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买1斤多称了半斤 称东西何时再现“一抓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12:24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明明说好一斤,偏称给你一斤3两,不要还硬塞给你。”近日经常逛集贸市场的张女士抱怨说,有的售货员称东西“抓不准”,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买1斤称1斤半

  张女士告诉记者,日前她在淠河路的一家食品门点买糖炒板栗,开始说好称一斤的,店员装的时候,铲了满满一铲子板栗放在纸袋里,边过秤边说,“1斤1两,多了,再加点,凑足10元钱的,免得找零钱。”说着,就不由分说地铲上一把放在秤上,张女士见状,忙说,多了吃不了,可是店员丝毫没有“退”的意思,还劝她说,这板栗可香了,保证你吃了还想吃,结果一下子多称了3两多,算起来2元多钱。

  无独有偶,畅园新村的郭大爷也有类似的遭遇。他说,他几次去买散装食品,几乎次次被多称,想少称些都难。一次,他身上只带了10元钱,准备买桃酥跟柿饼,结果卖桃酥的售货员一抓就是一大把,买5元钱的却称了8元,还振振有词:太少了称不出来。害得他连买柿饼的钱也不够了。

  记者随后在五六家散装食品摊点体验了一番,结果发现,没有一家售货员能“抓得准”的,而且只多不少,最多的买1斤称了1斤半,最少也多了1两左右。问为什么不能按要求的斤两称时,售货员几乎众口一词:哪有称得那么准的。

  “抓不准”事出有因

  果真如此吗?不少市民对此持不同看法,龚女士表示,买东西也不是说要多少就多少,其实多一点也无所谓,但总不能太离谱,买1斤多称几两,肯定是故意的。“抓不准”,多抓几次,多称几次不就准了吗?她说,现在售货员“抓不准”是普遍现象,有的是为增加销量,能多卖就多卖,有的为算账、找零方便而加分量。杜先生表示,缺斤少两的话,还能找有关部门投诉,对多称东西还真没辙,要么照单全收,要么退点是点,对顾客而言,商家的热情未免有些“勉为其难”,看似简单的经营行为,却暴露出商家服务上的诚信问题。

  合肥市食品商业协会的负责人介绍说,以前三尺柜台不是轻易能上的,营业员上岗前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学员培训,称量、包装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已故的全国劳动模范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当年就是凭着拿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售货技艺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一抓准”也成为当时流行的行业服务标准。合肥商业部门以前还定期举办过“一称准”、“一抓准”、“一切准”的技能比赛。“现在这样的培训、比赛早就不存在了,很多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人走上售货员的岗位,服务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方春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