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平安的一盏灯 记佳木斯市公安局民警王江(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08:55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陈渌

  在松木河,王江不仅是十村百里唯一的警察,也是唯一的公务员,是这里权力最大的“官”。他虽然手中有权,但十三年来,违背原则的事,他从来没有做过,也没有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过任何私利。

  一家人三年没团圆了

  王江尽全力帮助别人,可自己却家徒四壁。他在松木河工作了十三年,住的仍是当年那间十八平方米的草房,除了烧火做饭的灶房,唯一的一个大屋既是卧室,也是客厅,还是他的办公室。他还在家中的小炕上“挤”出一块地方,摆着那部“接警电话”。

  王江的家中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只有一台十多年的旧彩电和一台旧冰箱;没有一件家具、没有一双皮鞋,一周也吃不上一次肉,就连自己家小鸡下的蛋都舍不得吃,攒起来换钱买药;23岁的儿子也因为家境贫寒,一直在外打工,一家人已经三年没团圆了。

  其实,王江有许多机会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松木河林场就在他的辖区内,有人劝他去要几百根木耳椴搞副业,或是在农场弄几片耕地,都被他拒绝了。

  王江的老伴对记者说,别人家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可她家却在走回头路。当年她嫁给王江时,同村的姑娘都羡慕她。可如今,再回娘家,人家都住上了砖房,有的还搬到了县城,可她却成了住着草房的山里人。

  只要父老乡亲过的好

  甘于清贫的王江对百姓却很大方,只要是别人有了困难,他就要全力帮助。

  四合山村有两户五保户,一户是70多岁的刘禄,老伴呆傻;另一户是快80岁的闫福,早年住在村委会,村里为了照顾两家,就让闫福搬到刘禄家去住。1995年春节前,王江到村里核查户口时,看到三个孤寡老人相依为命,勉强能把饭做熟,桌子上除了咸菜疙瘩什么菜也没有。从刘禄家一出来,王江就找到了村书记,从兜里掏出了200块钱,塞到了村支书的手里说:“这钱就交给你帮着经管,隔三差五买点肉给刘禄他们送去。”200块钱,对王江来说不是个小数目,那时他一个月才挣400来块钱。

  村民邹文家生活困难,开春种地时没钱买化肥,眼看要误农时。王江知道后,买了两袋化肥扛到邹文家里,帮他们种上地。冬天,王江又与松木河林场联系,给邹老汉找了一份用马车上山拉木头的活儿,打那以后,邹老汉再也没为春天买化肥发过愁。

  一直为别人奉献的王江,终于让百姓等来了一个可以回报他的机会。2005年秋天,松木河阴雨连绵,王江家多年失修的茅草房四处漏雨。天刚刚放晴,乡亲就自发地来给他家换房盖。开工那天早上,王江家一下子来了一百多乡亲,当中有年已七旬的老人,也有十岁八岁的孩子。这一幕,让硬汉王江的眼中溢满泪水。

  平安就是生产力

  王江为松木河村带来平安的同时,也带来了富裕。在松木河村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在这里,平安就是生产力。”

  村支书付云对记者说,松木河村村民的每一分收入里,都有王江的付出和汗水。

  2004年,桦川县的养殖户王明宗看中了该村空闲的厂房和地理环境,打算投资办养猪场,但他担心偏远山村治安环境不好,人生地不熟挨欺负,迟迟不敢把这事敲定。王江听说后,主动找到他介绍村里的治安情况,还向他担保,说自己对养殖场安全方面的事一包到底。王明宗这才打消了顾虑,投资30万元开起了养猪场。2006年,他又投资15万元,将生猪数量由200头增加到350头,当年仅消耗玉米一项就为村里带来8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带动村民发展养猪业,不少村民因此脱贫致富。

  因为这里治安好,收来的东西不担心丢失。2005年,大连客商与该村签订了60吨的山菜收购合同。可当年因山野菜减产,全村人的采摘量只有40吨。违约要赔款,大伙发了愁。王江听说后,马上找战友,访邻村,找寻山菜货源,几天后,20吨山野菜全部到货。因为讲信誉,去年,这个客商又与村里签订了60吨的山菜收购合同,每吨收购价5万元。仅此一项就增加村民收入800元。

  因为治安好,松木河村的土地也跟着升值。

  一个村民对记者说,过去他去外地包地,地常常被牛羊践踏,秋收后,有时粮食又被偷,一年下来,白白辛苦还赔了钱。现在,松木河村防火好、防盗好,像他这样在外包地的人都纷纷回来了,同时还吸引了一些外省的包地大户。来包地的人多了,这里的土地就升值了。比他们村质量好、积温带高的土地,每垧租金是2200元,可松木河村的已达到了每垧3000元。村支书付云说,就这个价,村里的50垧机动地还被一抢而空。

  去年,松木河村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村民都说:“王江立了头功”。

  说起王江,村民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采访是在王江对乡亲们的阻止声中结束的。这时,记者才注意到已经晚上8点了。记者踏上了归程,远远回望时,王江家门前的红灯仍在亮着,在寂静而寒冷的夜晚,它是那么醒目,那么温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