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石油所属中油国际(尼罗)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07:29 中国青年报

  本报特派记者 孙文清

  2月1日,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问苏丹之际,记者采访了中苏友好使者的重要角色之一、中国石油公司下属的中油国际(尼罗)有限责任公司。

  中油国际(尼罗)有限责任公司在苏丹的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非洲名闻遐迩的炼油厂,它已成为中非友好合作的象征。该炼油厂位于喀土穆市以北约75公里处。说是炼油厂,倒不如说是被荒漠包围着的一片绿洲。厂区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该厂副总经理穆罕默德·阿提夫是一位老石油人,先后在BP等许多国际大石油公司任过职。他对记者说,在众多来到苏丹的外国石油开发商中,像中国合作伙伴这样重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实在不多。炼油厂每年都不惜斥巨资进行工业用水的处理工作,他们还把处理过的淡水用于厂区绿化。几年下来,绿化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炼油厂还计划近期内在厂区周围新建4公里长的绿化带,准备把一座更加美丽的花园式的炼油厂呈现在苏丹人民面前。

  为保护当地环境,服务苏丹人民的长远利益,中油国际(尼罗)自2000年起就着手污水处理的研究工作,并邀请国外环保公司进行技术论证,投资650万美元建设先进生物降解工程,并于2003年10月建成投产。目前它的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为每天25万桶。经持续检测,它处理过的污水均达到或超过国际排放标准,并通过了ISO14001认证。

  事实上,中石油自进入苏丹以来就已制定出周密的环保计划,准备出资7000万美元,用于保护当地环境。

  本土化是中石油自进入苏丹市场以来推行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与市场成熟的国家相比,苏丹是一个新兴的石油国家,石油人才匮乏,本土化工作曾遇到当地技术人才短缺的难题。不过,中石油并没有因此放缓本土化工作的进程。在进入市场后不久就启动了当地人才培训计划,仅中油国际(尼罗)每年就投入50万美元用于人才培训。据透露,该公司将于近日与苏丹能矿部签署新的协议,计划在未来3年内出资90万美元用于石油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从事公益事业,把温暖直接送给苏丹人民,是中石油勇挑企业社会责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受气候和卫生条件的影响,苏丹是世界上有名的传染性疾病高发地区。为解除当地人民的疾病痛苦,近年来,中石油先后出资兴建了喀土穆炼油厂友谊

医院、富拉友谊医院、法鲁济友谊医院等,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中石油还帮助当地政府建造了麦罗维友谊大桥、铺设道路、修建机场等。同时,中石油还不忘沙漠深处贫苦的游牧民,到目前为止,已为他们打了100多口水井。“截至2006年年底,中石油先后在苏丹投入3287万美元用于发展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受益人数超过150万人,在国际大企业中为数不多,屈指可数。”在接受采访中,公司总经理祝俊峰不无自豪地说。

  对于中石油为苏丹经济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苏丹总统巴希尔早已给予了充分肯定。近年来,他在国际、国内许多重要场合多次强调:“中苏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是发展中国家自强联合的典范。”在接受采访时,苏丹新闻部部长顾问拉比阿先生对记者说,中石油在这里建造的医院、道路、桥梁、学校、水井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极大方便,苏丹政府满意,苏丹人民满意。

  本报喀土穆2月1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