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80后消费调查:消费与收入不协调引发担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12:03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2006年,中国市场上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而刮起的年轻化风潮,似乎是以往任何一年都无法比拟的 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不惜放下更为广大的客户群,转而针对“80后”一代,重新制定在中国的市场策略 “80后”一代真的是商业金矿吗?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2007年1月29日播出节目《“80后”消费调查》,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4年2月,当《时代》周刊亚洲版将一位叫春树的,酷酷的中国少女作家搬上封面,“80后”这个概念也第一次出现在了主流媒体上。然而从当时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来看,大家似乎并没有发现其中可能蕴藏的商业价值。不过此后仅仅一年,当这本杂志再次将李宇春作为中国“80后”的代言人,推上封面的时候,所谓“80后”,也就是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这代年轻人,已经俨然成了一座巨大的商业金矿。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开始加快了他们开掘这座金矿的速度,有人甚至预计,2007年将是“80后”商业概念大行其道的一年。到底“80后”是怎样一个人群,他们真的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整个市场吗? 一 2006年,中国市场上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而刮起的年轻化风潮,似乎是以往任何一年都无法比拟的。为了这个年轻的群体,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不惜放下更为广大的客户群,转而针对“80后”一代,重新制定在中国的市场策略。虽然世界某时尚腕表品牌(SWATCH)将消费者圈定为8岁到80岁的整个消费人群,但它在中国地区邀请的首位形象大使,还是选择了“80后”偶像李宇春;而全球某著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也选择了与时下最受“80后”欢迎的一家网络游戏合作,拍游戏广告,搞互动活动,一时间该品牌备受“80后”追捧。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商家也开始以明确的姿态向“80后”消费群体招手。2006年12月,联想专门针对“80后”人群推出的“粉时尚”系列手机大规模上市。联想手机第一次放弃了它一贯使用的商务形象,主打时尚概念和网络娱乐概念。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能不能很好地能够服务于这一代‘8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了这个手机是不是能够流行。所以我们就是,要针对这一代的年轻人来做这个非常好的设计,在时尚的外观、在这种娱乐的功能上来做设计。” 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比尔·阿梅里奥:“由于他们对消费有如此高的要求,所以可以在这个产品创新上为他们进行服务,把最先进的技术放到这些产品当中来。” “粉时尚”的名称来源于“80后”惯用的网络用语,“粉时尚”就是“很时尚”,而联想的整个营销策略也完全针对“80后”年龄层实施,他们不仅要求产品设计和营销人员全面体验“80后”生活,其广告投放也更集中在网络上,宣传重点也不再选择公共卖场。 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移动营销系统总经理毛智慧:“我们在这个,校园,就是年轻人非常集中的这个地方,就全国有15个城市,175所高校,也进行寻找‘粉时尚’的这样一系列的活动。” 国内金融领域面向“80后”推出的产品在2006年也让人应接不暇。仅招商银行就接连推出了两款专为“80后”职场新人和在校学生设计的信用卡,其中,hello kitty卡10月份推出仅21天就发售了6万张。 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忠:“今年呢(2006年),我们还推出了MSN卡,这是针对办公室群体来推出的一张卡,这个也是非常受欢迎,推出来时间不长,现在也发行了有六十几万张了。” 曾撰写过多篇《解读“80后”消费密码》文章的市场及公共关系专家林景新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80后”一代拥有大约2亿8千万的潜在消费人群,而这一代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膨胀速度,也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因此商家们纷纷选择“80后”设计产品,推广品牌,是市场必然的选择。像动感地带2006年依靠与NBA合作、举办街舞大赛、动漫大赛等一系列80后喜爱的活动,使其品牌价值迅速提升,就是个例子。 宣亚国际公关公司顾问林景新:“我们所看到它的一个宣传语,它的品牌的推广,它的产品的设计,可以说全部都是围绕着‘80后’的特点来做。它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周杰伦的一个演唱会,所有参会的全部是M—zone人,就是它这个动感地带的这个消费群体,也就是说,它动感地带想去传递的是说,我这个品牌是为你们而造的,我所想传递那种感觉是酷、新潮、潮流。”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