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个孩子的“漂亮妈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1:48 大众网-齐鲁晚报

  手把手指导。

  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起踢毽子。

  2006年12月27日,在山东省2006年度教育创新人物颁奖晚会上,济宁师专附属小学的王文郁老师被授予“山东省首届十佳创新班主任”荣誉,也成为济宁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能在全省班主任中“冒尖”的女老师,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学生心目中,她又是怎样一位老师?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女教师、班里84个孩子共同的“漂亮妈妈”。

  小秘密先跟

  “妈妈”讲

  见王文郁第一面,是在济宁师专附属小学教学楼的活动室里。远远的,阵阵欢快的笑声传入耳中。走近一看,一位年轻女教师正和一群学生踢毽子。在他们默契的配合下,紫色的鸡毛毽有节奏地上下飞舞。这位活力四射的女教师就是王文郁。

  采访中,王文郁告诉记者,当了16年班主任,她最大的收获是,当学生们有困惑时,首先想的是向她倾诉,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把她当成了自己最贴心的“妈妈”。谈及学生们和自己交流的内容,王文郁笑着说:“还是生活方面的话题更多一些……”

  前不久,班里的一名女同学璐璐(化名)进入青春期,生理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璐璐因此害怕得哭了一夜,她妈妈怎么给她解释她都听不进去。第二天一早,璐璐的妈妈打电话把这事告诉了王文郁。课间时,王文郁专门找璐璐谈话,在给她讲了相关的生理健康知识后,还送给她一本漂亮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恭喜你,你的生命因此而揭开了新的一页……”之后,璐璐的恐惧心理一扫而光,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老师待我们和她自己的女儿一样,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我们讲她的见闻、感受,还会给我们带礼物呢!”一个小个子男生从书桌上拿起一张粉红色塑料垫板,上面印有一个小男孩举着一张标着“100分”的卷子,高兴地说:“瞧,这就是王老师刚从济南给我们带回来的,和她女儿的一模一样!”

  学生们的“创意”

  给了她灵感

  王文郁班级门口有一个醒目的相框,里面有七朵娇艳的“荷花”,这就是王文郁所带的班的班徽。据说,“荷花”班徽的诞生源于王文郁和班里一名女生聊天时萌生的一个念头,图案则是由全班同学采用分组协作的方式设计并推举出来的。

  王文郁说,每次和学生们交流时,都会有一些灵感在她脑中闪过,而她能在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屡屡创新,则是因为她及时地抓住这些灵感,并动员全班学生将其付诸实施。

  王老师坦言,因为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她做得最多的,便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生命个性成长的快乐。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王文郁鼓励学生自主在适合自己的班干部岗位中做出选择。她发现,每次班干部换岗后,新一任总是努力工作争取有所创新,超越上一任。而她自己也从学生们不断变化的管理风格中获得诸多灵感,“我在班级管理中的思路,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学生们的启发呢……”王老师笑着说。

  “军功章”也有

  同事一半

  采访王老师的这天恰逢她35岁生日,同事们为王文郁举办了一个生日宴。生日宴上,“我们组”是大家嘴里重复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王文郁一再强调,她认为学校里的优秀教师远不止她一个,而她的迅速成长得益于同事上下一心的团队精神以及和谐的校园氛围。

  “当时讲课所用教材和我们学校日常用的不同,搜集教材及相关资料等前期准备工作都是我们组其他老师帮我做的。”谈起前不久到东营参加山东省创新教育优质课的那段经历,王老师说:“当时是我们学校教导处的白主任和教信息技术的姜老师陪我一起到东营去的,当天晚上6点钟抽题,第二天上午9点多就要讲课。为了做课件,姜老师整整忙了一夜。白主任则和我一起研究所讲的课,一直到凌晨两点,然后让我睡觉,他却转头去帮姜老师一起修改课件。”

  王老师称,像这种情况,在学校的每个学科组都很常见,不仅是在讲公开课、优质课的时候大家会齐心协力,日常工作中,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们也经常拿一个班的教育案例进行讨论,一起分享经验或商讨如何将教学或班级管理进行改进。


记者 马文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