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在了舞台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6:26 山西新闻网

  2006年12月8日,闻喜县蒲剧团团长苏彦明由于过度劳累,殉身舞台。“苏团长是累死的。”这是全团演职人员近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他,倒在了舞台上(图)

  每演完一场戏,苏彦明(左二)都与演职人员一起谢幕。

  

他,倒在了舞台上(图)

  正在舞台上演出的苏彦明(右二)

  当流星划破长空,静夜不再黯淡;当众口皆碑赞美一个人时,这个人的人生价值方显可贵。2006年12月8日,闻喜县蒲剧团团长苏彦明由于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殉身舞台。之后,闻喜县委作出了《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苏彦明同志学习的决定》,闻喜县文化体育局召开《闻喜文化》编辑座谈会,局长含泪对与会者说:“这几年,闻喜县蒲剧团从逆境中走出低谷,迈向辉煌,多亏了苏彦明团长,希望大家好好写一写他。”领导夸赞、惋惜他,同仁钦佩、敬仰他。在一个寒风凛冽、雪花飘零的日子,我们走进闻喜县蒲剧团大院,听苏彦明的同事、家人追忆他力排万难的往事。

  “不要管我……演出不能停……”

  2006年12月7日晚7时,闻喜县蒲剧团在夏县瑶峰镇下留村演出大型古装剧《清官颂》,精彩的演出不时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戏演到高潮处,正在吹唢呐的苏彦明突然昏倒,他断断续续地说道:“不要管我……演出不能停……”后送至夏县人民医院,因大范围脑溢血抢救无效,苏彦明以身殉职。

  “苏团长是累死的。”这是全团演职人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苏彦明人生的最后10天中,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11月27日剧团到河南灵宝市朱阳镇寺上村演出,原定3天,精彩的演出折服了挑剔的河南人,又硬加演了两天。接着又赶到百里之外的灵宝市五亩镇窑头村演出4天。12月7日,剧团应邀回到夏县瑶峰镇下留村演出。紧张布置后,苏彦明看到离演出还有一段时间,就和曹良玉赶到运城市东王村要戏款。曹良玉回忆说:“我们返回下留村时天已黑了,我叫苏团长吃饭,他说来不及了,只倒了一杯白开水。他有喝茶的习惯,顾不得泡茶就上了舞台。”这时,原夏县宣传部部长刘永录来看望他,还再三劝他不要太劳累,让别人替一场戏。他认真地说:“为大家演好戏,是我们的天职。每场戏只要我在场,演员们的精神就不一样。”谁料,这一演,却让他永远离开了舞台!

  苏彦明的妻子王淑霞未语先噎,抽泣了半晌,哽咽道:“他死后,我看到给他拿的换洗衣服根本就没动过,还放在车上。他太忙了,10多天连衣服都顾不上换一次,就这样去了……”

  两次临危受命出任团长

  苏彦明一生对戏剧情有独钟。他1963年10月28日生于万荣县荣河镇荣张村。7岁从艺,10岁进入河津戏校,11岁参加万荣县蒲剧团板胡培训班,12岁进入地区蒲剧团,受名师太娃点拨,先在吉县蒲剧团,后调到闻喜县蒲剧团担任板胡领奏和音乐设计,是中国蒲剧音乐三级作曲。1990年,正当剧团人心涣散,举步维艰之时,苏彦明受命担任闻喜县蒲剧团团长。剧团短暂兴旺了一阵后,因种种原因,苏彦明辞职离任。之后剧团每况愈下,处于“散伙”的边缘。1995年,闻喜县委作出振兴蒲剧团的决定,苏彦明再次被任命为闻喜县蒲剧团团长。这一干,他苦如药,辛如芥,酸如梅,咸如泪;这一干,他忙似蜂,勤似蚕,快似马,忠似牛,为闻喜县蒲剧团劳累奔波,谋划寻求崛起之策!

  苏彦明上任后先从硬件抓起。团里当时仅有200元资金,他自垫和贷款2万余元,购回了部分戏装、彩毡、灯光等设施。为了增强竞争力,又相继更新了幕布、戏装、戏箱,购置了强光字幕机,成为全市唯一能够白天放字幕的县级剧团,累计投入10余万元。为了筹措资金,他踏破了所有亲戚朋友的门槛。为了压缩开支,苏彦明团长、外交、音乐一肩挑。电工、拉幕等全由演员兼顾。说到其间的艰难,副团长曹良玉感受最深。2000年6月的一个晚上,苏团长和曹良玉去西安购戏装,一上车就没有座位,他俩一直站到西安。出站后,天还不亮,彦明说不用住店了,就在一家小饭馆熬到天亮,买完东西匆匆忙忙吃了碗羊肉泡馍,又慌慌张张当天返回。

  抓了硬件抓软件。为了提高演员演技,苏彦明聘请山西省戏剧界著名的编剧、演员、导演等名家名角现场指导。演员王红刚说:“苏团长对人亲和诚恳,业务上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使我受益匪浅。”以己一桶水,予苗一滴汁。在苏彦明的关怀帮助下,王彦锋、任国利等崭露头角,相继成为台柱子。同时,他深知,戏演得好,才会有人看;要想演好戏,就要有新剧本、好剧本。他下决心推陈出新移植剧目进行再创作。2004年11月苏彦明和曹良玉到河南郑州市购买剧本,当时从闻喜到郑州客车卧铺是每人70元。为了省钱,彦明对车老板说:“我们不占铺位,只蹲在车上就行。”两个人掏了80元。在郑州买到剧本,一人吃了碗面,又赶乘原车返回。从郑州回来,彦明窝在地下室,三天三夜不出门,凭着他的音乐功底和对戏剧的理解,一鼓作气把秦腔改为蒲剧,移植出大型古装戏《清官颂》,现在这出戏已成了剧团的品牌戏。经过几番艰难的打拼,相继创作和改编了蒲剧《黑娃的婚事》《苏武牧羊》《清风亭》等30多本优秀剧目,并排演了以宣传计划生育为内容的现代戏《五福临门》等。

  闻喜剧团迅速崛起,由一台戏200元还订不出去,到今天的一台戏一两千元都争着要,路越走越宽,戏越唱越红。剧团固定资产增加到35万元,拥有上下20间二层楼房,设有接待室、排练厅、办公室和职工宿舍,结束了建团53年没“家”的历史;演员工资最高1000多元,平均翻了5番;在三届运城市“龙门奖”蒲剧调演中,闻喜剧团12名演员又分别荣获5枚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这一顶顶“绚丽”的桂冠,让全团上下欢欣鼓舞,让外团人羡慕不已。

  剧团兴旺了,团长出名了。邻县有领导提出高于闻喜两倍工资的优厚待遇邀请苏彦明担任团长,苏彦明想都没想一口回绝了。

  真水无香真爱无言

  苏彦明正值中年,父亲瘫痪卧床20年,母亲近年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呆在弟弟侯马的家中。为了工作,彦明不能伺奉老人,承欢膝前。“12月6日傍晚,我哥回家看望父母,说今晚没有演出,不走了。父母高兴得像孩子……晚上9点刚过,因为团里临时有事,曹团长又把他接走了。这一去竟成永诀,至今全家人还瞒着病榻上的父母,不敢让老人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其弟彦刚说到这里,众人潸然泪下。

  彦明爱人说:“大女儿耳朵磕裂做手术、我生二女儿难产住院,在这些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在跟前……家里灯坏了,龙头漏水了,给他说了,他老是顾不上修理……两个孩子上学,学校联欢、开家长会,老是我去,老师还以为孩子是单亲家庭……国庆节,在山西农大读书的大女儿苏洁给他打电话说想吃顿团圆饭。他对女儿说:演出太忙,以后吧……”王淑霞泣不成声地向我们诉说着这永远的痛憾。

  彦明顾不上孝敬父母、关心妻子、呵护女儿,心里没有自己,只有剧团和大家。乐队队长宋景民深情地回忆道:“2005年6月,我们在新绛县西曲村演出,这期间我70岁的老母亲冠心病复发,是彦明及时把我的老人送到县医院,垫钱救治好的。要不是母亲告诉我,我还蒙在鼓里呢。”

  说起彦明关心演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事儿,大家七嘴八舌,如数家珍。因剧团一度不景气,现任导演支春生,曾经离团。为了让他回来,彦明找他不下30次,支春生的爱人就是反对他回剧团。直到春生岳母去世,彦明领人忙前忙后,出殡那天,又送去花圈,带上剧团乐队和演员,到灵前演出,他亲自拉了一天板胡。让老人风风光光地走了。事后,春生爱人主动对春生说:“你想回团就去吧,我不挡你啦。”

  县蒲剧团已故老艺人范同项的老伴马小朵闻知噩耗,嚎啕大哭,痛惜万分地说道:“2003年5月,我老伴病故,苏彦明带头捐款,全团共捐了2600元,帮助安葬了老范。3年来,苏彦明每月按时给我送来100元生活费。为啥好人的命这样短啊!”

  2005年11月,席福太母亲突然病故,苏彦明又带上剧团全体人员,还请来新绛等团的名角,几十号人前后照料六七天。席福太夫妇自2002年离团后,福太买了小车跑出租,妻子季红梅开了一个服装店。去年3月福太把小车租了出去,红梅也把门店转让了出去,夫妻双双又回到剧团。

  青年演员任国利动情地说:“2006年正月初五,我串亲时,不慎出了车祸,苏团长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把我送到县医院,还为我交了住院费。3月,我内弟结婚时,又为我凑集1200元礼金。”

  为了让演员们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解除后顾之忧,他多次找领导要指标。从2000年至今已为剧团8名演员转正,吃上了财政饭,是运城市第一个为演员转正的县剧团。

  真水无香,真爱无言。这一件件实实在在的生活琐事,情暖人心,感染着每个人,人们在接受他真诚付出的同时,也投桃报李,继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苏彦明高尚情怀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季红梅、刘海强、李永安等一批蒲剧骨干,如鸟归巢,重返剧团。去年夏天苏彦明率团排练的《认子》《吃糠》《苏武牧羊》三出折子戏,在运城市第八届“龙门奖”评比演出中,技压群雄,一举获得四项大奖。

  苏彦明满怀豪情地对全团职工说:“2007年闻喜剧团将以五个‘崭新’面世:那就是崭新的戏箱、崭新的幕布、崭新的灯光、崭新的戏装、崭新的演员精神面貌!”壮志未酬身先逝。苏彦明匆忙走了,但他用生命奏出的人生最强音却永远回荡在人间!

  王静澜 张乙丑 文/图

  (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