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一日记者”今日体验采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3:22 重庆晚报

  本报讯 你身边的邻居,和你一样喜欢唱歌逛街吃火锅的朋友……今天他们将到晚报当一天记者。本报“一日记者”活动今天走出第一站,体验采访市政执法。

  1月30日,本报开始征集第一站采访活动的市民记者。截至2月3日,共有95名市民报名。他们的资料真实有效,素质较高,其中多数为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职业有教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工会干部及学生等,还有一位马来西亚某大学的学生。

  本报和市市政委从95名报名者中,挑选了4人参与第一站采访。其他91位市民请千万不要泄气,我们接着还将组织第二站、第三站采访。

  昨下午,第一站4位市民记者来到本报会议室,和一大群专职记者沟通交流。本报常务副总编姜春勇说,市民记者是晚报数十万读者的代表,希望给大家留下美好回忆,和晚报成为永远的朋友。

  在明天的报道中,市民记者的稿件将占据版面主要位置,专职记者将成为衬托他们的花瓶,敬请读者朋友明天关注——看看您邻居或朋友写的报道。

  四位市民记者各有精彩

   ■裴蕾,女,17岁,重庆三十中高三学生。口号:竭尽所能,做到更好!

  裴蕾是一个略显腼腆的女孩。戴着眼镜,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再过几个月,她就要参加高考,现在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她努力地腾出一天时间参加这次活动。“也许我长大之后不会当记者,我想当心理学家。”她说,但她对记者职业非常好奇,所以要来看看。

  ■蔡杨,女,20岁,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学生。口号:我爱重庆!

  “毕业后我不会到外地工作,我要留在重庆。”她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女孩,清纯可爱。她说,希望通过这次实践,为留在重庆做准备。

  蔡杨在校园里鼎鼎有名,她获得过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是年级刊物的主编,还主持过学校的重大活动。今年1月底,她怀揣一纸介绍信闯荡社会,希望来本报实习。遗憾的是,当时本报实习生满员,没能接纳她。她和本报擦肩而过,这次是再次相逢。

  ■李科,男,33岁,重钢集团工会干部。口号:我能……

  李科留着长发,戴着遮阳帽,很有艺术家气质,典型的重庆帅哥。他以前不但当过记者,还当过编辑、美编、摄影师、总编……因为他主编过重钢集团文学刊物《春雨》,所有事情一个人干完。

  他也是晚报读者的老朋友,外出碰上高兴事、不平事、意外事,总会及时给我们打电话,传递信息。有时还拍摄照片,留住瞬间。现在他出门总是带着相机,以及像素很高的手机,装备和专职记者差不多。

  ■唐先强,男,31岁,儿童医院团委书记。口号:新的体验,新的感悟。

  “小时候的理想,一般说来很难实现,但现在我都实现了。”唐先强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小时梦想当兵,还想当记者。活到30岁,两种梦想都还没影,没想到最近一下子全实现了:上个月参加预备役军训,过了当兵的瘾;现在参加晚报活动,又过了当记者的瘾。

  唐先强虽然在都市生活,但寄情山水,平时只要有空,就跑到田间地头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啥主城的空气灰尘总是很多?”他平时也思考这类问题,期待着今天的体验能给他找到答案。

  首席记者 刘邦云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