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不还钱名字登上“赖债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4:41 深圳特区报

  欠债不还钱名字登上“赖债网”

  有关网站负责人称对信息的真实性不承担责任。专家认为此网站公布的欠债资料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核心提示

  昨天,一位曾小姐报料称:有一个专门刊登欠债人“黑名单”的网站帮了她一个大忙。有一熟人借了她6万元,3年都未还。欠债人把手机号码换了,失去了联系。她就试着把欠债人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在该网站公布,接着打电话给欠债人的亲戚告知此事。一个星期后,欠债人回了电话,将钱还了,并要求她在网上清除掉他的名字。昨天,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报料人:曾小姐

  报料内容:网上刊登欠债人信息

  报料奖:150元

  本报记者何泳/文梅戈/图

  读者反映:通过网站曝光讨回欠债

  曾小姐称,她是做建材生意的商人,在3年前,有一名搞建筑工程的朋友跑来找她,焦急地说:“我有一亲人得了重病,急需要6万元,你能不能借给我?我保证一个星期后把钱还给你。”曾小姐跟他在业务上有联系,知道他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实力,可能是在资金上周转不过来,才向她借钱。于是她想都没想,很爽快地把6万元借给他。她希望通过这次帮忙,两人的距离会拉近,以后对方在生意上会关照她。

  “没想到,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这位朋友压根儿也没提到还钱的事。”曾小姐说,于是她就不断地给他打电话,有意无意地提到还钱的事,但他总是想尽办法回避这个问题。后来,欠债人干脆换掉自己的电话号码,让她无法找到他。最近,有人告诉她,有一个专门刊登欠债人“黑名单”的网站,让她去试一试。结果,她很顺利地把欠债人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登了出来。然后,通过欠债人的亲戚转告给他知道。

  “欠债人知道此事后,把我约了出来,把钱还给了我,并要求我马上删除网站上的信息。”曾小姐说,收到钱后她就按对方要求办了。

  记者调查:网站对刊登资料不加审核

  这个专门刊登欠债人“黑名单”的网站究竟是怎么样的,按照曾小姐提供的网址,记者登陆了这个网站。只见网站首页上滚动发布着“促进人人诚信,构建和谐社会”、“有了××网,赖账别想逃”这样的字眼。

  该网站首页总则称:民间××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的追欠专业平台,旨在对民间的一些恶意欠款,赖账逃匿的人士进行网上追欠,给欠款人士造成一种社会舆论压力,让匿藏者曝光,让欠款赖账者无处躲藏,以促使其尽快履行诺言,建立诚信。网站具有查询、数据储存、发布信息、撤销信息、网上支付、有偿举报等基本功能。网站要求债权人提交的欠债人信息要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诽谤,无中生有。

  网站上刊登了广东、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福建等多个省市和地区的欠债人“黑名单”。欠债人的债务大多属于民间借贷。点开欠债人的网页,上面公布了他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如果债权人有欠债人的照片,网站也可能登出来。个人资料下面有网站的免责声明。内容是:本网站对用户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因信息真实性或侵犯他人的权利所引起的纠纷及责任乃至法律责任,均由原信息发布人自行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记者拨打了网站的热线电话,一名男子称:网站上刊登的欠债人信息由债权人提供,现在是免费的,可能将来网站局面打开后,就要收费了。有关信息只要不是反动的,就可登。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信用记录很差,别人就不愿意跟他合作,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随着诚信社会的建立,网站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专家意见:此举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记者就专门刊登欠债人“黑名单”的民间网站的有关问题,咨询了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勃博士。他认为,隐私权是公民的人格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尽管目前国内对隐私权的定义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一般都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不被他人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项人格权。一个人即使触犯了法律,他个人的隐私权还是要受到法律保护的。债权人把欠债人身份证号码这些私人信息公开发布,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是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代价的,这是一种“以牙还牙”的行为。这些债权人及提供平台刊登这些信息的网站,均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

  彭勃认为,一些权威部门如法院公开发布的信息是以判决为基础的,此民间网站刊登的欠债人的信息无需经严格的审核,难保不会出现差错,容易引发连串纠纷。

  彭勃说,为什么有不少债权人通过这种途径追讨欠款呢?主要是因为通过合法的渠道讨债有时会时间较长,成本较高。他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改进工作,更好地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