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招骗子为何屡打不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06:36 中国青年报
高考前后,总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高招骗子。教育部门连年发出警示,家长却屡屡上当。为什么?2006年“10·28”特大诈骗案部分受害家长对记者说:“因为我们确实看到有人花钱被办入了高校。” 明明不符合条件,却寄希望于花钱办事,是当下社会流行的不良风气。但反过来说,如果“花钱也办不成事”,人们便不会拿着钞票四处找关系。家长之所以上当,是因为他们看到或听到了“成功运作的先例”。 近1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制度的不健全、管理的滞后、监管的缺位等等。“机动名额”、“定向招生”、“自主招生”、“少数民族预科生”、“体育特长生”等部分招生录取政策,在相关层面上照顾到了国家需要的同时,也给少数别有用心者留下了一定的“人为操作空间”。虽然国家教育部门有严格规定,但是,个别高校、个别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政策。比如,教育部严令禁止高校“点招”,但实际上,无论是迫于政治压力(领导批条子),还是出于经济利益驱动,“点招”恐怕并未销声匿迹,其运作潜规则只不过是换个“说法”而已。 不容否认,这几年来,国家高招工作从招生计划的制定、上报,到执行、录取,再到审核、监督,程序设计越来越严密,运行机制越来越规范,加之高招阳光工程的实施,使招生环节的漏洞日益减少,工作透明度日益增加。不过,只要高等教育资源,尤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想方设法“钻政策空子”的投机者就不会消失。 对于国家有关部门来说,只有通过持续深入的高招改革,不断完善招生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建立有效的招生人员约束机制、全面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招生腐败问题,减少高招骗子的出现。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