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摇钱树”植入穷山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0:22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通讯员马斌雨

  时已深冬,百花凋零,可长安区滦镇石匣沟村却被一片火红的柿子映红,农家汉子张利民望着自家房前屋后的一串串柿饼,露出了笑容。张利民说,自从退耕还林后,他在承包的百亩荒山上栽树种果,从鲜果销售到板栗加工,一年忙个不停,这正在加工的柿饼是入冬后的又一笔收入。按每斤3元计算,今年柿饼至少收入8000元。张利民的喜悦只是该区开展山区扶贫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扶贫不能治贫,只有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教会他们脱贫的方法才是政府真正应该做的。”该区主管农业的副区长贺乐军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几年来,从山区群众需要的知识入手,该区每年拿出3万余元,开展药材种植、果林养殖、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扶贫培训,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已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12次,培训农民821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2万份。2003年—2005年共培训贫困户劳力640人,先后安排到北京、山东、上海、广东等地工作,大部分外出劳务人员收入比较稳定,达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该区祥裕沟村村民李明是农家乐经营户,开办之初由于缺少经验,客源稀少。后来参加了区上开办的农家乐培训班,一下子解决了老李的问题。“现在我每周都能赚到1千多。”老李说。

  因地制宜遍栽摇钱之树

  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娴熟的技能,引导贫困地区发展主导产业成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该区提出了“依托中心城区,开发山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持续增收”的城乡一体化、立体式、社会化扶贫开发思路。结合实际多次进行市场考察,先后在全区24个重点村建起了鲜桃种植、牛羊养殖、药材种植、农家乐等多项致富产业。使该区的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7万人降至2005年的3.5万人。2005年贫困地区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了12%,首次高于全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原来的贫困群众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能手。10个扶贫重点村的群众大部分已经告别贫困,向小康水平迈进。鸡窝子村是该区贫困村,2002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种下了2000窝猪苓药材。去年,按照市场1斤50元的价格,仅这些药材就为当地村民增收60余万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