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10:15 南方周末

    2007关键词后小泉时代 战略互惠

  点评人胡继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2006年下半年,日本领导人更替使中日关系的发展出现 “大逆转”。8月15日,小泉第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使双边关系陷入了近年来的最低谷。刚过一个半月,接任首相的安倍晋三便出访中国,使中日关系触底反弹。

  2006年中日关系的变化既富有戏剧性,又有其必然性,是大势所趋,同时也与日本国内政局的发展相契合。

  从“小泉时代”向“后小泉时代”过渡,是2006年日本政局的主题。小泉尴尬的亚洲外交,已经影响到日本在亚洲的地位,甚至影响到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发言权——如果日本成为亚洲孤儿,所能发挥的作用将严重受限,这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而作为首相竞选的获胜者,安倍清楚知道,他竞选时所面临的自民党内外压力,也主要出于对其亚洲外交的担心。所以,竞选获胜后,安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善与中国、韩国的外交关系。而访华结果证明,安倍找准了发力点,在内政与外交上赚足了分数。

  进入2007年,安倍面临的是能否顺利通过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关,因为这将决定安倍内阁能否成为一个长期政权。一旦自民党议席减少太多,就会直接影响到安倍的政治命运。

  但不管参议院选举情况如何,2007年的中日关系出现大起大落可能性不大。中国已经明确同意中国领导人访日,暗示着双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已有相当默契。若确实如此,那就表明中日之间基本恢复了信任关系。

  2006年,日本提出“战略互惠关系”。“战略”一词,在以往日本对华关系中极少使用。这次,日本主动提出,至少显示其较积极一面。不过,关于“战略互惠关系”,目前日本官方文件中还找不到相关具体内容。而今年将会是充实战略互惠关系内涵的一年。

  不过,在缓和中日关系的同时,日本也在加紧实施其既定的战略。安倍是“外交型”首相,安倍竞选纲领的改革主张主要集中在外交方面。有一些做法比如说修宪、防卫厅升格、修改教育基本法等,都与日本未来走向密切相关。这些变革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日本内政,都带有历史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中国等亚洲邻国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也是日本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个意义上说,安倍外交战略的推进,必然会对中日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但毕竟中日关系的僵局已经打破。打破僵局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顺利,但它起码为中日关系正常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2007年的关键在于中日双方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利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机会,为双边关系重新定调。

  记者:2007年,安倍在外交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动作么?

  胡继平:安倍所确定的政策,基本上都是以外交为立足点,比如修宪针对的明显是第九条。教育基本法的修改也含有强烈的外交指向。

二战前,日本以“教育敕语”进行皇民教育,所以战后美国主导以“教育基本法”取代了“教育敕语”,而安倍要改的就是这个基本法。这关系到日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将来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安倍的旗帜都与外交、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有关。

  安倍在自民党内缺乏执政基础,必须依靠民众的支持率来维持政权。安倍在作秀方面也不如其前任,国内政策也了无新意,那么靠什么维持其高支持率呢?会不会诉诸民族主义?这对中日关系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因素。

  记者:那您对2007年中日关系持乐观态度么?

  胡继平:我对2007年的形势相对比较乐观。目前中日关系实现回转,可谓众望所归。安倍访华,日本国内批评声音很少。2007年中日关系出现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意愿,在一些问题上应该会有所克制。

  安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从他关于历史问题的表态上就能看得出来。就任首相之前,安倍对1995年关于战争认错的“村山首相谈话”,以及此前日本政府承认慰安妇历史的“河野官房长官谈话”,都有微词,但上台后作为首相不得不改变了立场。  

  记者:安倍访华之前,中日民间情绪也达到了一个最低点,这是否会增加中日关系恢复的难度?

  胡继平:中日关系毕竟有比较好的基础,只要推动,还是可以恢复的,但双方必须一步一步去做。毕竟由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两国的政治信赖和民众感情已遭到极大的破坏,恢复起来也不容易。关键是今后能否克服一些政治障碍,使政治信赖和民众感情进入一个良性循环。2007年应该是双边关系走上这样一个良性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