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6:13 云南日报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的调查,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070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7%;人均消费性支出7380元,实际增长3.5%。具体分析,我省城镇居民生活呈现8大看点:

  一、城市居民的买房热情依然不减。2006年购建房支出人均596元,归还住房贷款人均310元,人均从银行获得住房贷款148元。

  二、治理整顿药价虚高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由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治理药价虚高的措施,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在连续多年的增长后2006年开始下降。除医疗费上升11%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大头——人均药品费为307元,支出下降19%。

  三、政府遏制教育乱收费的措施在城镇初见成效。2006年人均教育费用322元,下降5%。除培训班、学校住宿费上升外,义务和非义务教育学杂费、托幼费、成人教育费分别下降5%、11%、17%和21%。

  四、家庭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加快。自行车拥有量减少11%,而

摩托车、家用汽车上升32%和9%。录放像机拥有量减少2%,同期影碟机、组合音响、家用电脑和摄像机上升3%、3%、10%和16%。移动电话开始代替普通电话,2006年移动电话拥有量上升18%,普通电话拥有量则与上年持平。受数字彩电、
液晶
等离子
彩电等新产品的刺激,彩电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有所加快,彩电购买量上升了13%,彩电拥有量上升3%,一家有两台以上彩电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五、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相对稳定。从8大类消费支出看,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等保持较快增长。衣着支出继续上扬,2006年达到人均745元,增加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达到335元,增长15%;交通通信方面,主要是交通增长较快,达到531元,增长36%。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虽然各种通讯工具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普及,但通讯工具的购买支出和通讯费支出与去年相比增幅很小,从一个侧面看出技术进步和电信部门降价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一些反映生活质量的消费支出增长活跃,表明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很快。一是交通工具,2005年每千户新买家用汽车6辆,2006年每千户新买家用汽车8.4辆,交通工具购买支出达到人均260元,相应的维修、税费和车辆保险支出都大幅上升。二是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上升8%,与此相关的交通费(不含自驾车)、旅馆住宿费上升了19%和50%。另外,美容费和理发洗澡费也分别上升了16%和19%。其余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5大类消费性支出,都没有突出的增长热点。

  六、社保支出已上升为仅次于消费支出和转移支出(包括个人收入税、捐赠支出和赡养支出等)的第三大家庭支出。2006年人均城镇居民社保支出为669元,比上年上升9%。

  七、捐赠支出达到人均546元,慈善观念和捐赠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普通老百姓的捐赠行为越来越多。

  八、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镇贫困人口发生率5年来首次下降。受物价上涨影响,2006年用恩格尔系数法测算的贫困线比2005年上升0.4%,达到月人均271.35元,但贫困人口发生率不升反降。2006年城镇贫困人口发生率和户发生率分别为7.54%和6.63%,比2005年下降1.39和1.4个百分点。原因一是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增幅较快,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从2005年的0.32下降到2006年的0.31,结束了多年来不断攀升的态势,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二是就业人口上升了3%。  

  张子卓 (云南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