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闻纵横:大冶镇民营变电站特别调查——裂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13:52 中国广播网

  点击收听音频>>>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国。近年来,电力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电力装机容量从2002年底的3.6亿千瓦提高到2005年底的5.1亿千瓦。上世纪70年代初,工业化国家为了解决能源瓶颈,开始了能源多元化的改革,消费者的参与不仅推进了电力改革,也有效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改革使工业化国家从“管制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无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是西方的市场化改革,所有成功的改革都有一个相同的规律,这就是“让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交易和对交易的管理。”中国的电力改革如果回避了这一关键因素,将不可能取得成功。

  既然中国的农村改革可以从小岗村开始,为什么电力行业的裂变就不能从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乡镇开始呢?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也许正在发生着这种裂变。

  中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记者张磊 杨博 辛如记 赵飞)东方的地平线刚刚露出一道橘红色的曙光,大冶镇的街头巷尾就开始热闹起来。上班的人流踏着冬日的晨雾,奔向各自的岗位,新的一天开始了。

  大冶镇位于中岳嵩山脚下的登封市,是河南省的工业重镇。煤炭、磨料磨具、特种水泥等行业十分发达。每年向国家纳税8000多万元。看到大冶镇上空那纵横交错的高压电网,你能马上意识到电在这里的特殊位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豫剧《朝阳沟》使大冶镇声名鹊起。如今,一家颇具争议的民营变电站,让这里再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厚重的浓雾充斥在天地间,火红的太阳早已不见了踪影。站在大冶镇东刘碑村石淙河变电站门前的董桂范,看到从浓雾中下车的记者,脸上绽露出灿烂的笑容。

  董桂范:那一条线送到王楼煤矿去了,这一条线是向东边去的。残疾人福利企业,是那个铁塔、那条线送过去的,现在大小用户是38家。

  53岁的董桂范中等身材,身体硕壮结实,古铜色的脸膛上泛着红光。目前老董是大冶镇煤炭协会的会长,正是他办起了河南省第一家民营变电站。老董引领记者参观了变电站的供电值班室和配电房:

  董桂范:这是线路图,红点是供着电呢,绿点是没有供,我们这个站是无人值守变电站,不用到现场去看,在这屋里就完全可以操作了。这个小屏就是保护系统,一按按纽就知道哪个地方有故障了。

  董桂范说:石淙河民营变电站2005年7月建成,供电总负荷在35000千瓦至40000千瓦之间,可在5年内保证大冶镇经济发展不受电力制约。

  在我国电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长期以来一直由国有的电力部门垄断经营。可是董桂范为什么偏要抢夺电力部门手中的“奶酪”,另建变电站呢?

  董桂范:说停电就给你拉了,招呼都不给你打。下井检查,停电了,给我提溜在进口,你想想,那提溜住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最后工人没办法用钢丝绳转住齿轮,叫人用杠子别住齿轮,一点一点手转住电机的轮儿,从井下转了四个小时转上来了。

  董桂范说,过去,电力部门拉闸停电是“家常便饭”。甚至事先连招呼都不打。有一次,老董坐升降机下井检查工作,刚进入地下40多米,突然停电了,真是上也上不来、下也下不去。在井口的矿工们只好用杠子卡住升降机的齿轮,一点一点往上转,4个小时后,老董才回到了地面。

  大冶镇煤矿多,过去,所有煤矿电力供应完全由登封市电力局一家所垄断。因供电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大冶镇煤炭协会会长董桂范:

  董桂范:1986年,电业局对王楼煤矿,没有打招呼把电给停了,造成瓦斯爆炸,死9人,96年东思煤矿也是电业局停电,没有打招呼,又造成瓦斯爆炸,当场死亡13人,后来又死亡了6人。在安全局备案是13人,实际上是19人。

  按国家煤矿安全管理规定,煤矿行业必须保证双回路用电, 但石淙河民营变电站运营之前,大冶镇的许多煤矿始终是在单回路供电的状态下进行采煤生产的,当地电业部门没有能力提供双回路供电。因停电造成的瓦斯爆炸、透水等安全事故,夺去了很多矿工的生命。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大冶镇是登封市第一大工业镇,在河南省乡镇经济排序中也名列前十位。全镇有民营企业2800多家,营业收入总额49亿元,以煤炭、磨料磨具、特种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为主。然而,长期以来,做为最主要的供电渠道——登封市电力局,对当地供电的110千伏主变容量仅4万千伏安,而全镇电力用户变压器装建总容量超过20万千伏安。

  也就是说,登封市电力局的供电量只能满足大冶镇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缺口高达80%。

  登封市大冶镇工业办常务副主任李月峰:

  李月峰:陆陆续续在我镇建成了20几家模砂磨具企业,由于用电比较紧张,除了有几家生产生产停停其他企业都没电,都没有生产。

  李月峰说,从2002年开始,大冶镇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从煤矿资源型企业向磨料磨具行业重点倾斜,在这种政策下,一些企业家纷纷到大冶镇投资,但由于当地供电能力的限制,这些企业大部分处于半瘫痪状态,一些企业甚至因缺电而倒闭。电力不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孔德夫:厂建成了,可以用电了,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用不上电了。

  说话的是嵩山特种材料集团董事长孔德夫。嵩山特材集团有限公司是大冶镇一家中韩合资企业。所经营的磨料磨具年产值在亚洲位居第二,是当地最大的支柱企业之一。2001年8月建厂以来,饱受缺电之苦。

  孔德夫:我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濒临倒闭。客户基本跑光,生产骨干,技术骨干,养活不起,流失很严重,亏损700多万,企业没法运行。什么原因呢?供电局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只有权利,我这边没有权利,只有老老实实服从规则。

  孔德夫向记者出示的统计数字显示:嵩山特种材料集团每年生产需要用电量1.4亿度,2003年,登封市电力局的供电量为4569万度,占实际用电量的32.6%;2004年供电量下降到3485万度,只占需要电量的24.9%,2005年更为糟糕,只获得电量1500万度,仅占需要电量的18.4%,不到五分之一。由于供电不足,这家年产值位居亚洲第二的企业,连年亏损,濒临倒闭。

  与孔德夫命运相同的还有当地的14家企业,由于电力短缺,先进的设备蒙上灰尘,厂子关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