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4日04:30 重庆晨报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1957年3月,朱德视察重钢大型轧钢车间。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1970年代,全国劳模黄荣昌跟工人一起研究运输设备技术革新。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1985年夏天,重钢工人在高炉工地焊接高炉热风炉。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1987年7月,重钢工人在高炉工地焊接大型煤气管道。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刘世智在家里整理自己以前拍摄的老照片。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71岁仍坚持拍摄的刘世智。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1959年夏,刘世智站在大平炉炼钢车间外的自拍像。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1958年夏天,重钢扩建的新区全貌。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1995年,重钢全景。

  

他的镜头记录重钢50年

  1959年,全国劳模黄荣昌肖像。此照片1960年用于四川画报创刊号封面。71岁的刘世智是重钢的特级劳模。50多年来,他一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钢城半个世纪来发生的大小事件。

  翻开刘世智的影集,就如同阅读一部重钢编年史。至今仍年产铁水45万吨的三高炉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全过程;如今人口密集的大堰新村,原来是一片菜地荒坡;重钢型钢厂800马力机组的拆卸;七分厂转炉炉体的吊装;焦化厂烟囱的建成……历史和现实,光荣与梦想,重钢的大事小事都在刘世智的镜头中成为永恒。

  50年坚持记录

  从今年起,重钢就要一点一点地搬到长寿了。

  上个世纪50年代,年轻的刘世智到重钢担任专职摄影师。50多年来,他坚持用相机记录生活,留下历史。老人说,他想把自己拍摄和收集的四万多张老照片制作整理出来,编辑成一部重庆钢城的影像编年史。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71岁的老摄影家还挎着沉甸甸的摄影包,奔忙在重钢的厂区和大渡口的街头巷尾,上高炉、爬云梯……用相机记录钢城老厂即将湮没的背影,记录新区每天都不一样的变化。

  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刘世智在厂工会的帮助下,到大渡口一家相馆打工攒钱,而且借用相馆的黑白暗室,制作当年拍摄的老照片。老刘说,同事、领导和街坊邻居都很支持他。

  为了那个时代

  老刘说,去年他在老厂拍照片时,碰到一个十分眼熟的年轻人,但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出乎他意料的是,那个年轻人却十分热情地叫他刘伯伯。年轻人告诉他,自己的父亲原来是厂里的技术能手,刘世智当年为父亲拍了不少照片。虽然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但父亲当年的风采,却被刘世智永久地凝固在黑白图像中。

  这件事更坚定了刘世智的想法。他说,要让照片留下一个大家都不愿忘记,也不该忘记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

  本报记者 杨新宇 实习生 许琛 摄影报道(本版所有老照片均由刘世智拍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