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表情(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5: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老基民潜心钻研 有钱找心底爽翻

  本报记者刘薇

  姓名:陈伯

  年龄:58岁

  职业:政府机关退休干部

  “基龄”:一年

  收益:货币型基金小赚,股票型基金近50%

  在农林下路一间银行理财中心,一位认真向理财师请教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请问这支基金是属于激进型还是稳健型?”

  “主要投资于哪些方面?股票是以大盘还是小盘为主?”

  “分红吗?以什么形式分红?现金还是红利再投资?”

  ……

  阿伯一连串非常具有“专业精神”的问题,让金融专业毕业的记者“叹为观止”,记者与他攀谈起来。

  学上网练打字就为炒好基

  陈伯,59岁,广州某政府机关退休干部,早年曾有买股票的经历,却因知识、经验加运气等诸多原因,在股市遭遇“滑铁卢”。铩羽而归后,一直谨小慎微的做些稳健型投资,比如买买国债,做做定期存款,最多也就是前两年人民币理财火爆时,在工行做了笔几万元的人民币理财而已。为何又开始关注基金?陈伯有话说。

  “你们年轻人,别以为我们老人都是老古板,跟不上时代,我现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看一下股市行情,再看看当天的一些基金公告什么的。”陈伯略显骄傲地说,为了钻研基金,他特别向儿子请教了如何上网,还动用自己的私房钱买了台配置很好的电脑,装了宽带,一点点地学会了五笔打字。

  苦钻研用心选一年没少赚

  陈伯说,早年炒股的经历告诉他,投资一定不可以盲目,不能大家买什么,就跟风买什么,必须要有自己的心得。“那时候我只要一有空就往证券公司跑,一泡几个小时,跟那里的老友交流炒股经验、小道消息,结果人家说哪个好我就跟哪个,像墙头草,最后什么钱都没赚到,还亏了1万多元,后来就跑出来不做了。现在买基金,不再跟风了,而是好好研究透,自己选好看准。”陈伯表示,退休后有的是时间,努力钻研之下也开始有所斩获。

  去年他从货币式基金买起,当时股市不好,货币型基金虽然收益不高却稳妥,还有一些小赚。到去年年底,股市开始日日蹿高,股票型基金走好,他又及时买入2只,到现在涨了快50%,有一只基金几天前还分了红,他心里那叫一个爽。

  年纪大心不贪稳妥是关键

  不过,年纪偏大的人,在投资上也的确属于保守型。陈伯称,自己做好现在的几只基金就行,也不贪赚多少,只要比存银行吃活期利息强就成。他个人还是倾向于稳妥一些,比如买基金外,他还是会继续买国债、存定期等,毕竟手里有那么点儿钱不容易,股市风浪大,悠着点儿来可靠些。就算损失了也不至于太惨重。“我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啦!”陈伯笑言。

  记者了解到,像陈伯这样热衷于买基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但他们多半还是倾向于风险偏低的类型,太激进的纯股类基金并非他们的首选,如果购买了此类基金也多半是在子女的引导下购买。

  (Fish/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