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的做法很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7:32 扬子晚报

  去年1月9日,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灌南县农村调研时指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切实关心好困难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一年过去了,灌南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2亿元。在总体经济还不算发达的情况下,灌南县专门成立帮助困难弱势群体的指挥部,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贫有所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孤有所靠”的目标,全县城乡形成了扶危济困的氛围。过去因为贫困造成的很多社会问题迎刃而解,稳定与和谐走在全省前列。

  贫有所济,五大弱势群体引起高度关注

  灌南县经过调查摸底,把孤儿、五保户、残疾人、老军人遗孀、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列为县里的“五大弱势群体”。早在2003年,灌南已经在部分乡镇、部分领域开展对这5类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2005年,经过大规模调查,灌南摸清了这部分急需帮助的救助对象共计达到13820人。2006年1月,灌南成立“三五工程指挥部”(确立5种保障对象、建立5种救助体系、落实5种筹资渠道),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把救助弱势群体当作大项目去抓。

  县委书记吴立生说:“救助帮扶困难弱势群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党委政府履行自身职责,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灌南这两年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更不能忘记这部分群众的救助,推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在北陈集镇上淋村,村民孙桂莲20年前因为视网膜脱落,不幸失明。2006年7月,她得到了一张政府给的农民补贴一折通,每月从政府领取60元补助。她告诉记者,今年标准增加到75元一个月。在感激之余,她一个劲说给政府添了麻烦。

  在张店镇二里村,革命伤残军人遗孀、74岁的相根英虽然因为中风时而犯糊涂,但把政府发的存折当宝贝一样让最信任的小儿子收藏着,过几天就要看一遍。目前,全县所有866名革命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的遗孀,全部得到了政府补助,每个季度,215元的补助金准时打到他们的一卡通上。

  这种例子在灌南乡村比比皆是,每月75元不算多,但残疾人和伤残军人遗孀往往是乡村里最为贫困的人,他们深深感受到党和政府送来的温暖。张店、北陈集的村民对记者说,党和政府救助困难群众,在老百姓眼里威信高。

  孤有所靠,孤儿脸上重现灿烂的阳光

  1月16日下午,在县城东郊的育才学校,记者走进孩子们寄宿的宿舍区。孩子们都去上课了,走廊下晾晒的一溜小鞋子,让人不禁眼睛一热———这些可怜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失去了父母!是政府伸出温暖的手,又让他们天真的脸上重现阳光。

  育才学校校长饶英告诉记者,去年4月6日,学校迎来第一批53个孤儿,8月28日又接来18个。“刚来时,他们的脸上都苦巴巴的,而现在你到教室去看看吧,脸上又都有了阳光!”的确,课间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记者走进了一间间教室,一群群快乐的孩子在说说笑笑,看不出他们是孤儿。饶校长告诉记者,刚来时,最小的7个孩子才上学前班,现在上一年级。除了10个转到中学读书的,共有61个孩子和其他120个因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需要寄宿的学生在这里一起住校。政府不仅出钱安排了他们上学和生活费用,还请了生活老师,晚上带他们到教室里写作业,夜里陪他们在宿舍睡觉,尤其是照顾年纪特别小的孩子。

  在他们的宿舍里,记者看到每张床上都有4床被褥,床底下放着统一的拉杆箱存放衣物。为了让孩子们穿得舒服,县里专门要求,冬天给孩子们配的保暖内衣一定要纯棉的。在一(3)班7岁的小女孩费欢欢的床铺上,恰好放着一件带着包装的保暖内衣,这是细心的小姑娘留着过年穿的。记者拿起来一看,标签上果然写着“98%棉,2%氨纶”。政府关照这些孤儿,处处煞费苦心:把他们穿插在别的学生中,一起上学住宿,是为了有利于塑造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每逢节假日,别的孩子回家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们可以留在学校让生活老师照看,也可以回自己亲戚家。县妇联还组织女干部们带头做“社会妈妈”,把孩子领回家过年过节过周末。

  对于失去双亲的孤儿,国家和省市目前都还没有具体的救助政策。但灌南县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100多万元,把县城东郊区的新东小学扩建为育才学校,对孤儿进行集中抚育,免除孤儿在县内接受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的一切费用。目前除了有71名孤儿在育才学校集中抚养,还有63名孤儿按低保标准,对负责抚养的亲属落实了相应的抚养资金。

  老有所养,五保老人没想到敬老院这样好

  在新安镇敬老院,五保老人们热情地领着记者参观他们的“家”。记者看到,他们的垫被很厚,盖被2床,地上专门有人打扫得干干净净,食堂里的师傅正在为老人们准备晚餐。83岁的金会莲老人称赞政府领导每次来“又说又笑”,待他们很好,生病有人照顾,衣服不用自己洗,政府还安排学生来打扫卫生、讲故事,妇联组织女干部带她们去洗澡、帮她们剪指甲。她说,老头去世后,没想到晚年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记者问,为什么半年前才来入住敬老院?她笑着说,以前不知道政府敬老院的好,老观念,舍不得离开原来村子里的家,来了才明白应该早来。

  在北陈集镇敬老院,61岁的五保老人孙成学指着身上的大衣说:“冬天天气冷,政府拉来军大衣,一人一件。政府领导每次来的时候从来不空手,水饺、汤圆,都是老年人爱吃的。敬老院里扑克、麻将、象棋都有,出去上街转转也行。正常有儿有女的,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2006年,全县新建、扩建了5家敬老院,全县敬老院总数增加到18家,每个乡镇一到两家。县里规定,在敬老院生活的每年每人给予补助的标准从原来的1500元提高到2300元,其他地方养老的每人每年1500元不变,这样,吸引五保老人到敬老院里来集中供养。目前全县1331位五保老人入院集中供养总数达到799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0%。其中2006年一年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净增270人,占了全部集中供养老人的三分之一还强。预计2007年全县80%的五保老人可以进入敬老院,2008年将把全部有意愿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起来。

  灌南县还要求各级干部不要做秀,建立救助困难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出台文件要求县乡镇各级干部定期深入孤儿学校和敬老院,一起吃饭,交流感情,现场办公。截至目前,县乡镇各级政府组织的自带伙食到全县敬老院就餐的超过1000次。

  病有所医,重病之中的破产企业退休职工说很满意

  在灌南县人民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姓吴的晚期肺癌患者用难得的从容语气,非常清晰地说:“儿子媳妇对我很好,政府对我也很好。医保对我帮助很大,我很满意!”她的老伴告诉记者,她是县老糖果厂的退休职工,厂子早就破产了。前年底生病住院至今,家里已经花了医疗费10多万元。就在家里不堪重负的时候,按照县里的退休职工大病统筹,县医保处送来了3万元的大病医疗补助。

  截至目前,灌南县已经为3900位困难企业职工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医疗保险金每人每年520元,县财政出50%,单位出30%,个人承担20%。这样,个人只要缴上百把元,就可以享受3万元封顶的每年大病医疗救助。

  救助困难弱势群体,最大的困难是资金。2006年,全县共筹集救助资金1800万元,比上年增加1300万元。资金来源中,各级财政与各项基金共计1412万元,包括省市下拨专项资金486万元、县财政资金617万元、专项基金309万元。

  2006年11月,国家民政部检查团的一位负责同志在灌南看了救助困难弱势群体的情况后说:“灌南做了很多我们想做但一时还没能做到的事情,灌南的做法,在全国有推广意义。”

  本版值班编辑彭 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