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校负债高达49亿 专家称经费监管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08:04 法制日报

  在政协甘肃省九届五次会议上,一位政协委员关于“巨额债务困扰甘肃高校正常发展”的调查报告披露:甘肃高校总负债高达49亿元,个别学校“破产”隐患凸显。

  记者调查发现,银行放贷不规范、助学贷款遭遇诚信危机、政府投入不足等,导致高校金融“黑洞”的产生。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开出了“药方”。

  本报记者 周文馨

  高校也会“破产”?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在政协甘肃省九届五次会议召开的“教育发展专题联组座谈会”上,一份关于“巨额债务困扰甘肃高校正常发展”的政协委员调查报告,抛出了这一沉重命题。

  报告披露:甘肃高校总负债高达49亿元,每年需支付利息近4亿元。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

  在人们印象里,高等院校上有国家拨款,下有学生交费的支撑,虽说不是富得“流油”,但也“高枕无忧”,不至于窘迫到如此境地。

  49亿元,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债务“黑洞”?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谜底一点一点展现开来。

  政府投入逐年下降 经费使用缺少监管

  遍访兰州著名高校,记者发现,校门一个比一个豪华、气派,而据记者了解,在全国范围内,兰州高校的校门其实还算“寒酸”的。有些地方,花三四百万元修个校门,已经寻常得很了。

  记者从一些高校领导嘴中听到了这样的辩解,这样做是为了“改善学校硬件建设,提高知名度,吸引生源、扩大招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罗燕告诉记者,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以及学校科研所获得的资金支持和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收入是高校经费的3个主要来源。

  但是,让罗燕心焦的是,目前,有关部门对这3方面经费的监管都是缺失的。比如,高校的科研经费大多以“切

蛋糕”的形式获得,即以国家拨款的形式为主,没有采用合同机制。对一些学校来说,获得国家的科研经费并不太难,也没有合同来规定这笔钱的用途和实效,所以“花了就花了,乱花了也不心疼”。

  据甘肃省教育厅统计,1999年以来的6年间,甘肃省高等教育就招收各类大学生30.34万人,比以前47年的总和还多。2005年以来,甘肃省高校在校生规模以年均增长22.96%的速度发展。

  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经费设施投入必然加大。但统计数据反映出的却是,作为高校主要经费来源的政府拨款,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近6年甘肃高校为改善办学投入的60.75亿元中,中央投入2.88亿元,省财政投入3.95亿元,两项合计只占投入总额的11.24%;而学校自筹款和贷款占到投入总额的85%。

  “八五”期间,甘肃省财政预算内高校基建投入每年有近2000万元的“基数”,近年不但没有增加,相反有所减少,2005年仅有1000万元的投入。

  银行放贷非常慷慨 高校还贷能力有限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财政拨款和其他融资渠道有限,银行信贷成为近年来甘肃高校基本建设的重要融资途径。

  据了解,从1999年到2004年,甘肃全省普通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共投入60.75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而学校贷款高达37.09亿元,占总额的61.05%。

  “高校既无经营性收入,又无债务责任人,靠什么还贷?由谁承担责任?”甘肃省社会学专家郑本法不明白,为什么连这样的疑问都没搞清,高校就能轻易地贷到款。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内情:

  银行认为“贷款给高校是国有对国有,出了问题也是国家承担”,因此对贷款给高校“非常慷慨”。同时,银行经营存在“垒大户”倾向,贷款风险高度集中,高校又把银行贷款当成了扩大规模、渡过难关的“提款机”。于是,少有人进行科学的投资收益评估,少有人考虑高校的偿还能力。

  这与当初的国企贷款热惊人地相似,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使高校走上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财政负担的国企老路。

  毕业生不堪还贷重负 学校最终成为债务人

  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多所省属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向记者反映,因为他们没缴清学费或没还上助学贷款,学校扣下了他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只发给毕业证的复印件。其中一所学校,在未经主管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收取学费滞纳金,被甘肃省物价局认定“属违规收费”。

  这所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向记者大倒苦水:“2004年学生学费欠款高达3300万元左右,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本科生的收费率仅为40%,学校的经济压力很大,无奈之中才出此下策。”

  据统计,甘肃现有高校在校生17.3万人,其中贫困生约占33.2%,毕业生欠费成了一大难题。统计数据表明,不少院校学生欠款累计数千万元。

  可是,为解决贫困学生入学设立的高校助学贷款,却因为贫困、缺乏诚信、恶意欠款等原因,频频遭遇“红灯”。学校作为贷款的担保人自然又变成了债务人。

  政府切实加大投入 完善各种监管措施

  高校走出资金“黑洞”、摆脱“破产”威胁,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认为,政府切实加大投入,是解决高校发展“瓶颈”的主要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有关负责人则针对防范高校贷款风险提出了对策:加强对银行和高校的指导,控制贷款规模;加强对贷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盘活高校资产存量,增强高校“造血”功能;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据了解,教育部和

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给出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为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提供了量化指引。专家们建议,高校、银行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以模型为基础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记者了解到,针对部分地区“国家助学贷款”还贷违约率高达20%,贷款银行风险大的现状,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在助学贷款的发放、风险承担、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