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感恩邓小平 莲花山因他而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09:20 南方日报

  这是一座特别的山,没有泰山之尊、华山之险,更没有黄山之秀、庐山之名,只是一座海拔不过百米的小山。这是一尊特别的像,极目远方、气宇轩昂,衣襟飘动、步伐坚定,是一尊六米高的青铜雕像。

  山因像而闻名,像凭山而高大。山名莲花山,像乃小平像。自从2000年11月14日,小平像在莲花山顶矗立起来,山和像就融为了一体,成为深圳新的标志。

  企业主动出钱塑像

  通通被深圳市婉拒

  雕像全高近10米,是全国第一个由中央批准、以城市雕塑形式竖立的邓小平雕像。

  深圳人自己评价莲花山小平雕像说:这座山海拔不高,却镌刻着几代人的精神高度;山顶上的广场不大,却演绎着特区25年的沧海桑田。这里每天都有无数人登高:登高而怀人,我们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登高而望远,我们看见的是秋天的收获。

  灿烂的阳光下,小平雕像泛着厚重的金属光泽,基座下的花篮、花束显得格外鲜艳。许多游人在像前仰望着给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带来剧变的老人,然后或鞠躬、或留影、或环绕一周。

  滕文金静静地站在广场上,像千千万万的游人一样,俯视着深圳中轴线上崛起的一栋栋新楼。作为小平雕像的主要创作者,他比普通人更加关心人们来此一游的目的:“在莲花山邓小平雕像旁,我遇到过一位江西老红军,她说,因为小平,家里才能盖新房。我还遇到过一个华侨,他说,因为小平,才能回国投资创业。我还遇到过一个法国核电专家,他说,因为小平,才有机会到中国的核电站打工。”

  每天朝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山顶广场的保安就要换班了,他们每天三班倒地守护着小平雕像,也目睹着人们瞻仰和缅怀小平的点点滴滴。一位保安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前来送花,有大花环,有花束,也有的只是一支小花。每到春节、小平忌日、清明的时候,小平脚下的鲜花就会多得堆都堆不下。

  滕文金也向记者透露,在小平雕像制作过程中,曾经有好几家企业出面,主动要求承担全部的费用,都被深圳市委、市政府婉拒。

  驻足山顶缅怀伟人

  感受深圳发展奇迹

  从1994年提议为小平塑像,到2000年亲自将铜像安装好,滕文金投入了全部的心血来完成自己的心愿。从行走的姿态到飞扬的衣襟,从雕像的选址到底座的设计,藤老对每一个细节都亲历亲为,因此,他更加清楚小平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包含的期望。

  小平雕像正处于深圳中轴线的北端,沿着中轴线往南,依次是刚建成不久的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书城——深圳中心书城,深圳市人大、市政府所在地——市民中心,深圳会展中心。沿着这条线往东西双向扩张,顶级

写字楼鳞次栉比,高档酒店云集,商业圈正在逐步兴起。在深圳市的规划蓝图里,这里将成为总部经济的聚集区,未来的CBD。

  而这一切在小平视察南方时的1992年都是不可想象的,那时的深圳,深南大道自上海宾馆以西基本上还没有城市的影子。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深圳,代表深圳形象的是深圳火车站和罗湖口岸附近的人民南地区,此时人们来深圳都要到“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去体验“深圳速度”。这个时代对深圳最好的诠释是1982年年初,在蛇口工业大道路口耸立起来的标语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96年,一个新的纪录在深圳诞生,383.95米,这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于是,人们开始把俯瞰城市的基点从国贸转移到了地王,“她的荣耀持续了很长时间,她的高度领先了很长时间,她把20世纪90年代深圳的天空拓宽了很长时间”,人们这样评价这座钢结构的摩天大楼。

  伴随着地王崛起的是蔡屋围金融区,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发展银行、平安保险、深圳商业银行……密集的金融机构,蓬勃发展的金融业,这一切凸显着深圳的财富与梦想。

  到了2000年,当邓小平塑像矗立起来的时候,深圳的观景点自然移到了莲花山的山顶广场。在深南大道的拓宽改造完成之后,上海宾馆以西的广大区域迅速成为深圳新一轮的开发热点。专家们纷纷表示,在未来30年中,深圳的中心区将会是这里。山顶广场不仅仅是人们缅怀伟人的地方,更是21世纪感受深圳奇迹的绝佳地点。

  今后效益代替速度

  再创辉煌告慰小平

  其实,在伟人的注视中崛起的绝不仅仅是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从建立经济特区起,小平就赋予了深圳“窗口”和“试验田”的使命。“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小平对深圳的期望是对一个不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经济道路的探索。

  前20年,深圳用“速度”支配着这个新生城市中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正在发生的事情——用“效益”代替“速度”,深圳再一次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排头兵”的重担。

  2006年8月,在小平雕像正前方不远处的市民中心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都进入了该体系,国内普遍采用的GDP衡量指标只是其中的一项,这个体系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绿色GDP体系”。

  以单位产出取代经济总量,以效益上升取代GDP增长,以无形资源取代有形资源,“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的正式出台,使“快、好、省”的“效益深圳”模式有了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专家评论说,这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了“唯GDP论”的时代。

  实际上,这个体系的出台已经酝酿良久。进入新世纪后,深圳的发展遭遇了土地、

能源、人口、环境承载紧约束的瓶颈,20多年年均25%的增长之后,深圳比任何一个城市都率先遭遇了单求速度的苦果。

  “调整经济发展思路,不再攀比经济规模和总量,如果还单纯以GDP论英雄,很可能会觉得深圳辉煌不再了。我们要敢于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承受外界的压力、承受暂时的误解”。在2006年深圳的两会上,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掷地有声地表示,要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甚至不惜把发展速度暂时降下来。

  2007年1月24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5684.39亿元,GDP增长达到15%。去年1-3季度,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2.08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0.28亿元;万元GDP水耗31.98立方米,下降3.52立方米;万元GDP能耗保持下降趋势。

  这一系列或增或减的数字成为深圳转型最好的注脚,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再到加入“自主创新”的元素,深圳的发展正在走上成熟的道路。下一个20年,深圳还将发生什么,小平一直在高处注视着深圳!

  图:

  2000年11月14日,莲花山邓小平雕像揭幕。钟荣健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