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多了一条致富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基层群众访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9:49 云南日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的一项综合性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明确山林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受益权,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林于民,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试点地区采访中,农民们与记者围坐一起,欣喜地热议牵动每一个村民利益的“林改”。从农民的谈话中,我们看到了一条山区农民越走越宽阔的致富之路,从农民们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激情和生活的幸福。

  

我们多了一条致富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基层群众访谈

  农民领到林权证喜笑颜开

  

我们多了一条致富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基层群众访谈

  外商到林区投资建松香厂

  

我们多了一条致富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基层群众访谈

  农民种树积极性提高

  “自己种、自己管、自己卖,自己的权益有保障”

  黄玉明(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白泥田村村民):现在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我们农民真正有了自主权,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上体现得最充分。过去自己没有林业产权证,要不到砍伐指标,大部分都是承包老板统一报批指标,基本上是由老板来垄断,现在自己拿到产权证就好了,自己种自己管理,砍伐条件成熟了自己就去申请指标,自己砍伐,自己卖,利益得到了保证。

  吴利材(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白泥田村村民):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好处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我主要是搞承包,已承包了70亩林地,承包期20年。过去没有产权证,批一点指标要到处去求人审批,现在有了自己的产权证,方便多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都能确保。

  徐华勤(云县爱华镇林农):今年12月初,云县爱华镇林权改革工作队和水磨办事处为我丈量了承包绿化荒山种植的甜竹林四至埂界,白纸黑字地明确了经营年限和财产所有权,这让我吃下了定心丸。6年前,我从会泽县到云县从事矿业开发,看到云县光热资源丰富和荒山闲置的有利条件后,2002年以21万元的流转受让金从爱华镇水磨办事处买到215亩荒山,投资80多万元全部种植成甜竹。通过精心管护,2004年下半年甜竹笋开始实现收入4000多元,到去年11月底,收入快速增长到12万多元。几年来附近的一些农户四至埂界一直和我扯不清,现在权属清晰,同我争执的人无话可说,我安心发展心里塌实了。现在我正在聘请专家研究竹笋保鲜后的长途贩运,如可行的话,收入可增加一倍。到2008年整片竹林丰产期,每亩甜竹可产竹笋3000公斤,每公斤以市场价最低6元计算,200多亩竹林可实现收入380多万元。

  杨泽光(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羊村村民):山林分到家非常好,我们村民都拥护,希望这次分山林能落实,放手让群众种植经营。1983年,我们村的山林就分了一次,但是,村上管得太多,今年要种这种树,明年又换另一种树,种下的树又不能砍,有责无利,大伙都没心思管山种树了。现在分给我家26亩的一块山林,准备配合州县百万林果工程,种些核桃、漆树、松树,可以解决烧柴,又可增加集体林。

  “联产承包解决了吃饭问题,林改又让我们多了一条致富路”

  郭秀田(腾冲县茶花塘村村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我们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又使我们农民有了一条增收的门道,这个政策好,群众十分拥护。我家8个人,分到100多亩林地,既可以边清林,边间伐成材林木,边造林,又可以在林箐中种植草果,这样既绿化荒山,盘活林地,又增加了收入。以前我们社的山林虽然多,但很难管护,也没有经济效益,成材的多数被人偷砍,懒得造林,到处是灌木丛。现在不同了,山一到户,家家都忙清林造林,也不见偷砍现象了,真正是“山有其主、主有其责、劳有其利”。

  马赛群(永平县博南镇曲桐乡北门村核桃加工户):有了林权证,林农种树积极性也高了。这几年永平县种植核桃的多,核桃加工产业也带动起来,我家一年要加工70多吨,永平县有大小核桃加工户400多户,年加工核桃9000多吨,产值2亿元。今后,永平曲桐将建成全国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

  潘邹福(永平县浙龙松香厂投资人):我投资400万元,看中的是这里丰富的林业资源。现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好,投资有回报,我每年可生产加工2000多吨松香,目前正抓紧时间与林农签订松油采集合同,每棵20公分以上的树农民可有1元收入。

  蒋会昌(砚山县阿猛镇阿基村林农):党委、政府和林改工作队在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广泛征求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我们召开群众会、群众代表会,每次开会都要经过三分之二的群众举手通过后才实施,充分尊重了我们的意愿,样样都经过公示,消除了过去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干群关系也好起来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山林分到户,让我们有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有了增收渠道。下一步,我要发展野生菌等林下经济作物,早日致富。今后,我们要“像管山一样管林,像种菜一样种树”,真正把林木林地建成自己的“绿色银行”。

  “林地分到家家户户,未来的生活肯定好过”

  赵菊芬(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勐丹村上芒岗村民小组妇女组长):终于盼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了,这是我们盼望了多少年的大好事。村里听说林改,人人都动了起来,有的订了飞松华桃木树种,有的要依托山林搞山羊和黄牛养殖,有的要种果子。我家分到30亩林,要种飞松,将来用来盖房子和做家具,等林业产权证发到手就要好好干了。

  罗成武(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镇翁孔村大寨小组村民):把集体林分到户,我是举双手赞成,我是思茅市第一个领到林权证书的农民。我们小组48户206人,绝大多数人都非常满意。林改方案大家反复开会讨论制定,是80%以上的人同意才通过的,大家都必须遵守。我家有3个人,原来的自留山有59.1亩,原样保留,换证确权。通过抽签,分到了三块林地,共19.9亩。现在山上可以采脂的树有700多棵,一个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

  自学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乐镇翁孔村大寨小组组长):我们这里70%的收入都是靠林业,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群众最拥护,最高兴了。拿到这个证,山是自己的,树是自己的,心里踏实。原来集体林是大家的,指定人来代管。但是实际上农民不好管,不愿意管,不专心管,你砍一棵树,我也想砍一棵。现在林权确认,就有了法律保障,不敢乱砍。纠纷少了,大部分人家的收入都增加了。有的人过去一年也不到山上转一次,现在几天就要到山上转一圈。前年,县里给了翁孔村200立方木材采伐指标,但全村一方木头都没有砍。我觉得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土地顺延承包,林地也分到家家户户,只要想做,积极去做,未来的生活肯定好过。

  刘克俭(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香盐村一组村民):土地包产到户的红本本(土地承包证)解决了吃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绿本本(林权证)是拿来挣钱的,赚钱、发展就要靠林业了。分山分林到户,让我们吃了“定心丸”,我老了,山林是我的养老树、幸福树、摇钱树。我的孙子快要上学了,我要多种树,种送孙子上大学的树。以前一个组有一个护林员,现在林是自己的,家家都有护林员,个个都是护林员,林子管理得更好了。我家4年前在承包的山地上种了25亩速生丰产林,目前采伐20亩交到纸浆厂,纯收入拿到2.5万元。现在我又种了1500棵树,下一步还要种更多,像种庄稼一样种树管树,要除草,要施肥,要防病,要多用科技。希望政府多派些科技员来,帮我们搞科技。

  (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