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古镇欲挖河重建高桥引发争议(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0:41 上海青年报
上海浦东古镇欲挖河重建高桥引发争议(组图)
上海浦东高桥古镇欲挖河重建高桥引发争议

上海浦东古镇欲挖河重建高桥引发争议(组图)
上海浦东高桥古镇欲挖河重建高桥引发争议

  因桥得名的浦东高桥镇欲重建一座“高桥”,消息传出,引起市民极大关注。赞同者认为应该恢复高桥老镇的江南水乡特色;反对者认为重建需再挖河道、调整交通,必须大动干戈。“到底是否应该重建这座高桥?”明天,高桥镇政府将召开一场座谈会,邀请市民、专家等20名各方代表共同讨论这个话题。

   记者获悉:《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日前已出台,新区政府正在计划将浦东的历史文化“串起来”,高桥镇3幢名宅已率先修复并将免费开放。

  本报记者 吴晓青

  标志性“高桥”消失了

  30岁的王臻是摄影爱好者,特别喜欢拍摄上海的一些古建筑和特色桥梁,每逢双休日,他会四处寻觅新的拍摄目标。去年12月26日,《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挂在了市规划局的政府网站上,一下子引起了王臻的注意。

  当时,王臻看见关于该历史风貌保护区功能定位的描述是这样的:本风貌区是浦东新区内由保存较为完好的众多风貌独特的名宅故居、古桥、古园林和河道共同组成,体现“因河而生”的功能特色,“因桥而名”的命名特色,及“丁字街、丁字河”的城镇整体空间结构特色,并具有明清时期水乡城镇整体风貌特征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因桥而名?答案就是高桥。”王臻的脑海里立刻跳出了这几个字,于是他直奔高桥而去,四处打听“高桥”的详细地址,但结果令他颇感意外:位于花山路上的高桥早就没有了,距离原址不到200米处仅有一座标有“古高桥旧址”的老石碑,上面的字迹斑驳,但依稀可辨。

  “真是可惜,高桥原本就是因桥得名,现在却是徒有虚名了。”王臻失望地说,“如果能重建一座‘高桥’,那该多好!”

  重建“高桥”会劳民伤财

  凑巧的是,王臻的这个设想与高桥镇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

  “根据这个历史风貌保护规划方案,打造江南水乡的特色,我们的确有一个想法:重新打造高桥的‘母亲河’,重造一座高桥,吸引旅游资源。”昨天,浦东高桥镇政府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高桥镇填埋了河道、重修了道路,但现在要重新建造“高桥”,无疑要“伤筋动骨”,居民们对此褒贬不一。

  昨天下午3点多,记者赶到现场,好不容易在花山路的一个角落上找到了纪念石碑,它的旁边还有两口古井,记录了高桥的百年历史。

  “我小时候每天都经过这里,这块石碑原本‘住’在前方约200米处,但影响交通,后来搬到这里了。”现场,居民王先生恰好经过此地,他深有感触地说,小时候他就听老人们说早在1928年,这里就有这样一块石碑了,上面记录着“高桥”的历史来由,大家都奉其为吉祥物。

  一听说要在原址上重新建造“高桥”,王先生表示出担忧:“造桥就要挖河,等于重回到过去,劳民伤财呢。”他向记者坦言,目前花山路已经成为周边交通的一条主干道,要重新造桥,就必须对周边的道路设施“大动手术”,又是一番大拆迁,还为周边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还需慎重考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当地居民认为再造“高桥”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投赞成票的居民为数不多,他们的理由是:上海原本就是水乡之都,高桥是历史悠久的古镇,重建“高桥”可开发旅游,对古镇发展有好处,但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

  目前,该方案正处于公示阶段,还需吸纳市民、专家等各方意见。

  专家建议:可建造一座特色人行天桥

  为了保护这些老建筑和古桥,高桥镇的10位离退休老干部四处呼吁,希望能采取最好的保护方案,镇政府相关部门为此也花费了不少心血,调研员周民法就是其中一位。

  “高桥老街是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我查阅了相当多的历史资料,目前正在收集整理一本名为《高桥探源》的书籍,其中包括高桥的老桥、名宅、小吃等十多个方面的资料。”周民法如是说。

  周民法原是高桥镇的纪委书记,他主动请缨担任专职调研员,每天收集、整理高桥的历史资料,尽可能保护这些历史文化,他认为重建“高桥”的确工程浩大,并非一蹴而就,可以考虑从目前保存尚好的西街的几座桥开始,逐一进行。

   对于高桥,复旦大学历史、旅游管理系教授顾晓鸣最有发言权,近日他带领着学生实地调研、收集了许多资料,为高桥镇历史风貌区保护“度身定制”了一份设计方案,他反对在原址重建“高桥”,而是择址建造一座“人行天桥”,设立流动高桥古文化流动展示馆。

  “拆除现有建筑,重新造一座桥,其实也是一种破坏,不可取。”顾晓鸣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提炼原来桥梁的建造元素,选择在高桥老镇与新镇之间建造一座特色人行天桥,展示一些原高桥的传统手工艺等,形成一个流动的展示馆。

  “解放前后,大高桥一共有30多座桥,其中有5座桥梁小有名气,自北向难分别是中兴桥、成德桥、广德桥、镇安桥、衍庆桥。”顾晓鸣给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桥名,“但现在这些桥都消失了。”

  高桥镇3幢名宅已率先修复

  高桥镇的“风貌重现”并非仅限于建一座“高桥”。作为恢复水乡计划的项目之一,浦东高桥镇的3幢名宅已修缮完毕,列入了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点保护名单。记者获悉,《浦东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日前出台,该历史风貌保护区的特色为“名宅故居、古桥、古园林和河道”,突出水乡城镇的格局。

  “浦东高桥镇的历史根基比较长,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名宅,大多数都是明清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今年我们选择了仰贤堂、黄氏民宅和凌氏民宅三幢名宅,投资百万元修缮,计划将修缮完毕的名宅免费对外开放。”昨天,高桥镇政府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三幢老宅位于高桥港北岸,去年12月镇政府邀请专家一起制订了一套修缮方案,现在仰贤堂已修缮完毕,春节后就可免费开放。

  记者同时在该规划中看到,高桥镇保存有不少明清建筑的名宅,其中的“黄氏名宅”造型别致,共有大小房间25间,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诞生”在1921年,距今已有85年。

  将把浦东100多幢民宅“串起来”

  “浦东有100多幢民宅,分布在各个老镇内,其中不少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各具特色。”昨天,复旦大学历史系、旅游管理系教授顾晓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桥镇是上海开发最早的一个老镇,因此不少老建筑都被拆除了,现在能保留部分有历史价值的民宅,实属不易。

  顾晓鸣表示,他受新区有关部门的委托,牵头制作了一份相关的总体方案,目前已提交给新区政府,并完成了项目评审。

  如何把浦东的历史文化“串起来”?对此,顾晓鸣在方案中提出的观点很鲜明:创造性转化,就是利用原有的一些还未拆除的历史建筑,可面向全球招标,同时吸纳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元素,这是合理保护和开发的一个方式,可以借鉴法国、

意大利一些老镇的开发经验。

  “以往提到文物保护和利用常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商业开发利用过度,让人再也找寻不到古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要么过分强调‘复古’,恢复了古建筑原先的外观,却没有让它们展现出原有的文化内涵。”顾晓鸣对记者说,这些民宅修缮完成后,对外免费开放,还需要一笔资金来“赡养”,如能向全球招标、进行保护性开发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

  特色老镇将纳入旅游线路

   赏桂游、淘宝游、农家乐、古镇游……现在每到节假日,市民可选择游玩的旅游线路越来越多,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也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到了140多条旅游班线。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上海郊区的一些特色老镇正在被进一步挖掘,一旦条件成熟,这些景点将纳入旅游线路。

   据了解,目前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线路已基本覆盖了

长三角地区的短途线路。近几年,为适应游客的需求,上海近郊一些有特色的古镇、古城也得到了开发。记者在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网站上看到,目前古城嘉定游、南翔古镇游、朱家角古镇游、西塘自助游、崇明休闲游、枫泾古镇/金山农民画村游、七宝古镇游等特色旅游点都已推出了定期或不定期的旅游班线,这些极具上海特色的旅游点很受游客欢迎。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正在推进工业游、农业游等旅游产品的建设,而像高桥这样的特色老镇,一旦旅游价值被挖掘出来,条件成熟时也会开辟郊区旅游班线。 (记者 刘春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