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件民案9件刑案得改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01:59 京华时报

  ■数字解读

  11件民案9件刑案得改判

  针对大量民事纠纷进入司法领域,民事行政案件大幅上升的实际情况,检察机关去年及时审结商品房买卖、劳动争议等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604件,向法院提起抗诉71件,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8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4件,法院现已改判11件。在刑事审判监督方面,检察机关去年对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量刑明显不当的案件,依法提起抗诉48件,现已改判9件。

  8件涉检上访案件获赔偿

  去年,检察机关办理举报和控告申诉信访8255件,并集中开展了处理涉检信访工作,建立涉检信访预警制、重点案件领导包案制、信访考评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办理排查出的32件涉检上访重点案件,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检察机关对确有错误的案件,坚决予以纠正,对应该给予赔偿的,依法作出赔偿决定8件;同时,对法院作出的正确判决、裁定,耐心地向申诉人析法讲理,认真做好息诉服判工作。

  4名检察人员被追究责任

  在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检察机关去年开展了审查逮捕工作、出庭公诉工作等专项检查,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入手,认真进行整改,统一了批捕、起诉工作标准,规范了职务犯罪侦查等行为。认真落实执法责任追究,通过开展错案倒查,追究了4名检察人员的执法责任。

  ■对话慕平

  履新近一年自认及格

  去年北京两会上,慕平以代检察长身份作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迄今,他正式担任检察长职务不足一年。走马上任期间,慕平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新的一年,又有哪些打算?昨天,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慕平。

  和商业贿赂打了冲锋仗

  记者:履新近一年,您给自己的工作打多少分?

  慕平:及格吧。去年,我们在市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了上次大会决议,有些方面的成绩还是比较明显的。

  去年,我们对职务犯罪进行了集中侦查,下大力量在商业贿赂行业打了几次冲锋仗,开展了几次专项行动,效果比较明显。我们还从中发现了大量线索,已经交由其他司法机关继续侦查。

  “盯”上新农村建设资金

  记者:打击职务犯罪的范围上会不会扩大?

  慕平:我们感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法制问题,也有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问题。比如市长的报告里提到,去年一年,政府财政在一个新农村建设项目上就投入了110个亿。大笔的财政拨款到了最基层怎么运作?它的安全怎么保障?这是检察机关要关注的问题,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有了贪污贿赂案件再去查。

  我们结合这些情况,在基层远郊的检察院组成工作组,到最基层的乡镇去宣传职务犯罪的预防,宣传一些法律法规,建立了很多制度。这虽然不是查处案件,但对减少案件、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运行起了很积极的作用,实际上也是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建筑行业拟被重点监督

  记者:今年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是哪些?

  慕平:去年,我们在医药购销领域和图书销售两个领域查处的案件比较多,有些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国家药监局系列职务犯罪腐败案件,这是我们连续两三年的工作成果。

  我们会一直关注医药购销领域,但今年要看案件线索再进行分析,重点是群众关注的案件。比如在建筑行业,转制过程中的国有企业都要重点监督,我们会再和纪委沟通。

  检方介入轻微刑案调解

  记者:您今年着力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慕平:今年既要把去年的工作继续坚持开展下去,又要按照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具体讲,就是在执法活动中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作用。去年我们也提了宽严相济,但更多的是学习,统一思想和探索。今年就要当做一项任务在实际执法活动中体现出来,我们还要出台一些规定。

  比如,有些邻里纠纷、家庭内部引发的轻微的刑事案件就可以在批捕和起诉的过程中做一些调解工作。过去,检察机关就是追溯犯罪,够条件,审查清楚就起诉。但今年要做调解的工作,看起来和检察机关的执法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实际上做好了对缓解社会矛盾是有积极作用的。

  采写 本报记者 郭爱娣

  摄影 本报记者 张 斌

记者:本报记者 郭爱娣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