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底下有座城 古蜀人的天府广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6:2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昨日,两处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商周时期遗址,连接着成都温江城区穿越4000余年的历史尘埃重见天日。一批土陶、石器出土,仅陶器残片就有上万片之多,如此多的古“家具”聚集在一起,加上竹骨泥墙的遗迹,考古工作人员甚至怀疑这片遗址是不是就是商周时期古蜀人聚会的“天府广场商周版”。据悉,这两处遗址是继温江1996年发现鱼凫古城之后最大的考古发现,对认识成都平原史前社会的社会结构、生产形态、风俗习惯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遗址A

  古蜀人的天府广场?

  地点:温江区公平街道办事处太极村

  这一区域地下文化堆积层属于商周时期的遗存,现存面积大约4000平方米,其中保存较好的约有2000平方米,呈东北高西南低走势,文化层堆积20—50厘米。2006年11月29日正式发掘,目前已发现建筑遗址基槽,清理灰坑3处以及一处性质待定的大型陶片密集区。

  现场:数万陶片出土

  地面整齐排布有48个大小不一四四方方的深坑,在这被称做“探方”的考古区域里,20余名工作人员或手持汉阳铲或手举锄头正埋头工作着,锄头的任务是再继续扩大新的探方,而小巧汉阳铲的任务则是让探方里的宝贝显身。

  已经除去表层泥土的探方里,全是密密匝匝的陶器残片,“这是一处大型陶片密集区,出土残片数以万计,是此次发掘中面积最大,出土陶片最多的地方。”市考古队陈西平介绍,这些陶片除了来自小平底罐、竹节豆柄、高领罐小型陶器,更多的则是大口陶罐、盆、钵等大型陶器的一部分。

  猜想:古蜀人也修广场?

  数万陶片密集、均匀、平整分布在整个层表之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特殊的现象?考古学的三种猜想随即诞生。一种猜想认为是当时居民的房前或房后有一片低洼地段,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为获取更多的活动空间,古蜀民就使用陶片和泥土对低洼地段进行了回填。第二种看法较为简单,这就是一个超级大灰坑。第三种猜想认为是古蜀人平整出的活动广场,其作用与现代大都市中心地带的大型广场类似。

  “猜想一和三认识雷同,要想观点成立,还必须找到踩踏面、广场范围界线是否清晰有规律等支持依据。”陈西平介绍,在编号T1509的探方里,出现明显的房屋建筑基槽,竹骨泥墙加木柱草棚,显示数千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这里曾有一片古蜀特有的民居群落。而旁边的T1609里,则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卵石,不过这倒不是古蜀民人力搬来做的“广场地板”,而是自然形成。据悉,遗址现场下一步的发掘工作将试图揭开此区域“是否是古代广场一说”这一谜底。但因考古发掘有太多不可预知性,谜底被揭开的时间表目前还无法准确给出。

  遗址B

  鱼凫的卫星城?

  地点:温江区柳城镇新建四组境内

  遗址北距鱼凫城遗址约4公里,现存面积大约6000平方米,其中保存较好的约有2500平米。遗址呈长条形状,并往北面延伸,文化层堆积厚约35—50厘米不等,属于商周至宝墩时期的遗存。截至目前,已发现建筑遗址、古窖址各一处,清理灰坑18处,出土器物30余件。

  现场:河道环抱遗古井

  走进就在一条主干道旁边的遗址发掘现场,可以看到一个篮球场大小的深坑,坑底已经完成初步发掘,房屋建筑基槽、古水沟残留、陶器残片等历历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此处遗址出土的以夹砂陶器为主,次为泥质陶,另还有石斧、石凿、石料以及燧石等,上有绳纹、方格纹、弦纹、戳印纹等纹饰。

  遗址的东面有一条古河道,呈环抱状,绕着遗址流经向南。不远处还有一口古井遗迹,它的年代居然是宋代。“说明这一区域是古蜀人持续生活居住的地域,地貌变化也不大。实际上,古蜀人的生活习性民居建筑风格几千年来都无大变化,呈现出很稳定的状态。”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和其他几处地处温江的早期遗存堆积相比,这两处遗存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出土器物最丰富。“这些大量遗存的发现足以说明,在成都平原以郫县、温江区为腹心地带,在商周时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聚落群,这些聚落群与鱼凫古城、金沙遗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猜想:鱼凫城的一部分?

  考古专家认为,尤其是遗址B与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温江鱼凫城遗址”的距离和时代接近,该遗址应该是鱼凫城遗址聚落群的一个组合层部分,是拱卫鱼凫城遗址中心的中小型聚落遗址。“它的意义在于为今后成都平原史前文明和历史文化持续性研究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所特有的人文内涵,同时对探讨长江上游古代文明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中国史前文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实物依据。”

  记者蔡宇实习生吕佳摄影刘亮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