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沉船打捞始末:船内有几十吨重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22:07 央视《东方时空》
黄浦江沉船打捞始末:船内有几十吨重油(图)
打捞沉船现场

  CCTV《东方时空》2月8日播出节目《“银锄”号打捞出水》,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张泉灵:

  两个多月以来,一直被称为“黄金水道”,可以直抵上海市区的黄埔江可不那么畅通,因为埔江口被一艘沉没的万吨巨轮给堵住了。在昨天下午,也就是2月7号下午的16点40分,这艘沉没的万吨巨轮终于顺利地起浮,而且现在已经被托到了安全的地带,不过打捞的队员说这次打捞是既不顺利,也不容易,那么这艘万吨巨轮是怎么沉没的,为什么一沉就是两个月,打捞的过程当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记者 王跃军:

  这里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个船厂的码头,大家现在从镜头当中所看到的就是黄埔江。12月2日一艘1.5万吨级的,正在改装的混装穿就在这里沉到了20多米深的黄埔江的江中,据介绍船的船长是146米,宽是22.5米,自重是达到了6800多吨,另外据介绍这艘船在整个沉没的过程当中只经历了45分钟,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的是露在水面上的驾驶室的驾驶舱,包括后面的船的尾翼。另外周边大家看到其他的船只是对这艘船正在进行施救的其他的一些打捞船只。

  记者:

  从现在初步来分析,这艘船沉船的原因是什么?

  交通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队长 张洪林:

  这艘船经过我们初步探摸,了解到它这个船一个泥门被顶开了,这个泥门顶开以后就造成大量的进水,因为这个船因为刚刚从船厂船坞出来,它开了很多工艺孔,那么进来的水全部从工艺孔流到了另外的舱里面去了,所以这个船当时几十分钟的时间就沉掉了。

  记者: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艘沉船周边的环境,对面是上海的黄埔区,再往这儿看是横跨黄埔江的南浦大桥,那么这一侧是上海的浦东新区,也是世博园规划的园区,我现在所在地也正在这个园区里面,从小的环境来看这艘沉船虽然是在黄埔江的江边,但是大家看从黄埔江来往的船只来看,实际上离主航道是非常近的,所以说对这艘沉船进行及时打捞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张洪林:

  这个船打捞很重要,因为几个方面,一个就是说它处的位置正好在世博园区的区域里面,这个船沉掉以后,对今后世博园区的建设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第二个主要就是对主航道,就在主航道的边上,对整个通航带来很大影响,安全上存在一些问题。第三个问题,这个船里面还有几十吨的重油,这些船油要是漂起来,还是要污染水域,所以这个船必须要打捞。

  解说:

  然而交通部上海打捞局的有关专家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勘察后发现,打捞“银锄”轮在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记者:

  这次的沉船打捞难度表现在哪?

  交通部上海打捞局高级工程师 徐志成:

  这个难度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这个船比较大,这个船可以说是黄埔江里面可能解放以来沉得最大的沉船,那么它的打捞重量将近有七千吨左右,七千吨,那么为了把那么重的一条船抬起来,就必须要配备比较大的抬浮力,我们这次打捞这条船的抬浮力主要是两个部分,一个是打捞浮筒,另外在这个沉船的船艏和船艉还布置两条浮吊船。

  解说:

  据了解,使打捞浮筒和浮吊船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是需要从船底穿引钢缆,具体做法是先用吸泥管在江底的船舷两侧吸出一个洞,然后由潜水员操作高压水枪,通过这个洞从船底把浮吊用的钢缆一根一根的穿引过去,然而由于“银锄”轮打捞现场原来是上海港的一个煤炭码头,兼运建材,运时船在这里遗留了大量的石料沉积在水底,普通的吸泥管无法将时刻吸出,这给潜水员的水下作业造成了障碍。

  记者:

  辛苦了,下面怎么样?

  交通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潜水专家 储永林:

  下面垃圾很多,都是石块烂钢板。

  记者:

  这个给拉钢索带来什么难度?

  储永林:

  难度很大,因为你不清的话,这个钢缆没有办法过去。

  记者:

  怎么清理呢?

  储永林:

  清泥,荜除泥,碰到了就清掉。

  记者:

  用什么来清啊?

  储永林:

  小的用管子吸,大的用人工搬。

  记者:

  你要在下面搬啊?

  储永林:

  对。

  解说:

  清障工作结束后,潜水员需要在水下反复多次穿引钢缆,钢缆的直径最细的6毫米,最粗的106毫米。

  记者:

  从这个现场来看,咱们由小到大来拉这些钢缆,我们现场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顺序呢?

  徐志成:

  顺序是这样的,第一步是把这种潜水员能够在沉船底下拉的动的,就是靠人的体力能拉的住小钢缆,就是像这种,这种比较小的钢缆它的直径在6毫米这样,过来以后引比较中等的钢缆,它的直径是24毫米,再引这种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就是那种直径48毫米的,直径48过来以后,他就可以直接引那个现在在沉船底下那种直径80和106的大钢缆。

  解说:

  钢缆穿引好后,“银锄”轮起浮的第二步是要把两对800吨,三对500吨和一对250吨的浮筒绑扎在钢缆上,然后打开浮筒的空气阀和海底阀,使其一边排出空气,一边充满水,慢慢沉入水底。

  记者:

  那这个浮筒到水下之后里面全是水,如何充气使它产生浮力呢?

  徐志成:

  产生浮力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这个空压机,空压机启动以后,这个高压空气通过管线传到浮筒充气的分配项上,一个浮筒上有3根这样的充气管,一对就是6根,当这个浮筒需要它产生浮力的时候,通过这个分配项把这个高压空气输下去,输到浮筒的每一个舱里面,然后把这个舱里面的水让它排出去,一边排,这个浮筒就逐渐地产生浮力,一直到这个浮筒每个舱里面的气打满,也就是说把这个舱里面的水全部排完,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水面上它会翻起很大的气泡,气泡一看到说明这个浮筒,舱里的水已经排光了,也就是说它发挥最大的抬浮力了。

  解说:

  待浮筒充气后,“银锄”轮起浮的最后一步是由大力号和勇士号这两艘大型浮吊船同时从船头和船尾起吊,像抬轿子一样对“银锄”实施整体打捞。

  记者:

  你在现场我们看到船位有两个浮吊,而且下面还有浮筒,在整个施吊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交通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大力号队长 顾德章:

  我们要听从现场总指挥统一协调,就是说大家起浮的时候要均匀受力,防止沉船破损,或者是我们本身的吊机受损,主要是这样。

  张洪林:

  银锄轮起浮正式开始,大力号,勇士号起浮。

  解说:

  银锄轮的打捞工作从2006年12月25日正式展开,目前保障船体顺利起浮的钢缆已经全部绑定,五对大型浮筒也都安装到位,并于昨天下午13点30分开始打捞起浮。经过交通部上海打捞局六个小时的紧张作业,随着船身上“银锄”字样的缓缓现出水面,这艘在水下沉寂了60多天的万吨巨轮终于起浮成功。起浮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需对船体进行封堵、排水和清瘀工作,实现船体减载和纠偏的目的。

  截止今天上午7点,银锄轮主甲板已经全部出水,船体也由原来的左倾10度纠偏到左倾5度,预计整项工作将持续7到10天,现在银锄轮已经从自沉码头外侧30米左右的地方托靠到码头上,这意味着黄埔江的航运也恢复正常。

  主持人:

  被堵上的黄埔江终于又畅通了,由于银锄轮是解放以来黄埔江沉没的最大的轮船,所以这次打捞是整整用了5艘打捞船,128个人工作了45天,那么现在银锄轮已经被托到了安全的地方,要进行进一步的检修。据专家告诉我们说,等这个船检修好了之后,它还可以再一次的起航。

  好,感谢收看今天的《东方时空》,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4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