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向Vista投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14:20 三联生活周刊

  谁还记得Longhorn,这个微软曾经的开发代号呢。大家遗忘的不仅仅是微软视窗Vista的乳名,更遗忘的是一些信息文明生存的老方法。

  ◎尚进

  当那些大牌电脑制造商的中国CEO们聚集在北京嘉里中心,为个人版Windows Vista正式上市捧场的时候。纽约时代广场同样也在上演类似一幕,比尔·盖茨身旁端坐着众多信息产业界的大腕儿,硬件制造商的董事们都为Vista的到来而高兴。原因很简单,Vista操作系统对于硬件的要求绝不含糊,基本上别指望在老电脑上直接升级到Vista。最痛快的回答极其简单:想尝试Vista,买台新电脑吧。

  尽管韩国政府始终在跟微软较劲,抵制Vista上市,欧盟也一直试图以反垄断名义扼杀Vista。但对于已经连续两年,每年销量都超过2亿台的全球电脑市场而言,Vista绝对是电脑生产商的大救星,陷入徘徊的商业循环被重新激活了,各类信息技术企业的现金流和股价注定在2007年都因此蒸蒸日上。微软的Vista

操作系统每实现1美元收入,就会给产业带来18美元的连带收入,这是华尔街分析机构公认的结论。而在讨论微软Vista系统的商业敌人是谁时,根本不再有人提及开放源代码的Linux,按照调查机构Net Application的调查报告,Linux在全球电脑系统中仅占据0.38%的份额,真正控制个人操作系统则是微软Windows XP,85.02%的占有率无人能敌。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迟迟不宣布XP SP3补丁的时间表。所有人都很清楚,尽量低调对待上一代的视窗XP,新一代Vista替代XP只是时间问题。这种商业升级游戏对于中国电脑用户似乎尤其有效,别说Linux了,位列全球个人操作系统占有率第三位的
苹果
Mac OS,在中国占有率仅仅0.3%。对于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默认习惯,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信息社会最鲜明的特征。

  从3张软盘到满满一张DVD,不到20年时间微软操作系统从Dos 6.0升级到了视窗Vista。可是还有多少人知道Dir和Memmaker是什么意思呢?对于大多数从Windows 95才碰电脑的中国用户,Dos时代的磁盘命令和内存整理仅仅是计算机级别考试中的摆设。只要会使用傻瓜化的互联网浏览器,即便不会设置Outlook邮箱,不会配置FTP,似乎并不妨碍普通人享受信息生活,延续自视窗操作系统的使用习惯,直接被转移到互联网体验上,尤其对于1.37亿中国网民,这种操作系统与互联网之间在使用习惯上的区别被彻底模糊化了。即便电脑系统出现了毛病,只要不是硬件坏了,重装一次,几乎成为妇孺皆知的解决办法。

  正是面对互联网日益强大的影响力,一种习惯性的微软群体感觉早已经活生生地存在了。在Vista面世后,Vista会不会是微软传统庞大操作系统的最后一代呢?信息学的理论派们早已经对此争论不休,在经历了90年代初阿斗式的IBM OS/S,以及21世纪初没闹成革命的Linux,所有人都不再抱希望有哪个软件商能挑战微软的操作系统了,只有纯粹互联网操作系统才有新机会,这成为理论派们心理上的押宝方向。自然Google被当作最有潜质的种子选手,在Google内部以前有一个投票机制,工程师们以选举方式来决定哪个产品优先研发,在很多人看来Google的操作系统始终是最大的秘密项目,不被列入产品研发进度排名本身就意味着默许。不过微软似乎并不想失去控制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任何机会,其2006年初上马的Windows Live策略恰恰是在给Vista之后的操作系统铺路。内部代号维也纳的Vista后继操作系统已经秘密上马了,按照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的说法,维也纳不会像长角那样让大家等上5年,将互联网服务与操作系统融合在一起,这已经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研发方向的共识。这种思路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以及四核心的新处理器技术,更被怀疑是从技术战略上压制Google挑战微软操作系统的可能。

  虽然不少人心中都渐渐体会到自己对于微软操作系统的依赖,就像网络信息饥渴症与

网瘾之间难以区分一样,但没有谁能面对信息社会初期的迷茫,真正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当Vista再一次与之前若干版本的操作系统一样,以千元高价格全球同步上市时,除了一小撮文艺青年们投奔苹果Mac,少数技术怪杰拥抱Linux,绝对多数人依旧会顺从地投靠微软Vista,即便那些狂热的Google“粉丝”也一样。站在大多数人中间的安全感,以及难以改变的使用习惯,再一次将全球信息社会的民众按在了微软的怀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