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看日本的原因源于现实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4:50 央视《东方时空》
白岩松:看日本的原因源于现实感(图)
白岩松发言

  2007年1月29日下午2时,央视《岩松看日本》在钓鱼台大酒店举行新闻通气会。以下为白岩松发言。

  主持人董倩:谢谢梁晓涛主任,我在大学的时候主修历史,我曾经选修日本史,但是我了解到的日本是历史书里面的日本,工作十几年之后,我了解的是新闻中的日本,但是日本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想不仅我,恐怕大多数人也不大了解。这次我的同事白岩松能够去日本亲自看一看,我们很想知道岩松将去看什么,怎么看?接下来请白岩松!

  白岩松:尊敬的各位同行,其实我还不适应用这样的方式跟大家沟通,可能是散在边上大家手放在兜里聊比较方便,但是今天毕竟是这样一个形式,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特别感谢公使先生还有NHK中国局的局长,当然要感谢新闻中心的主任和评论部的主任。

  可能大家第一反应是《岩松看日本》在这个时机要推出,而且刚才梁晓涛主任已经提出再过一个月可能就要出发,那么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大家想是不是十月份的时候安倍首相访华,4月份温家宝总理将访日,带有明显的这个背景之下采访。其实是也不是,这个想法诞生于两年前的台湾台风之夜,因为在结束《岩松看台湾》之后,台风把我们拴在直播上,无法外出,但是我们很感谢台风,在这样一个相对静止但是思想却很活跃的时候讨论了《两岸看神舟》和《岩松看日本》这样的选题。《岩松看日本》这个选题最早见诸于媒体还要感谢《北京青年周刊》,因为在去年3、4月份的时候,《北京青年周刊》就很敏感地报道了这件事,跟我聊起了这件事。因为当时我们《中国周刊》现在更名为《新闻周刊》,做了一期春暖花未开,写的就是日本,它很敏感,第一次在白纸黑字就是在《北京青年周刊》上写出了,感谢你们的敏感。但是安倍首相访华使它提前了,也变得顺利多了。在安倍首相到访中国的当天,我的搭档,也是这次的制片,《岩松看台湾》时候的制片人刘爱民给我打电话,《岩松看日本》应该成型了吧,我们都预感这是该成型了。后来在很多人的努力,在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还有在日本朋友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在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去沟通,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个媒体行为,但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政治概念中的含义。如果它能够有助于我们期待的很多东西变得更好的话,当然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承担媒体人的责任。

  第二点,为什么看?在这一点上,第一点恕我直言,个人看法,目前的中日关系虽然出现了转暖的迹象,但是依然很脆弱,并且不稳定,还有可逆的空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让人担心的时候。因为即使安倍首相访华,4月份温家宝总理访日,依然有很大的脆弱性。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个了解的最好时机,我们如何抓住这样一个时机更加去增进双方的了解,使相对脆弱和让人担心,甚至有点儿看不到底的一种东西能够被巩固下来,向着所有人期待更好的方向去前进,这时候我们不做就更不合适了。

  所以,它首先来自于目前大家看得到目前中日关系虽然转暖但是还脆弱,可不可以变得不那么脆弱,更稳固一点,更长久一点?这是第一个我们要看的理由。

  第二个为什么要看是熟悉与陌生,日本、印度这样的国家恐怕都是属于我们认为非常熟悉其实是极其陌生的国家,我们并不真正地了解。我记得去年3、4月份我跟《北京青年周刊》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日之间,当我们面对“日本”这个名字的时候可不可能先把爱和恨放在一边,先去做了解的工作。在这一点上,媒体没法不承担这样的责任。就像我们去台湾一次回来之后就发现,其实你可以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所以,第二点就是我们以为很熟悉,其实很陌生,就像到了日本,你以为你不会迷路,试一试,因为日本所有关于道路的文字全是我们了解的含义,但是就是那一点点区别你真看不懂,拿出报纸,你以为一半的文字你都认识,但是你就不知道每一段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们以为很熟悉,其实非常陌生,这样的细节真是太多了。所以,我们如何把这种以为的熟悉变成真的熟悉,所以爱恨先放在一边,先去了解,得出你想了解的。中日走向取决于民众的选择,民众的选择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如果不在了解的基础上会是非常危险。

  第三个为什么要看恐怕是现实感。刚才晓涛主任也讲过,我们很担心有的时候面临这样的一种窘境,不是说中日关系,就是我们的很多事情你会发现,我们仿佛熟悉历史,也熟悉未来,可是就不熟悉现在,中日关系现在似乎就处在这样一个局面当中。我们了解彼此的现在吗?去年我去日本,去咱们的孔子学院,那是中国在世界的第一家,在立命馆大学,这就取自于中国的文化。我拿出《城市画报》,《城市画报》写的是80年代这批人的调查,80—90年出生的人的调查,结果我带到日本,跟学生沟通的时候,我把中国这十年出生的人的共同特点念完了之后,一个日本大学生站起来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是最后说你念的是中国年轻人的共同特点的话,我还以为你这么了解我们呢。由此可见在新的年轻人里面已经非常非常相似了,但是其实彼此的了解并不很多。我们熟悉历史,我们也在畅想未来,但是不做和现在有关的事,这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希望让大家了解的是现在的日本、当下的日本,当然也必然离不开很多大家彼此要关心的过去和历史有关的东西,以及未来和大家有关的东西。

  最后可能要说的是看什么。这次看什么分两点。第一个我们要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人物专访,这涉及到很多很多人,在计划当中,也希望我的朋友水均益有机会采访安倍首相。同时从《岩松看日本》的角度我们要采访的人非常非常多了,比如我可不可以采访安倍首相的夫人?因为她是一个对中国文化很热爱的人。我们可不可以采访到我们很熟悉的电影演员?可不可以采访到春山富市先生?可不可以采访到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可不可以采访到著名的作家?比如说村上春树,可不可以让三浦友和走进我们的镜头中?都有可能,这是第一部分要有的人物专访。第二,要有十个左右的专题节目,专题节目就变成更具有梁主任说的带着问号、带着我们的问题去,日本如何养老,这是中国正在面临而日本已经面临很长的问题了,日本如何养老。日本的环保怎么做,日本的工薪一族怎么做,我们老说日本男同胞下了班去喝酒,不回家,他们喝酒在什么地方?据说平时文质彬彬的人喝了酒之后会当街就方便,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等等等等。日本近几十年很重要的几个发明,方便面、卡拉OK、游戏机,这个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日本的动漫如何做,日本的交通如何解决?等等这些,还有防震减灾。当然历史问题,靖国神社究竟是什么样?这里的历史观究竟是什么?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日本是不是只有靖国史观,是不是还有一些反靖国史观的?我在这里要说一句,这仅仅是我们的看法,从今天开始我们也会和一些网站、媒体进行合作,把选择权也交给我们的观众、读者和网民朋友,你们想看什么,你们需要看什么,你们认为在众多的选择当中哪些选择是你的首选?我也希望一个多月之后我们带着很多中国网民、观众、读者选择下来的问题去进行这个采访。在这一点上特别要感谢,因为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题目的选择上,我们这一次去看日本都非常非常的独立,是一个媒体行为。但是从合作和帮我们联系等很多事情上,要特别的感谢日本国驻中国大使馆,还有NHK。因为大家知道,它跟《看台湾》完全不一样,《看台湾》是我们自己的事,在国内的事,语言非常相通,大家喝着酒就把事给办了,但是看日本不一样,语言不通,如果没有大使馆和NHK我相信还有很多日本同行给提供的很大帮助。联络你都不要想,因为联络有多么麻烦的事情。所以,要感谢他们,也给他们再加点油,因为现在正在行进过程当中,希望一切都顺利。

  最后再说一点。我做新闻从89年到现在18年了,除了香港回归的直播之外从来没有一个选题能让我压力如此巨大。因为做《看日本》大家知道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头牵扯到情感、理智、历史、现实、乐观、背光、爱、愤怒、脆弱、坚持,无法一一说清。因此,怎样去拿捏一个合适的分寸,如何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寻找到最佳的一个平衡点,如何它能够对未来的良性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很多不和谐的因素给予媒体该给予的关注,大家可以想像这种压力有多大。但是我觉得在压力下行走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希望《岩松看日本》能在我们中心、评论部各位朋友的帮助以及日本国大使馆、NHK的帮助下取得圆满的成功。当然我们也在准备看世界的各种选题,比如印度有可能今年也会成型。希望这些东西成为新闻中心一个流动的专题,也许它不是说像是一个固定的比如《大国崛起》,就在9天或者是10天的时间里播完了,新闻中心和平选择一个更长、更流动的专题的方式,也许对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和和平发展的这种过程起到重要的一个打开我们的双眼的作用。我觉得不管对别人还是对我们自己的前进都大有好处,希望“看世界”越看越广、越看越深、越看越是你想看的。

  谢谢各位!(鼓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