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侥幸 必付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09:11 中国环境报

  黄冀军

  国家环保总局1月10日通报82家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并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措施,而在随后的现场检查中,我们却发现,虽然大部分被限批的地区和行业集团表示将积极整改,但许多企业仍在等待观望,对整改存在侥幸心理。

  近年来,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执法手段也越来越强硬,此次启动“区域限批”就是一个例证。看不到环境执法的这种加严趋势,将严格的环境执法视为“雷声大雨点小”、视为“纸老虎”,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实施“区域限批”,就是要把地区、行业集团带“污”的GDP增长的步子降下来,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污染企业的产值作为GDP增长的贡献,污染严重后再投入巨资进行治理,传统的发展模式和GDP唯上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陷入了一个“怪圈”。在这种“怪圈”之下,是我们一再用巨大的社会成本来为污染行为埋单,是我们在透支未来的发展潜力与基础。“区域限批”措施的落实,正是要让盲目发展的地区、行业停下来,理清发展思路与方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实质不是要限制区域、行业集团的发展,而是要促进区域、行业集团向着又好又快发展迅速转型。各限批的区域与行业集团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加快整改步伐,并举一反三,对区域内、集团内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与整改。

  实施“区域限批”,把现存的违法违规项目与区域、行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捆绑在一起,逼着区域、行业集团在个别违法企业与整体发展之间做出选择,其中孰轻孰重,相信各区域、各行业集团不会“失小因大”。此时此际,违法企业已不再是GDP、增长数字的“贡献者”,而是整体发展、增长质量的“绊脚石”,对这一转变认识不足,再存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无异于以卵击石。

  实施“区域限批”,就是要以经济措施推动实现地方政府、企业集团决策者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角色转换,把一些地方、企业集团在盲目发展中形成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博弈”,演变为地方和企业集团自身的“博弈”,演变成地方政府、企业集团决策者在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上的自身考量与权衡,促使地方政府由盲目发展的维护者转变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维护者、环境执法的维护者,主动对污染行业、污染企业痛下杀手,化解当前环境执法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

  “区域限批”的解冻在于此次通报捆绑违法违规项目的整改落到实处,更在于行政区域、行业集团内违法违规项目的全面清查与整改,杜绝违法违规项目,才是避免被“区域限批”的根本之策。“区域限批”不仅仅是对捆绑项目的惩罚,是对通报的所有违法违规项目的警醒,更是向所有环境违法者敲响的警钟。

  令不行,禁不止;不是积极整改和治污,而是等待观望;不是正视问题,而是以种种理由拖延整改,甚至企图以欺骗的手段蒙混过关,是违法者对当前环境执法形势变化的认识不清,是区域、行业、企业拿着自己持续健康发展铤而走险,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更严厉的惩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