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第一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6:50 都市快报

  本报首席评论 徐迅雷

  对于这次“病猪肉短信”事件,北京警方没有专门追查,这是智者的选择。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在短信未成为法律意义的“谣言”之前,只能称为“传言”。传言广为流布,往往涉及了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生活的底色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斑斓的;在各个犄角旮旯,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冒出“麻烦事”,而麻烦的“谣言”从来都是止于智者的。智者的第一选择是第一时间全面深入地发布准确正确的消息,而不是把力气统统撒在“追究”上;公共信用的危机,只有坦诚的面对、用心的负责才能及时化解。

  若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么“辟谣”想辟到“点”上,也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准确消息。而“堵”的办法,从来不可能阻止滔滔洪水。当一个城市的居民皆在收发相似短信时,那强调所谓“发谣言短信最高可判刑5年”,就变成了一只庞大的“纸老虎”。“堵”者绝不可能成为智者;善政善治的政府,其最聪明之处,不是做什么,而是没做什么。

  通常,职能部门的不智、不敏,去堵、去塞,导致的结果大抵适得其反。“即使政府认为公民要说的话所带来的害处大于好处,政府阻止他们发表言论也是错误。”学者德沃金在《认真对待权利》中如是有云。职能部门检讨自己的工作,远比“追究传言”更为重要。说“进行有效的信息监管”,其实更紧要的是监管职能部门自身如何发布信息。错误信息泛滥、准确信息稀缺,这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这个信息不对称,恰是职能部门的失职。

  我们对广大群众应有基本的理解与信任,理解他们的担忧,信任他们的良知,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正像学者崔卫平所说的:“不管对于什么人来说,良知是他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是他作为人类身份的标志,是人的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没有人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兴风作浪,更不会一个偌大城市的市民统统吃饱了撑的无缘无故“发神经”。

  我们更没必要动不动拿高帽子压人。稳定压倒一切,这没错,但我们要当心这个“一切”包括“稳定”自己,那就是“稳定”压倒了稳定。懒者只会用习惯性思维行事,而智者则能跳出“功能性粘滞”。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功能性粘滞”实验:心理学家登卡尔向两组受试者提供同样的材料,要求做同样的事情,结果却大相径庭。材料是三根蜡烛、三只小纸箱、一些不干胶,还有火柴、铅笔、纸张等,要求是把三根蜡烛安装到门上齐眼高的地方并点亮。第一组的材料凌乱摆放一桌,受试者一阵折腾后,最终都能将小纸箱贴到门上用作平台,置上蜡烛并点亮——统统做成功了;第二组的材料,有序地分装在那三个小纸箱里,结果受试者大半完不成任务——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那小纸箱可用作实验材料,熟视无睹地只将其看成是装盛实验材料的盒子。只看到箱子的原本用途,而无法看出其他用途,这就是“功能性粘滞”。

  设若我们将公众的传言和质疑,只按固有思维看作是装杂物的“小箱子”,而不能看作摆放蜡烛的“平台”、无法巧用它,那么想“点亮蜡烛”就注定没指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