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选秀面临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6:58 法制与新闻

  (本刊记者)仇玉平/文

  “想唱就唱,想说就说”、“拿着遥控器,观众就是上帝”,2006年,电视选秀已然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每 个缝隙,成为民众喜闻乐见、可以部分主宰的全民狂欢。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2006年,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种选秀活动,林林种种多达300多种。三大选秀节目 《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火爆依然,《加油,好男儿》一露面即赢得好声一片。其他节目也不甘示弱,各 种选秀活动像雨后春笋一般迅速窜出,安徽卫视的“真维斯超级新秀”、山东卫视的“天使行动”……连深山古刹少林寺也不 甘寂寞,与深圳电视台合作,秀了一把“少林功夫之星”。甚至2008中国奥运舵手竟然也要通过全国性选秀选拔出来。年 末,北京电视台推出的“红楼梦中人”大型全世界选秀活动更是将2006年的选秀热潮推向了巅峰。

  就这样,一群群陌生男孩女孩的名字迅速成为全国人民茶余饭后的共同谈资,放眼神州,祖国大地开满了青春

美少女 和花样好男儿。但这些选秀节目也引发了漫天口水,制造了无数话题,选手怀孕,评委索贿,短信欺诈,在红楼“海选”中, 一选手为晋级,甚至抄起大刀威胁评委……

  选秀活动的极度喧嚣引起了管理者的注意,2007年1月召开的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 华指出,部分广播影视节目存在低俗之风,选秀节目过多、过乱,部分选秀节目细节低俗。王太华表示,2007年,广电系 统将把净化荧屏视频、坚决抵制低俗之风作为宣传管理重点,加强对娱乐类特别是选秀类节目的管理。

  毫无疑问,潮起2004、汹涌于2006的中国电视选秀将在2007年面临拐点。

  红楼选秀:海选能否弘扬经典

  2006年8月底,北京电视台正式推出大型“红楼梦电视选秀”活动,面向全球华人为该剧选拔演员。“红楼梦中 人”选秀以经典之名引来报名者无数,光北京赛区报名人数就达9万多,另外,全国十余省会城市报名点也是人头攒动。红楼 选秀将中国选秀活动带到一个新的规模,而参选选手为晋级挥舞大刀,造成的轰动效应也同样前所未有。

  大刀向评委挥去

  安华(化名)是“红楼梦中人”选秀组委会的一名策划,对沙学周拿刀威胁评委的场景记得还很清楚,“那是200 6年11月8日,‘红楼梦中人’选秀第二轮现场,我当时正在选手准备区,忽然前面一阵喧闹,听到有人惊呼出事了,我赶 紧冲出了准备区,在选手考评现场,看到一个人拎着一柄钢刀站在英达等评委面前”。

  安华说,当时他们都不敢上前,怕选手情绪激动时刺激到他。沙学周激动的起因是自己表演完刀术后,评委田沫明确 表示不能给晋级票,沙学周当即持刀走到评委席前,评委们好言相劝,但沙学周态度坚决,说的最多的是“不行”两个字,强 烈要求晋级。

  评委英达为调节气氛,开玩笑说:我这里晋级的牌子没有,要命,他指着周岭(红学专家)说那里有一条。

  沙学周还是口气强硬地说:不行,我就要你的(命),你是名人。

  评委田沫想妥协:这样吧,你先回去,我们三个再商量商量。行吗?

  沙学周仍然语气强硬:不行。

  英达有些气愤地说:没商量?

  沙学周:没商量!

  英达强硬地表示:没商量,肯定没戏。

  沙学周更强硬:不行,不行,我不管,反正你们不给我晋级,我就不下去,接着继续拿刀走到舞台中央。

  评委周岭说:淘汰和待定,你自己选一个吧。

  英达:那我看你还是待定吧。

  沙学周还是非常严肃地蹦出两个字:晋级!

  双方僵持了数分钟,沙学周才收起钢刀,接受了暂时“待定”的结果。但在退场时他还是向评委深深地鞠了一躬。

  安华告诉记者,在海选第二轮最后一天晚上,10名待定选手上台PK,评委让他们每个人说一句感言,轮到沙学周 时,他首先称自己白天的表演的确有些过分,希望能得到评委老师的谅解。最终,沙学周的过激行为得到了英达等评委的理解 ,从10名待定选手中胜出,进入了红楼“海选”第三轮。

  沙学周“挥刀向评委示威”随后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沙学周本人也十分后悔,他认为现在只有在选才、招聘中 有个性、有特点的人物才能脱颖而出。1971年出生的沙学周担心自己因年龄问题影响自己晋级,看到之前电视上播出的某 女孩哭哭啼啼大闹考场晋级后得到启示,才急中生智上演了这么一出“戏”。剧组随后也在官方博客上发表了声明,对沙学周 因落选“挥刀向评委示威”进行了解释。

  红楼选秀新闻不断

  沙学周是不是在炒作,挥刀向评委示威是不是剧组的故意安排?至今,不少人都认为沙学周和剧组的解释是在演双簧 ,网络上这样的质问比比皆是:“难道你们没有看出来这是一出事先导演好的戏么?‘炒作’一词现在在娱乐圈这么泛滥,难 道你没有看出这也是其中的一幕么?”

  有网友尖锐地评论道:国内选秀玩到今天,大众审美疲劳严重,也该到了有点推陈出新的时候了。“

莱卡我型我秀” 上,施洋的搞怪窜红,似乎给许多本身条件并不十分出色,但又很想借助选秀出名的“秀男秀女”们一个提示:不怕不够优秀 ,就怕不懂作秀。于是,哭天哭地的,撒泼耍赖的,一出出活喜剧,就在红楼梦这部悲剧搭建的舞台上上演了。你不是不让我 晋级么?我哭!你不是不让我晋级么?我赖!如果还不让我晋级?那没办法,我砍!

  出人意料的是,因“挥刀向评委示威”,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沙学周因祸得福一举成名,在学院一直默默无闻的他 ,竟一下成为了学院毕业大戏的主角。无意中,沙学周也成了第一个因“红楼梦选秀”出名的选手。

  红楼选秀的魅力竟至于此!事实上,自从红楼选秀启动以来,无数大小明星、作家导演都借着“红楼梦选秀”炒作了 一把,各种传闻此起彼伏。先是一些艺人在博客里自爆内定出演某一角色,再有新闻报道“超女”其中一人被新《红楼梦》剧 组看中。接着又有消息透露,新《红楼梦》作曲者为谭盾,演唱者是晏菲。演员金莎也放出风声想演史湘云。

  2006年12月底,北京赛区曝出新闻,50岁的骆春女士为了竞选“宝钗”,整容10余项,花费15万元。在 上海赛区,主办方负责人告知当地记者,他曾收到选手发来的短消息:“我很想演林黛玉,请问这个角色多少钱能入选。”而 红楼选秀上海赛区总导演则向记者证实,的确有人提出想花钱买一个角色,数额是50万元。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同样是2006年12月底,辽宁沈阳某重点中学读高三的小乔(化名),正准备高考冲 刺,关键时期母亲突然让她暂时休学,让她准备参加《红楼梦》剧组“海选”活动。“我女儿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接受艺术班 培训,表演、舞蹈样样特长。从那时起,我就期望着她当上明星!”小乔母亲介绍,10多年来,父母不惜巨额投资,请假陪 女儿赴各种培训班。“如果能入围,哪怕演一个丫鬟也值得!我决定让她休学两年,全力以赴实现这个梦想!”

  为了得到参演《红楼梦》的机会,选手不惜代价、不顾一切,热闹的选秀背后充满了疯狂的味道。这几乎背离了“电 视选秀”节目出现之初,一些社会学家给予的评价:这类节目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草根”提供了公平的舞台,使任何人都能 够有机会向社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

  选秀的疯狂引起了专家的不同角度的解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学者黄式宪教授认为:“像李宇春这样‘一夜成 名’对那些超女粉丝后患无穷,将对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黄式宪教授指出,选秀节目是中国主 流媒体和大众娱乐的共谋,选秀节目的繁荣与背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目前普遍的浮躁心态有关。

  以弘扬经典、传播“红学”为主题的红楼选秀中,虽然应征者大多如花似玉、风流倜傥,可对于《红楼梦》的故事及 人物,这些年轻的选手却显得稀里糊涂,他们普遍认为演贾宝玉只要装个娘娘腔,演林黛玉只要会哭,在很多选手看来,红楼 选秀只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一个契机,如果能够有幸被选中,以后的演艺道路肯定会好走很多,甚至会改变命运。

  文化大典还是商业盛宴

  在“红楼明星梦”之外,大众又多了一个“红楼经济梦”。有关媒体报道,江中制药为取得选秀冠名权,不惜花掉年 度广告费用的50%,48小时之内就送来几千万元的冠名费。红楼梦选秀项目负责人刘学军还曾向媒体“揭秘”:选秀将招 募至少3家联合赞助商、一家特约播映商,其中特约播映费“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面对“海选”产生的经济利益,主 办方忍不住喊出自己的“最终理想”:“最终目标是拍一个电视剧。电视剧的版本收入会创下新纪录的,超过目前最高的《汉 武大帝》。”

  选秀活动的直接经济效益前景乐观,电视台广告在其带动下也不断攀升。刘学军介绍,重播《红楼梦》等有关节目, “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这些节目的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广告量也自然跟着增加了。

  但就像创造神话的金庸产业、琼瑶产业一样,“红楼”海选的影响力已经带动了一个很大的“红楼产业”。从目前看 ,“红楼梦中人”“海选”几乎涉及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环节:“北京大观园门票收入直线上升,连周围的房租都往上涨”,北 京大观园管委会主任马俊潼难掩喜色,虽然免收报名费和一张专业古装照的拍照费,但参与报名的人总会携带亲朋,且拍完后 都会要求多拍,结果,2006年7月起大观园门票从以前5元一张飞涨至40元后,客流量却在“海选”后增长了4至5成 。

  “红楼系列的书籍卖疯了。”北京媒体上不断有这样的新闻出现,“红楼”选秀活动也首次出现官方版“海选秘笈” ,32元的《话说红楼梦中人》被冠以“海选”活动“惟一指定参考书”,《红楼梦》相关的图书也随之走俏,许多书店都把 红楼图书放到最显眼的位置,甚至卖到断货,连各地报名点附近的杂货摊、理发店、培训班等都是赢家。

  据悉,2006年结束的“超级女声”有10万人报名参加,“红楼梦中人”活动举办至今,主办方提供的报名人数 是30万,虽然具体收益无法统计,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估算“超女”给社会贡献的经济价值为10亿元左右,以此为鉴,依 目前的发展态势,“红楼梦中人”的社会经济贡献恐怕将超越10亿元。

  面对这一派热闹景象,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认为,这主要还是《红楼梦》本身的魅力 使然。大众参与到“海选”中,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心态,但主要还是喜欢《红楼梦》,“参加‘海选’者不要把当演员作为最 终目的,而是作为参加一个难得的、高雅的、有层次的文化活动,就很有意义了。”

  在不少人看来,“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的魅力,还是来自《红楼梦》原著所体现的浑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他 们希望“红楼梦中人”选秀能够在大众开始对“海选”表现出审美疲劳的当口,重振清流,荡涤庸俗,担负起“对恶俗‘海选 ’拨乱反正”的重要责任。

  “红楼梦中人”选秀,牵动了文化界、娱乐界、商界和广大网民、电视观众的神经。当以“80后”的俊男靓女为主 力的选手们做着“明星梦”的时候,当各界商家做着“发财梦”的时候,对中国文化怀有深厚情结的人们也做起了他们的“文 化梦”。一台以模仿为创意的娱乐节目,被人们寄托了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梦想,不能不说是21世纪之初的一大奇观。

  “红楼梦中人”全球大选秀,究竟是文化大典?娱乐快餐?还是商业盛宴?

  选秀新闻分外妖娆

  负面新闻几乎与选秀节目相伴相生,相比往年,2006年选秀节目的负面新闻更加“多姿多彩”,光是“超女”就 源源不绝地提供了很多新闻:一选手隐瞒曾经两度参加“超女”比赛的经历,并被传言曾经“堕胎”;选手孙艺心面对电视“ 撩裙露底”;评审巫启贤爆“粉丝团”假冒;网上爆“比赛结果内定”,等等。其他选秀节目也毫不逊色。《梦想中国》节目 统筹周稚舜退出,导演应良鹏辞职,落选选手爆料“想要晋级就得塞红包”,主持人李咏、评委孙悦被指尖酸刻薄成“毒舌” 。

  有圈内人士透露,不少负面新闻其实都是主办方故意炮制出来以吸引眼球的。滚滚而来的负面新闻、黑幕传说似乎让 这些选秀节目愈发红火。每一次纠纷、自爆、传闻,都能得到媒体的极大关注,节目和选手就在这样的怪圈中循环往复,曝光 率节节上升。

  《网络超女》:选手行贿被开除?

  搜狐网络公司主办的网络超级女声,是以网络为比赛平台(介质)进行的一次大众选秀活动,相比其他如火如荼的选 秀,稍显平静的“网络超女”也没有逃脱被丑闻纠缠的命运。2006年1月,重庆晨报报道,广州赛区一位具备一定实力的 女选手为了达到一夜成名的目的,竟然向某重要评委拿出十几万元,希望买一个进前10名的机会。

  主办方搜狐网络公司就贿赂事件接受记者采访称,他们事先也并不知道此事,是当事评委主动向组委会反映有选手向 他贿赂后他们才知道的。主办方表示,经过慎重的考虑,现在组委会已决定开除这个女孩子有关网络超女的所有比赛资格,不 但广州,国内任何其他赛区也不会接纳她参赛。

  尽管披露了有关贿赂事件,但主办方拒绝透露该名评委的具体姓名,只说他是本次活动中有一定决定权的人物,并始 终没有公布该女选手的姓名。主办方表示,这主要是他们考虑到该选手还很年轻,如果主办方公布了该人的姓名,肯定会导致 她以后在音乐道路上无法生存,“希望给她一个重生的机会”。

  《绝对唱响》:选手同居怀孕?

  2006年9月,江苏卫视主办的以配对赛制为特色的电视选秀节目《绝对唱响》,成为网友们品头论足的焦点,一 则题为《把孩子送去选秀的家长们注意了》的帖子披露,参加配对的男女选手日久生情同居怀孕。

  这则帖子描述的细节非常丰富:《绝对唱响》的训练营地在南京电影制片厂宾馆,男女选手虽然分居二、三层,但中 间有消防通道,又没人管,实际上是混住在一起的。导演组、选手组的人只管收视率,哪里管这些小孩子的私生活,加上他们 整天唱的情啊爱的,日久生情也是有的。

  帖子还言之凿凿地称,从“海选”期该女选手就跟同赛区的一个男选手住到一起了,导演组不仅不管,还说不干涉人 家隐私,最近她舞台表现很差,动辄就晕倒,也不吃饭,一闻到饭味就往厕所跑。可惜选秀节目害了人家,因为长期混居,他 们又小,没有自制能力,加上没有家长管理,肯定要出问题的!

  对这样的帖子,网上有人斥为炒作,有人声称是帖子作者故意诬陷。而主办方江苏卫视频道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 含糊其辞:对网上的怀孕丑闻事件“不太清楚”,并声称目前没有工作人员或选手向他汇报女选手怀孕的事情,还表示自己根 本不相信会发生此类事件。

  《梦想中国》:“毒舌”风波和导演辞职

  “看你跳舞,我晚上会做噩梦!”2006年5月2日播出的《梦想中国》重庆赛区“海选”中,李咏对一位参赛选 手的一句点评,激起“倒咏”声浪。网友纷纷发帖要求李咏向这名被点评的选手道歉。当天一位大约30多岁的女选手在被淘 汰后,又跳了一段舞蹈,但却只换回李咏的羞辱。这位自尊心大受打击的女士,最后哭着离开赛场。李咏此举立刻引发网友争 论,各大网站的论坛、贴吧等,甚至在李咏的博客中,到处贴有网友声讨李咏的帖子。

  一时间“倒咏”的浪潮盖过了“倒国足”的风暴,可谓罕见,接着评委孙悦也被指“毒舌”。2006年5月17日 ,一封公开信声讨孙悦侮辱残疾选手的人格,比赛中,一名残疾人选手请求评委让他多唱一首,孙悦却说:“你再唱,我就不 投你票了。”

  残疾选手唱了第二首歌后,孙悦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唱歌?”

  选手答:“因为周围人瞧不起我,所以我把快乐都放在歌里了。”

  孙悦道:“我说句话你别不爱听,你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梦想中国》风波接连不断,接下来的2006年6月,《梦想中国》导演兼活动统筹周稚舜指出,《梦想中国》违 背平民选秀的初衷,导致人气选手几乎全军覆没,并在操作过程中随意更改赛制,使节目公信力大打折扣,备感寒心的他决定 离开《梦想中国》。然后,又是被淘汰的选手“龙虎兄弟”公开指责节目组的导演“收黑钱”,2006年7月,又一位导演 应良鹏辞职,并表示节目组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哄李咏夫妇开心。一时间,这个节目之外的东西反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最新情况是,2007年《梦想中国》停办。

  《超级女声》:撩裙露底触荧屏底线

  2006年7月22日,《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的20进10比赛中,选手孙艺心大胆撩裙并露出底裤成为话题女郎 ,这个镜头不但在网络上引起极大争论,也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对于不健康的内容,国家广电总局早已要求播出机构严格审 查,但是湖南卫视在播出时,却没有删除孙艺心露底的内容,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广电总局社会管理司一位工作人员当时 表示,如果情况属实,将会对事情进行调查。

  一位姓谭的业内人士说:“我看了看网上的报道,大概平均两周就有选手露底或走光一次。”“超女”节目的争议内 容显然不是一时现象,超女厉娜卧室偷拍事件,表演现场说粗话,甚至一位同性恋酒吧的老板接受采访时称,超女前10名大 部分是“拉拉”(女同性恋)。

  而当超女张美娜为“砸票”欠债9万元的消息传出之后,社会上的质疑声浪更大了,参加“超女”的选手们为这场赛 事少则花费1万元,多则10万元,给许多经济拮据的家庭平添了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2006年9月30日,在一路唾沫横飞中超级女声总决赛宣告完毕,原以为可以暂舒口气的湖南卫视却又陷黑幕浓 烟,总决赛刚结束,第四名艾梦萌的妈妈突然爆料,称湖南卫视有工作人员向其索要超过10万元的黑钱并留有凭据,她同时 质疑艾的短信票数有假。

  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表示,今年湖南卫视将放弃“超女”,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办好“超男”。

  电视选秀草根民主破产

  在大众参与的鼓动下,在娱乐精神的照耀下,娱乐化的功利思维长驱直入,攻陷了一个个传统的价值城堡。既然“选 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通往社会上层的“理想”,又何必再按部就班?既然一个个才不出众、貌不惊人的少男少女都能 “一炒而红”,我为什么不能尝试模仿?——借力于商业炒作的推波助澜,电视选秀开始凸现出其不可阻挡的社会麻醉力,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娱乐渗透下的投机狂欢之中。

  不少学者预言,电视选秀所标榜的草根民主已经泡沫化,一哄而上、一夜走红的娱乐思维最终将会在数千年传承的文 化意识中败下阵来,在暂时的狂热之后,人类的理性终归会占据上风。

  “粉丝”疲倦了

  “那时候打开电视,台台都在‘海选’,一到周末电视里就是流泪PK,短信发得自己都恶心了。”上高二的李照君 曾经是“超级女声”的绝对拥护者,2006年初,当传出“超级女声遭遇停办”的消息时,李照君就差直接坐飞机去湖南卫 视声援了,但现在她说自己累了,“喜欢去年的超女,是喜欢她们和晚会假唱不同,是喜欢她们所代表的草根文化宣泄,但现 在的‘想唱就唱’已经变成了空洞的口号,淹没在了金钱、炒作和所谓励志的说教中”。

  是娱乐催生了功利的意识,还是功利的意识助长了娱乐的无限度狂欢?恐怕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可以明确 的是,除了时间和地点的扎堆竞争,2006年国内的选秀节目采用了几乎相同的“战术”:面向全国的“海选”、明星评委 的出山、层层过关的竞赛以及观众的短信投票,当然“PK”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李照君的意识里,类似短信支持、选手PK、亲友寄语、经历回放这些2005年超女制胜的法宝,在今天超女人 气财气赚得盆满钵满的诱惑下,已经被泛滥的选秀节目中滂沱的眼泪泡出了一股股虚伪之气。“为了迎合观众或是‘粉丝’感 情宣泄的需要,于是屏幕上怒放的好像都是一朵朵苦菜花,贫穷、疾病、死亡、家庭破裂……所有你能想到的人间悲苦都能纷 至沓来,也不知道这些选秀节目的标准是什么,但每位选手背后好像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坎坷经历,洋洋洒洒足可书写成一部 和平年代的平民励志史诗。”

  乐评人科尔沁夫曾是超女的评委,当时他参与这种选秀节目想到的是音乐、是民主,而现在他满眼都是短信,是迎合 ,“为了博得观众的所谓支持,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各种版本的《艺术人生》,选手的身世一个赛一个的悲惨,真正煽情的高潮 是PK淘汰,在选手泣不成声的感言中,在评委老师一叹再叹的惋惜中,在主持人压低声线嗓音微颤的劝慰中,此前渲染的苦 难终于被升华成悲壮!”

  选秀节目形式雷同的结果之一,就是观众的厌倦和收视疲劳。声嘶力竭狂喊乱叫,几次三番的广告插播,还有主持人 喋喋不休的逼迫观众短信投票,都已经挑战了观众的心理承受极限,看电视成了让人心力俱疲的活动。

  对此类节目,人们认真的心态逐步变得游戏娱乐起来,再加上不断传出的丑闻,更让“粉丝”们失去了付出真诚的信 心。“粉丝”锐减,选手的人气大降,相应的短信参与减少,直至收视率走低,彻底动摇电视选秀根基。

  泡沫化的草根民主

  为了博出位,选手自发或有计划的疯狂行动,令不少曾看好选秀活动的人感到失望。张澜2004年前从英国

留学回 来度假的时候,正是赶上“超女出生”,那种洋溢其中的朴素快乐让张澜感动,因为“国内电视节目终于摆脱了总想‘寓教于 乐’的尴尬”。

  “但现在,我知道了什么是矫枉过正,看了‘超女’比赛,我惊叹——这是女人吗?看了‘好男儿’比赛,我再叹— —这是男人吗?好男儿宽衣解带出写真,好女人炒绯闻甚至炒出了同性恋,每天的娱乐新闻都少不了几条与这些节目联系在一 起。”张澜连声感叹,“中国的青少年自由得有些难以理解”。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看到山西卫视推出的大型少年才艺秀节目“超级少年”时,认为社会是有责任的,“我们不能 把这些没有判别能力的孩子都强行推到商业的极端,如果这样,或许再一次的矫枉过正的确有必要可谈”。

  对各种选秀,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学者黄式宪教授有着更为尖锐的观点,黄式宪教授认为,电视选秀节目是一种 粗鄙化文化,背后是一个黄金资本产业的经济收益。“去年‘超级女声’15秒广告达到11万元的天价,决赛短信达到80 0多万条,这样的大满贯奇观让所有电视媒体蠢蠢欲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主流媒体今年集体‘堕落’。”

  黄教授说,“其实‘超级女声’就是虚拟世界的骗局,是一场游戏,却影响了一代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超女’‘粉 丝’”。黄教授认为,电视选秀节目不是提升了电视文化的品位,而是降低了品位,并且撕裂了电视媒体的文化底线。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认为,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就是一个我们所想像的完全自发的自由的市场,实际上主办 者也在不断地揣摩某种民意。当他发现某种类型会更有市场的话,他会迎合这种需求来进行炒作。所以今年人们又见到层出不 穷的对选秀的操控,有选票上的猫儿腻、关于黑幕的传闻等等,更多的软性的操控,是对某一个选手的炒作,这使得原来市场 中某种朦胧的不自觉通过媒体上升为某种具体行为了。

  许纪霖教授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看似非常好的大众文化背后实际上起核心作用的是市场和金钱的力量 ,而作为选秀本身所具有的所谓草根文化价值确实泡沫化了。”

  “再火爆的电视节目,它的火爆期限能够达到5年,那就非常不容易了。我自己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现在中国电视 屏幕上非常流行的选秀类节目,的确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时 统宇说。

  时统宇的看法是,规范选秀活动、重建选秀活动的文化价值尤其重要:“应当完善活动规则、制定奖惩措施,在鼓励 个人奋斗精神的同时,也要引导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在成名的渴望前,引导选手始终保持一份清醒,这才是最重要的最值得思 考的问题。”

  “其实,如果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参赛,才能真正如歌中所唱,确实‘见证了一群年轻人的成长’,磨炼了心智,增长 了阅历,这跟具体的胜负关系不大。”时统宇指出,通过一个个舞台,让选手们张扬的个性有了释放的场所,让他们胆怯的目 光变得更加坚定,让他们心中的热情与自信得到激发,但残酷的比赛进程也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就是挑战与竞争 ,任何比赛,有输就有赢,“所以不仅要学会珍惜成功,更要学会面对失败,这才是比赛的真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