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调查:70%不愿回到家乡(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5日13:59 国际在线

  知足与忧虑同时并存,是本报调查的川籍农民工二代移民对城市生活的真实感受。记者发现,在深圳、广州、厦门、昆山、上海等地的20多个川籍劳务工移民家庭中,与过去更为艰苦的农村生活经历相比,尽管这些移民家庭在城市中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但这些家庭的孩子对城市的物质生活也都很容易“满足”。

  与此同时,调查发现移民家庭80%的孩子对今后在城市生活的前景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据社会学家分析,移民家庭子女这种对“生活前途”的忧虑,多源于父母在城市生活压力下的不确定性。毕竟,“移民家庭”仅是城市的一种“补充”,在巨大压力面前他们仍然只能挡在城市的大门之外。

  【现实问题】立足城市自卑多于自信

  1月18日,“移动送祝福·传递家乡情”上海体育馆巡演现场,著名巴蜀笑星张徐等演员表演的相声《四川普通话》引起了老乡们的强烈共鸣!

  “对头,在外面我们四川人只有和四川人才能‘裹’到一起!”来自大竹县农村的15岁少年张瑞这样告诉记者。“你与城里孩子相比,你觉得哪个能力更强呢?”对此,张瑞表示:“我想,自己要比他们强一些!”然而当提及就业方面的优势时,张瑞又表现出了自卑感,久久沉默不语。

  本报调查发现,农民工二代移民在自我能力的评估方面,存在着自信与自卑并存、交错的现象。7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原因是“我比城里的孩子更能吃苦”、“我比他们更懂得奋斗与珍惜”……然而,当面对学业或就业方面的问题时,农民工二代移民的回答就不那么自信了,只有30%的孩子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而60%以上的孩子则流露出了自卑、退缩、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无法实现自己理想目标的神态。

  据调查,由于长期脱离了家乡的社会生活环境,这些孩子对原籍产生了距离感和陌生感,因此其原有“乡土认同”也在减弱,他们逐渐成为一个“游离”于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之间的“独立群落”。

  【专家解读】

  别让“二代移民”心里蒙上阴影

  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农民工“二代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美梦的实现却是很难的。一旦梦想破碎,他们的内心很容易产生出对城市社会的反感、排斥,甚至仇视。

  成都市高级心理咨询师刘羚表示,“二代移民”生活和学习环境艰难,他们逐渐进入了为职业理想的实现而全力拼搏的阶段,由于有可能认识到成功受个人控制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自信心可能强也可能弱,对此他们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孩子的成长,是未来的希望!”专家认为,正是这些正面影响较少、负面影响较多的实际情况,导致“二代移民”在自我能力的评价方面相对自卑,这种现状应引起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视。 (华西都市报 记者 万金龙 彭永生 摄影 王长久)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