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科技城”要当科学发展的模范——访绵阳市委书记谭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9:4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几个月前,记者随谭力下乡调研,“寻找丘区新农村建设突破点”。关注农村,因为绵阳城乡二元结构“沉疴”犹存。

  几个月后,谭力欣然相告,“经过科学论证,我们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办法。”

  2007,将是绵阳继续消除“不和谐”、实现科学发展的年头。

  2007年,绵阳进入快速发展期

  记者:您曾经说过,从2007年开始,绵阳将重新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判断从何而来?

  谭力:大家都知道,1999年至2004年,绵阳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但是在2005到2006年,我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特别是2006年,全市GDP增长13.5%,财政收入闯过50亿元大关。尤为可喜的是,县域经济增长首次超过市级经济。依据上述发展基础和阶段,我们得出一个结论:2007年,绵阳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记者:如果给即将到来的快速发展一个区别于此前发展的注脚,您认为是什么?

  谭力:科学与和谐。我们不能再重复过去的发展路子!我们的目标是:建设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模范市。绵阳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全国唯一一座科技城,因此,科技城的发展不仅是绵阳经济发展的责任,也兼具代表四川形象的责任。

  记者: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谭力:是的。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思路,结合绵阳实际,我们提出抓住科技城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和谐绵阳“三大要务”,把各区市县划入绵阳科技城的核心层、紧密层和辐射层,把科技城建设的巨大成果大规模向广大区市县农村反哺辐射,带动包括400万农民在内的全市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具体来说,一是以大项目为支撑,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其次是新农村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途径;三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抓住历史和科技两大灵魂,使之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打造适合人民群众居住的特色城市;五是推进“十大惠民行动”,让每个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干部精神状态是关键

  记者:市委日前决定提高全市两万名“村官”的待遇,村干部务工补助由以前的100多元涨到300至500元。听说一些外出务工的村社干部又回来了。

  谭力:是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先就要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其次是确立科学的发展途径。在丘区,我们确立的发展核心是治水;山区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增收优势,为此我们建立了山区发展基金;在城市近郊,要加快产业经济发展,为更多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记者:您认为干部精神状态在绵阳科学与和谐发展中占据什么地位?

  谭力:可以这么说,这几年如果没有干部作风的转变,就不会有绵阳今天的变化。北川县最近发生山体滑坡,撤离行动结束后,当地干部发现一户已经撤出的群众又搬回来了。经耐心劝说,这家人撤出去了,不多久一个汽车般大的石头就砸在那家屋顶。其实,这就是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的缩影。我一直希望,我们的干部把克服困难与矛盾作为一个快乐的过程,畏首畏尾是干不好事情的。

  记者:通过什么办法来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

  谭力:一是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用心干事、真心干事、有能力干事的人用到重要岗位上来。

  二是奖惩兑现。今年,我们将打破平均主义奖金分配办法,划分三个层次:完成市上下达的基本考核任务,只能得基本目标奖;然后是努力目标奖;最高层次是奋斗目标奖,这很难,要有掉层皮的思想和努力才能得到。但是,开前门比开后门好。

  三是抓典型。用正确典型引路,对那些精神状态不好的进行严厉处罚。比如,我们在推进“十大惠民行动”中就有一项:一票否决,只要分配任务中有一项没完成,全年的奖金就没了。■本报记者胡敏何玉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