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食品安全监管盲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1:12 哈尔滨日报

  背景

  今年1月15日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显示,在访问的14类问题中,被访者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有毒红心蛋、染色黄花鱼、病害猪肉……2006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危及饮食安全的事件,使老百姓对直接关系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忧心忡忡。如何加强食品监管力度,部门之间应该如何加强协调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现状

  目前在哈尔滨市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有药监、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及商务局等多个部门,它们分别监管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生产卫生状况、食品企业无照经营和生猪屠宰管理,此外城管部门负责查处游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教委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建委负责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然而,老百姓遇到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却不知向哪个部门投诉,不知如何维权。涉及到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多达十余家,由此导致有些问题重复管理,有些问题存在盲点。

  问题

  部分超市散装食品无“生日”

  人大代表苗中林一直关注着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并且做了大量调查。

  去年12月,商务部制定了《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但仍有部分超市卫生状况堪忧。《规范》要求,直接入口食品和散装食品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并由专人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但哈尔滨市的部分超市中现场制作的面包、糕点及各种面食、散装瓜子、话梅、葡萄干等食品堆放在敞开的柜台上、木桶里,没有遮盖。在这些食品旁边立着价签,价签上标注了食品名称、价格等,没有看到食品的生产期、保质期的标注和禁止触摸的标志。有的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甚至将已经拿到手里的食品再放回去,还有不戴口罩的售货员对着食品互相聊天。

  声音

  建议一: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

  人大代表苗中林:食品卫生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种植、养殖、采购、运输、加工生产、储存、销售等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整个食品卫生安全。正因如此,食品卫生应该统一监管、全程监管。根据哈尔滨市的具体情况,可出台地方性行政法规,先选择有代表性的个别区、县(市)进行试点,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的问题。明确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执法主体资格,做到权责统一。尽快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加强农药残留物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加强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加强对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的监督检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建议二:扫除早夜市监管盲点

  人大代表余金娥:早夜市存在食品安全监管盲点,活鸡不检疫现象普遍,小食品及各类饼干、香油很多都没有出厂日期、厂址和生产厂家。另外,农村私自屠宰的猪、鸡、鸭、鹅等几乎都没有进行卫生检疫。建议政府成立一个专门对早、晚市场内的经营者进行监管的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早夜市进行监管,为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区域的食品摊位设置要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合理划定功能区域,分类设置摊位,并在不同区域作明显标识,为市民提供一个放心选购的良好环境。

  建议三:整合现有食品检验资源

  市政协委员聂晶、柳蕙兰:目前,哈尔滨市原有的食品安全检验资源近78%处于分散闲置状态,食品安全监测频次及覆盖面有限,食品流通中的监测覆盖率不足10%。

  应加强食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哈尔滨市现有的卫生防疫、质检、农牧等部门的食品安全检验资源,分区域、分行业进行科学整合分工。同时加强哈尔滨市食品安全检验监测频次与覆盖面,为哈尔滨市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应建立食品安全检验监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检验监测体系内各部门互通信息。

  应建立“一份食品一份检验报告畅行全市”的便民机制,解决重复检验、重复收费的问题,让检验监测体系内各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结果在哈尔滨市各区、县(市)通用,达到为食品企业减负、促进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目的。

  本报记者 王 媛 鞠红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