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人士呼吁 学生公寓建设力度须加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0:01 汉网

  汉网消息 记者李咏实习生韩飞

  近日,记者在武昌街道口附近的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看到,来租房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公司一位姓王的员工告诉记者,要求租房者中,大学生约占一半。

  大学有句流行语:“学到大三有三忙:一忙择业,二忙考研,三忙租房。”日益增多的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武昌区教育局舆情站公布一份调查报告,分析了大学生校外租房的主要类型。记者在东湖新村、劝业场和茶港等学生租房相对集中的区域,走访了一些大学生。

  有些租房者主要为了考研,以大三、大四学生居多。一位姓杜的学生介绍,班上一半学生准备考研,都在外面租房。主要是图安静,不受打扰,也不影响别人。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有的在外实习,有的在外兼职或已上班,有的在东奔西走找工作。校外租房,更自由。他们对房子的要求不高,只求有栖身之所。武大新闻系的一位学生在电视台实习,他与同学合租了一间房。他说:每天往返单位和学校,路上就要一个半小时。新闻单位加班是常事,回去晚了,宿舍已熄灯锁门,只好在外租房。

  有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学生,从小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更愿意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一名来自外地的大一新生进校第一件事就是缠住父母在校外租房,现在她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室一厅里,彩电、空调都有,每月租金600元。问及费用哪里来?她说:“除房租外,父母每个月还给我零花钱1000元。”

  有的学生上大学后玩兴不减。茶港附近有一处私房,三名同学在此租住,宿舍里有三台电脑,通宵玩游戏、聊天对他们来说很正常,逃课司空见惯。还有的同学在网吧一泡就是一夜,租房可以逃脱老师的检查。

  也有恋爱中的学生租房同居,房子的设施比较齐全,俨然一个小家庭。劝业场附近一位房东告诉记者,三室一厅的房子换了好几茬大学生,都是情侣。

  有分析认为,校外租房,有利有弊。有利的说法有三:一是大学生独立意识强,渴望私人空间。尤其对于想考研的学生来说,租房可安静学习;二是缓解高校扩招后宿舍紧张状况,为学校节省教育成本;三是校外租房有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增加社会阅历,增强学生自立能力。

  但一系列弊端也存在:如安全隐患、攀比心理、加重家长经济负担、学校管理难度大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全隐患问题。

  洪山陈家湾附近的出租私房中,80%%的房客是大学生。这里的治安情况复杂。洪山街派出所的民警头痛不已,“火灾、失窃、遭劫、偷拍、人身伤害等意外事件频繁发生。”为加强管理,所里实行“出租户管理员”制度,责令出租户强化登记、在楼梯口安装监控头,警情有所缓解。

  2004年8月,教育部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国内各高校也出台了类似通知和处罚规定,但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运清教授认为:校外租房,很难用一句话来评价是好是坏。大学生已经能够辨别是非,同时渴望自主的意识很强烈,一纸简单的行政命令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良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校外租房现象应当引起高校工作者和社会的反思。关键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灵活和人性化,求得学生的支持和理解,要加强对学生社会道德、个人责任的教育培养。同时也要提醒校外租房的学生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有些教育界人士呼吁:校外租房反映了高校后勤服务相对滞后的现状,高校扩招步伐要放缓。学校应努力改善大学生居住条件。利用社会力量建学生公寓的力度还要加大。

  有专家建议,强制性地阻止大学生校外租房,不如理性地引导这种较普遍的行为。大学生校外租房大多得到家长允许,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效果会事半功倍。还有人建议,推行“社区化管理”,即把在校外租房的大学生交给社区帮助管理,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学校把租住地管理权限交给社区,以免出现“无人监管”的局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