

  从有关新闻报道看,凡有此种“争夺”的地方,一般都要举办若干次研讨会之类的学术性会议。学术会议本该有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争鸣气氛,然而,与各地激烈争夺的阵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样的学术会议往往是一团和气,听不到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和交锋,只有人人口若悬河地不断重复着研讨会举办地希望发出的声音。一旦去掉其发言的铿锵字句,枝枝蔓蔓,便只剩下一句话:“此地是××××地”。

  对这种研讨会,让人看不明白处有三:一是这么多专家学者莫非都在研究的这个问题上倾注了精力,且都有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为何不及时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二是会议上的观点如此惊人地一致,莫非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三是专家学者都是受邀而来的“座上宾”,都在说举办会议的地方想说的话,是不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作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比其他人离事实的本源更近,应该是真理的代言者,而不该受任何利益、情面或其他什么东西来左右。应有自己的气节、准则和操守,敬畏学术,珍惜自己的声誉;对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点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浮皮潦草地轻易下结论;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更应像董狐那样,尊重历史,坚持秉笔直书精神。

  争夺历史文化资源,请学者帮衬本地多说几句好话,对各个地方来说是“理性的选择”,因为争夺历史文化资源就是争夺旅游资源,争夺经济利益,出发点是造福当地百姓。而专家学者则应当把持住自己,要有学术操守、学术良心;同时最好不要到“李下整冠”,以免落下受雇于人的嫌疑。总之,不能因小失大,因为抹不开面子或眼前点滴利益损害了学术的圣洁。

  姚晋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