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公布去年十大食品制假售假典型案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08:04 法制日报

  2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向媒体公布了2006年十大食品制假售假典型案件。

  这十大案件分别是:

  一、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以假充真的“蚕蛹复合氨基酸”产品案。2006年4月,某省、市、县三级质监稽查部门在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成功查获并捣毁当地一家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用猪血粉、鸡毛等为原料生产销售以假充真的“蚕蛹复合氨基酸”产品的案件。

  二、某米线厂使用吊白块非法加工米线案。2006年10月23日,根据举报,某省质监局稽查总队对位于某县一偏僻农村的一米线厂生产场所及该厂直销部进行了突击执法检查,在生产现场查获净重50公斤的吊白块包装桶两个、尚未用完的吊白块1公斤、工业硫磺15公斤以及已送往直销部的米线1.5吨。

  三、某窝点制造假冒知名品牌白酒案。2006年1月25日,某省质监部门会同当地公安部门,在当地一居民楼内查获一制造假冒知名品牌白酒窝点。执法人员发现现场有5个人正在将勾兑好的散装白酒灌到知名品牌白酒瓶内,现场共有灌装好的各类假冒知名品牌白酒792瓶,货值达20.6万元。

  四、李某、郑某加工有毒咸鱼干案。某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对当地一居民家晒鱼点和一水产品档进行执法检查,在晒鱼点查获正在晾晒的涉嫌有毒的“白拉鱼干”13公斤和“敌百虫”农药20瓶(0.5公斤/瓶),在水产品档查获涉嫌含有“敌百虫”咸鱼80公斤。

  五、某黑窝点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啤酒案。2006年5月11日下午,某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在一居民楼内捣毁一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啤酒的地下窝点,现场查获多种假冒知名品牌啤酒及包装物和制假售假设备。

  六、某食用制胶厂违法使用废旧皮革生产食用明胶案。2006年5月9日,某省质监部门查获一食用制胶厂违法生产的食用明胶共计9.125吨,其中已售出7.5吨,库存1.625吨,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16万余元。经查实,该厂利用收购的大量废旧皮革为原料,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生产用于食品生产的食用明胶。

  七、某豆制品加工厂生产、销售伪劣豆制品案。根据举报,某市质监局执法人员对该市一豆制品加工厂进行了突击检查,检查发现该厂涉嫌伪造生产日期并在生产中违法使用了国家严禁在豆制品中添加的防腐剂“苯甲酸钠”,货值达16.64万元。

  八、某窝点使用非食品原料硼砂加工凉皮案。2006年5月15日,某市质监局根据举报,联合新闻单位,对该市一凉皮加工点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中发现,该加工点为了使凉皮吃起来筋道,在凉皮中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工原料硼砂。该加工点无营业执照,卫生条件极为恶劣。现场查获硼砂45公斤、加工好的凉皮60公斤。执法人员将硼砂全部没收,并将生产的60公斤成品凉皮进行了监督销毁。该窝点已被依法取缔。

  九、某植物油厂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用油案。2006年12月1日,根据群众举报,某市质监局对该市一植物油厂进行了突击执法检查,现场查获饲料玉米毛油5400公斤,工业盐550公斤,工业用磷酸三钠125公斤,工业用氢氧化钠3400公斤。经调查,该厂从一饲料经营部购入饲料玉米油157吨,从盐业公司购入工业盐3.5吨,从化工商店购入工业用氢氧化钠6吨,工业用磷酸三钠150公斤。

  十、某市质监局查获含

苏丹红海椒面案。2006年12月27日,某市质监局根据举报,在一海椒面厂家一举查获1020千克涉嫌含有苏丹红Ⅳ号的海椒面,经检测含有“苏丹红Ⅳ号”。根据该厂老板提供的“掺红”源头线索,执法人员顺藤摸瓜,经过两昼夜的连续追查,在一炒制作坊发现并查处了掺入苏丹红的生产源头。

  本报北京2月5日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9,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