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教书40年如一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2:24 海峡都市报

  

海岛教书40年如一日

  吴国根40年来始终兢兢业业教学

  感动福建2006年度人物 20号候选人吴国根

  N本报记者 阮友直

  郭光仪 文/图

  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是个海岛,岛上有所小学叫做西高小学。40年来,西高小学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老师也是换了一拨又一拨,可有一个人,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到退休,始终没有离开过西高小学,即使是退休了,西高小学也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这个人就是吴国根。

  西高小学,这所海岛上的小学,条件非常艰苦,很多人是想方设法要调离这所小学,而对吴国根来说,他是想方设法要留在这所小学。是什么让他割舍不下?是什么让他40年如一日在这个条件并不好的小学坚持下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是吴国根老师的真实写照。海岛的风沙,把他从一个翩翩少年,磨砺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40年来,他扎根海岛的教育事业,面对癌魔,他不懈抗争,又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了20年。他,不是英雄,也不是风流人物,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教师,却以他非凡的人格魅力,书写了海岛上的一段佳话。

  离别时,500村民泪送恩师

  2006年5月1日上午10时许,上完最后一节课,办完退休手续,60岁的吴国根,就要离开熟悉的讲台,告别脚下难忘的热土了。西高村的渔民们闻讯后,从四面八方向学校涌来,前来给“吓吴”送行。

  “吓吴”就是吴国根,在西高村,大人孩子都是这样熟络地叫他。吴国根在这里执教了40年,从没换过岗位,不是没有机会,有好几次他本来可以去条件更好的学校,但他都拒绝了。村里大半渔民都是他的学生,有些家庭,兄弟姐妹、夫妻、父子,甚至一家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渔民们都知道,20年前,吴老师身患绝症,但他还执意留在海岛教书。在患重病期间,他写下“把我的最后一滴血,献给海岛的教育事业”的誓言。他做到了,他带病在这个海岛上又坚持了20年。如今,“吓吴”就要离开学校、离开西高村了,大家哪能割舍得下这个恩师。

  1日早上,渔民们早早做好准备:有的携子带孙前来道别;有的赶早到田里把农活干完,来不及脱掉斗笠就赶来;有的提前组织腰鼓队,有的带来一串串长长的鞭炮……吴老师的宿舍都挤不下了,于是大家就在操场外耐心等候着,很快,操场上就聚满了前来送行的500多名男女老少。

  “吓吴,回家后要保重身体”“吓吴,有空要常回来看看”……一声声珍重、一句句道别,让吴老师热泪盈眶。前来接送的车辆催了一遍又一遍,可吴老师夹杂在人群中,步子却迈得很慢很慢。村里的30多辆摩托车已列成队,自发地在前面为吴老师开路。500多名村民送了一程又一程,吴老师频频挥手、回头,到码头只有10多公里的路,却走了30多分钟。

  老渔民陈阿朱说,“当天帮忙收行李,只见吴老师的宿舍里没什么可收拾的,简易的床铺、破旧的桌椅,外加一个掉了漆的木箱子,里面有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衬衫。这身行装一如吴老师40年前来报到的情景,唯一不同的是多了几沓书。可就连这些书,吴老师也舍不得带走,都送给了学校做纪念。”

  年轻时,第一个20年的坚守

  吴老师是个贫困农家的孩子,出生在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年轻时求学要跋山涉水,徒步到60公里外的仙游师范上学。在困苦的求学磨炼中,他立志要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最需要知识的人。

  1966年8月,从仙游师范毕业后,吴老师得知远离陆地的南日岛,长期缺乏老师,许多学生读书不得不半途而废。他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卷起铺盖到南日西高小学报到,当了一名海岛教师。

  尽管有了思想准备,但到了学校,眼前的景象还是大大出乎吴老师的意料。低矮的茅房、昏暗的窗弦、沙石飞扬的操场、全身黑乎乎的学生,全校7名老师只有一名是公办的,学校只开办低年级,教室、宿舍大门都是用碎木板给拼上的。

  可眼前的景象没有难住吴老师,反而激起了他与这些贫穷而朴实的村民在一起的决心。吴老师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高年级,他挨家挨户动员已辍学的学生、去外地求学的学生,回到学校复课。随后,他放弃了节假日,给已失学的学生补学补课,接下去,他就长年累月以校为家,每年只在寒暑假回家一趟,其他的时间不是在学校钻研业务就是去家访,一心扑在学生身上。

  这种状况,即使在1968年他结婚后也没有改变。后来,孩子出生了,由于长时间没回家,4岁的大儿子吴锦州,见到父亲时,还把吴老师当作陌生人,哭着不让他上床。再后来,孩子大点了,田里的重农活,都由孩子干了。邻居看了直摇头,私下里议论道:“这吴国根到底图个啥?”……

  3个孩子降生后,吴国根都要让他们到海岛来,生活、学习一年再回去。

  小儿子吴锦城说,在海岛跟父亲生活时,冬天由于没鞋穿,冻得脚趾头紧缩在一起,父亲舍不得买鞋。可父亲对学生却很大方,学生表现好、考好了,有时奖一个鸡蛋,甚至还奖双白球鞋,这曾让他羡慕不已,巴不得是父亲的一名学生。

  患病后,又一个20年的坚守

  20年中,吴国根先后为重点中学输送上百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很多学生继而又考上名牌大学。看到渔村的新希望,学生们乐了,渔民们更乐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1986年11月初,吴老师右颈上冒出一个大肿块,可他一直没在意,12月3日,吴老师上课时突然昏倒在教室,被紧急送往医院手术,12月8日,病理化验鉴定为鼻咽癌!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在西高村不胫而走。西高村的村民成群结队,自发赶到省城医院探望。当时,为了多陪一下病榻上的“吓吴”,许多村民白天探病后舍不得走,晚上又都一起留下来,待安顿“吓吴”休息后,由于天冷又住不起旅馆,他们就挤在医院的垃圾房里熬夜取暖。这浓浓的人间真情,使吴国根绝望的心得到温暖。

  在70多个的电疗日子里,他念叨最多的还是他的学生,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毕业班工作。第二年秋季一开学,病情稍有些好转,吴国根再也熬不住了。他不顾家人和领导的苦劝,怀揣一袋子药品重返三尺讲台。渔民们知道“吓吴”此次是带病只身前来的,就争着要把“吓吴”接回家照料,吴老师最终拗不过大家的热情,入住了离校最近的黄阿庆家。

  对于一个身患绝症的人,能干好本职工作已经很好了,可吴国根却时常主动揽些“瓷器活”。1988年9月,由于学校经费紧张,炊事员因待遇低而辞职。吴国根便自告奋勇不拿一分钱报酬,兼任了学校的炊事员,一干就是5个学期。原炊事员看到吴老师这么辛苦,于心不忍,终于又接任,吴国根这才放下这一多余的担子。

  1995年农历腊月初七,吴国根父亲病危,家中急电催回。回到家,他怀着悲痛的心情照顾父亲,心中仍挂念毕业班学生。初十一早,他见父亲精神还好,便向父亲告辞回校。想不到刚回校那天晚上,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退休后,40年的师生情谊

  吴国根出身农家,对贫困学生总是慷慨捐助,自己却生活俭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身上洗得发白的衣服补了又补,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留美的博士杨荣贵,还是在上海办大企业的杨祖华,他们回忆当年在校的情景时,都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吴老师的教诲!”

  “从小学到现在,您是我心目中最崇高的一位老师。你不仅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做一个平凡人的道理。”身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著名教授的杨荣贵说。杨荣贵在赴美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往国内汇钱,没有寄给年迈的父母,而是直接寄了500美元给了吴老师。

  每当谈起这些,吴国根都情不自禁地说,“南日岛的风沙是无情的,但西高村渔民、学生永远是那么的热情,40年的教育生涯,我无怨无悔。”

  吴国根说,其实他很怕退休,一来怕离开熟悉的讲坛,离开他的学生,退休半年多来,他时常梦见又回到了学校;二来怕回到他的老家———老家虽然是他的第一故乡,但他感到陌生。左邻右舍的年轻人和小孩子,都不认识他这个“异客”,碰上他都会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吴老师赴海岛执教第一天的日记上,记者看到一行隽秀的字迹,“我要用自己的心血化成蜡炬,点燃渔村孩子的智慧之灯,照亮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40年来,吴老师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无愧于“师德之星”、“杰出人民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种称号。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