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忆中的“江南会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04:44 舜网-济南时报
我家是济南的老户,祖祖辈辈住在宽厚所街。我们一家在这里繁衍生息了11代,我是第10代。我们家的老宅子在街东头路北,因为大门口有一棵从墙里生长出来的老槐树,街坊邻居都称呼我们家是“老槐树底下张家”。我于1941年4月出生在这里,直到1975年底搬到单位宿舍,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 离我们家不远处有一座“江南会馆”。那是一座很气派的建筑物,大青石的墙基有一米多高,厚厚的青砖墙,高大的带出厦檐的门楼,墙体高四五米,再加上屋檐,可见它气势宏伟。大门很宽、很厚,门上镶着很多排圆铜球,显现出它的威严和庄重。门口两边各有一个高大的大青石石凳。门背面是长木栓,外加大木杠顶住。会馆内有一个大戏台,木质的影壁墙是由八扇活动的门组成。平时大门紧闭,给外人一种庄严和神秘感。 会馆的西邻有一个小院,那里住着一家姓李的人家,他们是看管会馆的。我们家和李家是斜对门,两家大人有来往,所以,我们这些年龄相当的孩子也常常聚在一起玩耍。他们家有一个通往会馆的小门,我们有时就私自跑进会馆玩“捉迷藏”。因此,“江南会馆”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每逢过年(春节)或者重大节日,会馆都会开放,并请来戏班演戏款待街坊邻居。这时候,大人带着孩子,自带凳子去看演出。那时候我才五六岁,看到舞台上那些身穿古装、蟒袍,留着长长的胡须的人在台上边唱戏边武打,可是我一点也听不懂。大人们听到精彩处,高兴地鼓掌,孩子们也跟着拍手。所以,小孩子只是看看热闹罢了。长大后,我知道了那些戏是“女起解”、“打渔杀家”等经典剧目。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那年我7岁,不久我便开始上学,成了解放后第一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很好奇地看着排着整齐队伍的解放军战士,他们腿上都打着裹腿(用布把裤腿扎紧)。解放后,“江南会馆”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我在那里看的第一个戏剧是“白毛女”。我看到杨白劳因欠黄世仁的租子把喜儿“卖”给黄家,又看到喜儿逃出黄家住进深山,变成了“白毛女”,直到大春和解放军战士去解救她……我慢慢地接受到了革命教育。 上世纪60年代初,“江南会馆”里面的房屋经过改建,变成了“历下区文化馆”。我仍然常到那里的阅览室看报纸和借阅杂志。再后来,会馆在宽厚所街的大门用砖封闭起来,新大门开在黑虎泉西路了。 “江南会馆”几经历史变迁,里面的建筑物都变成了楼房。出于怀旧情缘,最近,我又来到“江南会馆”的旧址——历下区文化馆,从门卫师傅那里得知,随着老街的拆迁,这里的建筑物将不复存在。可是,“江南会馆”将会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写上面的文字,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吧。□张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