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守望碧水蓝天——省政协委员讨论节能与环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7:48 荆楚网-湖北日报

  昨日上午,省政协第五联组60多名委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副省长阮成发率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讨论,听取委员们建言献策,交流互动。

  节约滴滴清水

  【声音】

  王祥三(省政协委员、武大教授):建立水资源市场,有利于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管理效率低、水污染较快等问题。

  【回应】

  阮成发(副省长):我省在环保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大江大河支流、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日益严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国水平,二氧化硫的污染增长比较大等等。面对问题,省委、省政府采取的措施空前坚决有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但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湖北是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但也开始面临缺水隐忧。王委员建议很重要,水资源要商品化,还有确定产权主体、市场价格等环节需要研究,我们将认真思考通过市场实现水资源合理分配这一做法。

  王忠法(省水利厅厅长):省政府已确定下一步继续强化明晰水权,探索水价形成机制,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和试点工作,推行节水灌溉农业,出台相关政策强化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拾起”错放的宝贝

  【声音】

  刘予伟(省政协委员、长江委水文局高工):垃圾处理场超期服役,容易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紧迫性,把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监管,做好防渗、防漏措施;对已造成污染的垃圾填埋场,尽快落实人力、物力,加以解决;政府牵头,制定政策,大力发展垃圾再利用产业,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李育杰(省政协委员、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副院长):应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垃圾管理及法规体系,强化对垃圾转运、处理的监督与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垃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促进垃圾处理产业链形成。

  【回应】

  毛传强(省建设厅副厅长):目前,全省垃圾处理可以概括为基础差、起步晚、发展态势较好。全省62座垃圾处理场,只有8座基本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今后,我们将要抓5件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新建10座垃圾处理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提高22%,还拟建31座垃圾处理场。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市容环境卫生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生活垃圾收费政策,形成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的良性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实施目标管理。推行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

  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声音】

  苏笑海(省政协委员、武汉远东绿世界集团公司董事长):政府应加快构筑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构筑经济政策,明晰环境产权,调整资源价格体系;构筑产业政策,“绿化”现有产业,发展环保产业;构筑激励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加大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构筑技术政策,发展高新技术和环境无害化技术。同时,引导绿色消费,开展绿色教育,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吴福增(省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副秘书长):建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孙家寿(省政协常委、武汉工程大学教授):80万吨乙烯项目将落户武汉,建议以此为契机,以循环经济模式构筑生态型、科技型武汉化工新城。1、以石油化工、乙烯项目带动葛化集团企业技术升级为龙头,延伸拓展产品,并将武汉市主城区中小化工企业迁入,形成网络发展。2、在新城内成立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建立和完善生态化工园科技开发体系。3、在化工新城内设立中间处理公司,利用已有的化工技术和装备设备,建立融物理、回收、循环技术为一体的服务体系,提高物理分析污染物利用率。4、建立有效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及系列绿色保障制度。

  【回应】

  路策(省发改委副主任):循环经济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最有效利用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我省发布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选择确定了35家企业、3个产业园区、两个市区作为循环经济的试点,建立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但我省的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政策、法规、规划方面的研究,调动社会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循环经济投入的引导力度。今年发改委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将安排1000万元用于循环经济发展。

  节约每一寸土地

  【声音】

  田继林(省政协常委、孝感市政协副主席):违法、违规圈地、占地现象很多。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制定好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增强经营城市理念,长远规划土地使用;完善监督机制,对违法用地情况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汪存信(省政协委员、武大教授):湖北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但许多矿产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精细化工生产模式单一,不仅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污染了环境。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提高附加值、精细加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上下功夫。

  李委莎(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资源管理责任制,让政府负责人成为资源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资源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分工协调,加强综合决策。

  郭定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人资环委员会副主任):大学在扩建过程中存在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不少院校用高额贷款建新校,让老校区闲置,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政府要把好关,规划部门要主动帮助大学搞好规划。比如新建职业学院,可以考虑集中兴建大学城,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回应】

  邹清平(国土资源厅总工):我省将进行全面整顿规范,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强化资源配置的导向,严格矿业市场准入管理,把规模开发、综合利用、采选结合作为开办矿厂的基本条件,大力推进磷矿等优势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整合;进一步落实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促进节约使用矿产;加强监管,严厉惩处乱采滥挖等行为;进行科技攻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环保不留“死角”

  【声音】

  沈晓鲤(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环保目标,亟待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环保执法队伍。在我省基层,环保机构定位低,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关系级别没理顺、不明确,使环保监管权、处罚权不能到位;多数地方没有把环保执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不能保证基本的监测工作。

  龚胜生(省政协常委、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我省居住在小城镇的人口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但相当数量小城镇没有自来水厂,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垃圾填埋场。解决之道,在于着力提高政府领导环保意识,自觉地把环境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地位;着力加强对政府领导的环保考核,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着力实施小城镇环境规划;着力加强小城镇环保设施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吸引民营资本投资环保企业,走民营化、产业化、市场化环保之路。

  刘志澄(省政协委员):应切实加大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我省属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希望省政府进一步重视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开展风能灌溉汲水利用,将潜在的风力资源转变为能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回应】

  彭丽敏(省环保局局长):我省环保工作面临的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是基层环保能力不强。这个问题已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省政府研究决定,“十一五”期间拿出2亿多元资金用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我们还将在三个方面加以努力:1、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强化各级政府对环保的投入,完善环保执法监管的必要手段。2、明确环保执法资格主体。3、大力加强环保履职能力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记者樊晓燕张小燕龙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