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岁月的质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0:09 《小康》杂志

  宋瓷鉴赏

  端详着它们身上淡淡的光辉,我们的目光和无声的岁月忽然有了交汇……

  ★文/瞬兮

  大概是因为对那些逝去的岁月有着无穷无尽的遐想和好奇,所以人们爱上古玩。将它们捧在手中,看着那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在阅读一段沧桑的历史。每一种古玩都有着独特的意境和性格,宋代高古瓷就有一种温润而亲切的力量,仿佛可以将沉睡千年的梦轻轻唤醒。

  雍正、乾隆等朝代的瓷器,由于年代相对比较近,市面上出现得较多,再加上漂亮的形状和颜色,因而受到了最多的追捧,占据了收藏投资市场中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宋元等年代的高古瓷,大多数为出土的文物,市面上流通很少。然而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宋代瓷器中那一份精工细作的沉静和淡定,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宋代汝窑青釉盘口瓶目前已知仅存三只。2005年,由红太阳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的一只高8.8厘米、口径13厘米的汝窑花口渣斗估价超过500万元人民币。而同年由香港一家拍卖行拍卖的元代鬼谷子青花罐更是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价格。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

瓷器以五大名窑所产为最佳。各窑因烧制工艺、取材、气候等条件不同,所产的瓷器也各有特色。如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紫釉等,工整素雅的暗刻花纹定瓷,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钧窑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和黄色双线,俗称“金丝铁线”。

  原本宋朝皇宫的生活用瓷一直由定州提供,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定州的瓷器内印有模糊不清的絮状图案,遭到了皇帝的拒绝。于是,在宋徽宗的指导下,建造了汴京官窑和汝窑,它们把中国陶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巅峰,也开创了中国皇宫御窑烧造的先河。据说,汝窑和汴京官窑的产品仅供皇帝使用,而挑选出来不合格的次品则就地销毁,严禁买卖。“玛瑙为釉”是汝窑瓷器的一大特点。宋徽宗十分崇尚道教,而汝州玛瑙宁静淡雅的色泽正符合道教“静为依归”的审美观。宋徽宗创造性地将玛瑙加入汝瓷的釉料。由于玛瑙选料十分讲究,因此汝窑的产量十分有限,其制作工艺也受到严格的保护。直到1987年,考古专家才确定,汝官窑的窑址位于今济南省保封清凉寺。但其工艺早已失传。汝窑就这样消失于茫茫的史海,只有那遗留下来的一件件瓷器中,还深藏着古老的谜底。

  鉴赏古瓷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收藏者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对于鉴赏行家来说,评价一个物件好不好,靠的是多年收藏古董的丰富经验和大量的古董知识储备。当然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其中仍然有一些可供遵循的规则。要辨别古瓷的真伪,要从形、胎、釉、用料、画工、雕工等几个方面来观察。以宋代汝窑青釉盘口瓶为例,它的形状是大肚、长颈、盘口,这就是典型的宋代汝窑瓷器的器形。它的圆肩曲线度柔和自然,刚好可以成为一个球体的一段弧,而仿品的曲线则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弧度大了便成了溜肩,弧度小了则显得过于生硬。它的胎质也十分细腻。宋代汝窑选料十分精细,瓷土需经过很多道工序的处理,用多种方法将粗土筛选出,留下最细的瓷土来制作瓷器。宋代瓷器多采用支烧法,将器物支起来烧制,因此会在器物底部留下没有上釉的支钉痕迹。通过高倍放大镜的观察,便可看出胎质。釉色也是分辨古瓷的一大重点。古瓷上一般都会有裂纹和开片。这是由于胎和釉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瓷器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多次热胀冷缩后产生的。自然形成的开片不规则,小而凌乱,裂纹不张开,在高倍放大镜下,开片缝隙中的污垢呈放射状。而现代人为仿制而造成的开片则有很强的规律性,开片呈张开状,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假的污垢呈线状。釉面上气泡的破损及氧化程度,受到多种外界条件的影响。烧制的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空气湿度不同,都会影响气泡破损和氧化的情况。而在色泽 上,由于不同朝代所采用的材质不同,气温气候等条件不一样,仿品也难以达到同样的颜色和层次感。如元代早期着色用的是进口料,而元后期逐渐采用了进口料和国内料相配的混合料,烧出的瓷器,色彩当然不可能相同。

  由于官窑是专门供给朝廷使用的,因此通常选料更精、工艺更复杂,做得更加精致。宋代汝窑三羊尊就是典型的官窑制品。宋代普遍采取匣烧,将瓷器放在匣内烧制以免掉落的烟灰弄脏瓷器,另一方面还能使瓷器受热均匀,官窑的匣工更精细,掉落在瓷器上的烟灰很少,因而和民窑制品相比,釉面更洁净清爽。用手触摸,感觉温润细滑。虽然现在有的仿制品已经达到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几百年的历史是无法仿造的,在行家的眼中,真实的质感虽然沉默不语,却胜过世上无数谎言的喧嚣。

  (感谢北京博玩文物鉴定中心提供智力支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