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负责人直言:有些话教育部门不敢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8日09:54 信息时报

  某老城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C先生直言:

  有些话教育部门不敢说

  区属中小学助学费交区财政

  市属中小学过去学校代收如今由市教育局监管

  昨日,广州某老城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C先生就自愿捐资助学费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C先生介绍,目前广州尤其是老城区,各区属初中、小学基本上都是像X校长所说的那样,捐资助学费直接上交区财政,由区财政统筹,但返还比例不同,各区的捐资助学费底线也不一样,大多参照高中择校费标准。比如去年某老城区初中招生人数近万,一个学校招收300~600多人,其中捐资助学生比例不超过10%,也就是30~60人,按照每个学生交4万元计算,差不多一个学校有200多万元捐资助学费上交区财政。

  前几年,市属中小学捐资助学费由学校自行代收代管,但2005年执信中学、协和小学因截留捐资助学费给教师建宿舍等被查处后,市属中小学的捐资助学费都是直接交市教育局财基处,比过去学校自行监管规范得多。

  捐资助学费大多与学位挂钩

  收自愿捐资助学费的幼儿园分为三种

  C先生介绍,收自愿捐资助学费的幼儿园分为三种:一是民办幼儿园,包括街道办的,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学校自己收取和使用,政府监管不了;另外两种分别是机团单位办的幼儿园和地方政府公办幼儿园,后两种幼儿园收取的捐资助学费都是直接上交各级财政,再按比例返还学校。幼儿园光靠收取保育费是不够维持正常办学的。但由于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不存在选择学校,所以家长想读哪所幼儿园,就能根据自己的条件交捐资助学费去选择,这可以看作是市场行为。

  中小学捐资助学费则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一些企业老板有钱,愿意给学校捐款办学;当前大多数属于第二种情况,家长为了选择入读学校缴纳捐资助学费,而大多捐资助学费是与学位挂钩的。

  有关部门对教育投入不够

  实际上是政府在借助民间资金补充教育投入

  C先生表示,为什么近几年一谈择校费、捐资助学费,社会各界就说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不是,都认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拿了多少好处,而教育部门和学校总是不敢公开把这些情况说出来呢?最关键是,当前有关部门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够,实际上是借助民间资金,来协助补充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这些话学校和教育部门谁都不敢说出来。

  中国目前的公办教育有两个任务,既要承担

教育公平责任,又要承担精英培育,而国外则是私立学校承担培养精英,公办学校承担普及性教育。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还不能分这么清。

  在有关部门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不收择校费、捐资助学费,公办学校如何承担培养精英教育的任务?如何与国外竞争?所以,目前在以地段入学、电脑排位、统一考试等方式为主要标准的前提下、设立一定比例的择校生与捐资助学生,也是为了让公办学校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并促进教育的全面均衡化发展。

  -名词解释

  择校费:

  是国家规定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收取的,收支统一归财政局管理,物价局在数额上有具体的规定。广州高中择校费从2001年开始明码标价,目前的标准是:省市一级高中择校费每生4万元,一般高中2.3万元,择校生入学时一次性缴清。

  对于择校费,教育部门解释是,高中阶段的择校费是合法的,但须实行“三限”政策,即限人数、分数和钱数;而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收取择校费,则属于乱收费,必须坚决制止。

  自愿捐资助学费: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国家鼓励社会人士捐资助学义务教育,家长自愿的捐资助学费是国家允许的,是教育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一种方式。广州市教育部门也明确规定,所有的捐资助学款不得用于发放奖学金。

  教育部门表示,自愿捐资助学费不能与“学位”挂钩,如果学校乱收费或是将学位和捐资助学费挂钩的,将坚决查处。(□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祝勇 王道斌 黎詠芝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巢晓)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