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服务老年人年老时可获养老回报,委员建议 志愿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09:15 上海青年报

  因老年人口比重高、增长较快,上海正在成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关注老年人话题已经成为了此届政协委员热议的重点话题。上海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高向东就提出了老年人“时间储蓄”志愿服务体系的提案:中青年或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志愿服务,志愿者将来也可以享受同样长时间的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王婧 江敏 张彩平 张昱欣 高玲 蔡玲玲

  ■养老志愿服务

  >>思路1

  “时间储蓄”增强“少”服务“老”意识

  高向东委员告诉记者,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21.40%。每个人都会老,年轻人同样也会老,如果现在你的志愿服务能为未来做“储蓄”,这种志愿服务体系将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高向东委员告诉记者,推广“时间储蓄”的做法将会使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加强和普及,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不过,高向东委员直言,作为一种全新的思路,“时间储蓄”志愿服务体系在实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两方面的难题:一是志愿者提供了养老服务,谁来给予认证,如给老人买菜、洗衣的简单生活护理和陪护生病、瘫痪老人的服务强度是不一样的,仅仅用服务时间来衡量有失公允;二是谁来保证“储蓄”的兑现,如果时间储蓄只在上海的个别街道试行,没有实现“通存通兑”,一旦志愿者离开所居住的社区,储蓄服务时间的回报就难以实现。

  “上海要构建完善的‘时间储蓄’服务体系就需要克服这几点难关,就必须充分利用政府的行政力量建立统一的政府管理机构,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统计方法,形成完善的网络化

信息化管理系统。”高委员认为,同时要尽可能地调动社会团体共同经营管理,维持这种服务体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思路2

  高校与社区联动资源共享建养老机构

  如果在高校旁建起养老机构,前景将会怎样?数位政协委员表示,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措施,不仅高校的硬件设施可以与养老机构共享,且高校的大学生可以作为志愿者为老人服务。市政协委员张慧珠便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高校与所在地区联手筹建养老机构的建议》的提案。

  张慧珠告诉记者,提该提案的初衷是随着老教师子女纷纷在外购房或移居海外,本市高校家属区的“空巢”现象和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尤其到国定长假日保姆返乡后,这些老人的生活起居无人照料,遇到诸多不便。

  “而高校附近一旦建起养老机构,不但高校老教师可以入住,社会人员亦可入住。”张慧珠表示,高校的图书馆、体育场所等设施均可与养老机构共享,大学生也可以把养老机构作为自己的课余志愿者实践基地。张慧珠告诉记者,目前,市教委已就该问题对她进行了相关咨询。

  市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表示,在高校附近建养老机构是个“很值得考虑的方案”,他认为大学的资源应当与社会共享,“大学是整个城市的一部分,如果可能,它应该是个无围墙的地方,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

  印杰表示,设想交大附近如果建起养老机构,那么学校资源完全可对老人开放,“而且学生和老人使用学校硬件设施的时间可天然错开。”他表示,学生白天上课,多在晚上使用图书馆和体育场所,而老人则正好相反,“学生还可为老人提供一系列助老服务、文艺演出,形成老少同乐的场面。”

  ■背景

  抚养系数迅速上升养老问题急

  目前上海老年抚养系数迅速上升。即上海户籍人口15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已由2000年的15.02%上升到了2005年27.18%,6年间上升了12个百分点。仅2005年的数据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就达到266.37万,占总人口19.58%。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案例

  普通居民踊跃加入老年救助队

  在原先由20位以团员青年为骨干组成“老年救护包扎队”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这支颇让老年人“定心”的救护队将扩容到40人——而新加入的志愿者将全部是来自承兴居委社区的中青年普通居民。

  “目前整个承兴居委会约有2000多位老年人,和时下大型新建社区相比,区域内各项生活设施和物业管理都比较陈旧,因此居委对大量居住在此的老年人给予了格外关注。”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承兴居委会主任洪克敏告诉记者,“这支队伍的存在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而作为受益者的老年群体则觉得生活更为安心。”

  洪代表告诉记者,为了加强普通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目前社区已考虑对“包扎队”参与成员进行扩容。“社区内的中青年人群都要为工作而忙碌奔波,对家中独守老人的照看往往无暇顾及。一旦老人出现意外,也无法第一时间回家救助。”洪代表认为,扩展“老年救护包扎队”的规模实质上是参与者给父辈母辈提供了一份隐形的“社区救助保险”,通过自己对其他老人的付出,也可在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得到“一臂之力”。

  ■代表委员呼吁

  社区养老

  引入食堂

  在社区里开办食堂为老人解决就餐问题,有效利用各级各类卫生资源方便老年人看病,让老年人在社区里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新话题。市侨联就提出了《创办社区老年人食堂,探索社区助老新模式》。

  市侨联建议,社区老年食堂可依托街道和居委会,由街道提供场地和相应的财政补贴,在公开选择和招标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金和专业的管理建立社区老年食堂,服务人员由专职社工、聘用人员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送餐入户。

  引入银行服务

  对于不习惯使用银行卡的老人来说,在发工资、退休金的时候排上二三个小时的长队是在所难免的。市政协委员常清为此提交了《能否给老年人提供更方便的银行服务》的提案,建议银行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合作,为老人提供方便服务。

  常清建议,银行应在适当时间走入社区,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合作,为老人们集中办理各项小额金融业务,或者定时定点由银行开办老年人金融服务专柜。

  引入保险机构

  “应当把保险机构引入养老机构,从而分散老年人意外事故的责任风险。”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福利企事业管理所副所长李传福认为,“只有这样,子女才可以对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更放心。”

  市人大代表李传福认为,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或者养老机构硬件设施有缺陷,引发老人伤害事故。而这种伤害事故,很难判断是老人自身原因而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还是机构的责任事故,具体原因较为复杂,没有专门的责任鉴定机构对事故责任进行鉴定分析,机构多半成为事故的主要责任承担者,这给养老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制约和困难,更给老人、家属、养老机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