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考研降温传递理性复归信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诸晓 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初现降温迹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加了82万人,但20日开始的2007年全国硕士生考试人数为128.2万,仅比上年增加了7000多人,在北京、上海等地甚至有所滑落,而从2001年以来,全国考研人数每年都以平均20%的幅度增长。 尽管考研报名人数增速放缓数量有限,昨天的媒体却都视之为好消息,并给出了人们选择更趋理性的解释。从不问情由的“一窝蜂”,到仔细考量读研付出的时间、金钱等成本,以及未来工作预期是否理想,中国考研之路的起落震荡正在回归平和的常态,由此使我们再次看到了市场调节的显著作用。 当教育成为人生的重要投资时,个体进入社会理当计算投入成本和机会成本。按照低学历低收入、高学历高收入的通则,考研本是进入主流社会的正途。可是,在无节制扩招的指挥棒误导下,研究生的泛滥必然导致高学历的贬值,在诸多公司连招聘一名普通文员都强调本科起板、硕士优先、博士更好时,预期落空造成的失望,就难免助推考研热的退潮。 其实,一个教育体制健全的社会,是不会也不应该出现所谓的“考研热”的。国家需要高端人才,同样离不开基础知识扎实又掌握熟练技艺的职业大军。如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及早引导青年学子自觉分流,寻找适合自己的未来社会角色,又何至于出现纷纷博傻考研的怪现象呢?所以,考研降温传递的理性复归信号,不仅属于大学生们,也应该成为教育部门的清醒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