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李成玉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06:41 大河网-河南日报
河南省长李成玉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经济规模和效益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46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8.4亿元,增长26.2%,支出1441.1亿元,增长29.2%;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492.55亿元,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45.31亿元,增长7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8%、2.2%。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049.42亿元、6762.4亿元和3652.27亿元,增长7.3%、17.7%和12%。全部工业增加值6070.93亿元,增长18.7%;粮食总产1011亿斤,增长10.3%。

  ——投资、消费和出口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7.74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0.47亿元,增长15.5%;进出口总额104.8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67亿美元,增长31.5%。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分别实际增长11.9%和12.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城镇新增就业139.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2‰。

  ——经济转型迈出新步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711.3亿元,增长38.2%。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13家,其中超200亿元的6家。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1.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9.4亿元,均增长30%。建筑业和

房地产业发展加快,建筑业总产值1496亿元,增长40.3%;房地产开发投资581.95亿元,增长49.8%。

  ——“三农”工作显著加强。粮食生产实现大丰收达到1000亿斤,农民收入实现近十年来首次两位数增长。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7项补贴全部兑现,共补贴资金31.4亿元,比上年增加15.1亿元。以保护价收购小麦362.5亿斤,占全国收购总量的44.3%。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省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增加到81个,其中超6亿元的12个;县均财政支出超过6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继巩义之后,新郑又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十件实事”全部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到1746万人,劳务收入955亿元。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200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28.9万人次受到救助。完成了81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任务,又有6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②9

  迈向经济强省

  新农村建设前景光明

  报告要点: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点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主攻方向。而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所以,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着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让粮食有种头,增收有盼头,农民有奔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报告要点:坚持走工业化道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新兴战略产业。

  点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大产业园、基地建设力度,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和强化招商引资双轮驱动战略,紧紧抓住大项目建设不放,提升产业聚集度和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产业园、基地在我省工业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报告要点: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力争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点评: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城市化水平尚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把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来,将大批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到城镇来。

  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报告要点: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抓好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体系以及能源基地建设。

  点评: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继2004年突破1000公里、2005年突破2000公里之后,2006年又突破了3000公里,在全国名列第一。我省顺利完成了“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一个跨越”的高速公路建设目标,全省已经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的高速公路网络。日益扩张的高速公路网既改善了我省的交通状况,也给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极大好处。

  循环经济造福河南

  报告要点: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土地节约,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

  点评: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推进我省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确保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对于实现河南经济强省的目标来说意义重大。

  (解读者: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廷建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②6

  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

  报告要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在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和服务方式,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推行学校、医院、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开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点评:近几年来,我省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加大整改督察力度,使看病贵、上学难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另据了解,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要求,目前省级保留474项审批项目,仅相当于与1999年清理后行政审批项目数的53%。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报告要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认真落实监督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建立行政问责制度。规范行使行政权力,加强

审计监督、效能监察,做好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点评:据对2003年至2006年我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进行分析发现,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和行政应诉案件的被告人主要是县级政府部门、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部门。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大量的矛盾在基层产生,大量的工作任务需要市、县两级去落实,因此,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两级政府必须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多办一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

  报告要点: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正做到亲民、务实、进取、廉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多办一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进一步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建设学习型机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点评:今年政风行风评议结果显示,群众对政风行风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解读者: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杨柏林)②8

  2007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目标,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3.5%和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②9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

  报告要点: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点评:政府工作报告共分7部分,文化强省建设内容单列为报告的第四部分,可见,我省已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和谐中原建设等放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新变化振奋人心。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报告要点: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新农村书屋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点评:报告把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加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我省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一切为民的执政理念。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报告要点:振兴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放开发展社会文化产业。

  点评:把文化产业发展细分为三个方向,充分考虑了河南文化资源大省的实际。围绕这三大文化产业,依托三个抓手,即抓骨干文化产业企业培育、抓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抓知名文化品牌打造,一定会实现我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报告要点:重点支持报业、出版、文化影视等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点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建设,有利于产业更新升级,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培育知名文化品牌,我省文化产业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使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报告要点: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省直单位今年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点评:改革是文化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能进一步解放我省的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机制创新,能焕发生机和活力,提高服务水平;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体制变更,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报告要点: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文化旅游、书报音像制品分销等文化产业领域。

  点评:放开市场准入,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解读者: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正跃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②6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国有企业改革

  报告要点: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和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继续推动铝工业、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重组。

  点评:搞好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对提升我省的经济实力,确保我省在中部崛起中的领先位置,具有关键性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

  报告要点: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构建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点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积极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其发展壮大。

  农村综合改革

  报告要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把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政策落到实处。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确保各级财政应承担的公用经费持续增长、编制内教师工资按现行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点评:减轻乡镇机构负担,使其将更多精力和资源转向为农民服务上去,这样的善政实实在在地让农村受益。

  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

  报告要点:积极配合国家搞好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点评:稳步发展资本市场,解决好我省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问题,为全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报告要点:办好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大型商贸文化活动,多渠道引进境外和沿海资本。抓好中原文化港澳行、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重点围绕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等方面搞好项目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点评:利用文化搭台,我们刚刚在港澳充分展示了河南的雄厚实力和开放形象,也带来了丰厚的商机。今后还要继续开拓思路,把我省的各项优势资源利用好,上演一幕幕精彩大戏。

  (解读者:省科技厅厅长赵琛)②8

  建设和谐中原

  消除“零就业”家庭

  报告要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以上。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帮助“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问题。搞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点评:就业乃民生之本。报告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是解决弱势群体的家庭就业,对构建和谐中原意义极大。

  农村低保标准要“涨价”

  报告要点: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到各类企业。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低保最低补差标准提高到30元,覆盖250万人左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推行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

  点评:保障体系是社会“减压阀”。去年,我省企业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1.7万人、704.8万人和682.8万人,并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这些充分说明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报告要点:坚持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引导民办教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下决心为农村中小学更新配置课桌凳。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点评:教育是百年大计,如何重视均不为过。

  让百姓看得起病

  报告要点:增加县级医院基本医疗设备配置,再改造一批贫困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135个县市区,覆盖农村人口90%以上。在全部市辖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

  点评:从报告上看得出,政府越来越重视普通百姓的医疗卫生健康状况,但要真正把这项惠民实事办好,还有很多的配套问题要解决。

  (解读者: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委书记连子恒)②1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