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本报记者体验春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03:52 重庆晚报

  

到家——本报记者体验春运

  车还没到站,乘客已忙着收拾行李。记者 王渝凤 摄

  

到家——本报记者体验春运

  要到家了,乘客们在列车上合影留念。记者 张少科 摄

  昨日6时59分 菜园坝火车站

  “闻到了重庆的味道”

   经过35小时行程,广州到重庆的1076次列车,终于在昨晨6时59分顺利抵达菜园坝火车站。到站时,旅客人数1600人,仍然处于超员状态。

  虽然多数旅客的脸上挂满倦意,但对家的憧憬、对亲人的思念让他们的心情格外愉悦———终于回家啦。

  “想起重庆火锅就流口水”

  昨日凌晨4时开始,列车车厢里就开始躁动。

  “哎呀,啷个还不接嘛……”5号车厢里,一个女孩站在座位上高声打着电话。一旁的男孩一把将她拉下来:“妈和爸都还在睡觉,火车到了重庆再打嘛。”原来,女孩正急着给家里报平安。

  这是一对结伴外出打工的兄妹,到广州还不足半年。一想到马上要到家了,妹妹的话匣子立马打开。

  “我还是喜欢重庆,一想起地道的重庆火锅,我做梦都在流口水。”妹妹说,这半年的广州生活,她瘦了五六公斤,“趁回家过年,好好打下牙祭。”

  窗外,清风扑面而来,菜园坝火车站到了。“哥,你闻到没得,我闻到重庆的味道了哟。”妹妹再次发出惊呼声。

  “重庆,到底是什么味?”没人回答,恐怕只有离家的人才最清楚。

  “听到重庆我就想哭”

  凌晨5时20分,火车在重庆境内临时停车。

  “到哪里了,是不是提前到重庆了哟?”隔着窗户,6号车厢的乘客张欣寒和爱人努力地望着窗外,“不是哟,这应该是临时停车。”

  这一夜,张欣寒没有合眼,自从前晚列车抵达贵阳后,她的心就一直没有平静过,有辛酸,也有快乐。

  “儿子3岁了,生下来以后,我俩就到广州去打工,这一走,3年都没回来。儿子跟着婆婆爷爷生活。”夫妻俩想孩子时,也只能从爷爷寄来的照片中,尽力去读孩子的内心世界。

  “电话里,娃娃每喊一声妈妈,就仿佛在揪我的心。听到‘重庆’这个词我就想哭。”“为什么要舍弃年幼的儿子呢?”张欣寒抹了把眼泪,“没办法,为了生活,也为了孩子今后接受更好的教育。”

  6时59分,列车抵达重庆站。张欣寒飞奔出车厢,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回家过年是最大愿望”

  “终于完成了这次春运任务,可是接下来的任务更重啊。”1076次列车长张建军拉了拉衣角,把帽子端正地戴在头上。

  跑了6年重庆列车的张建军,对于春运深有体会,“从春运开始到春运结束,任何时候列车都暴满;严重时,列车长只能到一个站下一次车,换一个车厢检查一次。”

  掐指一算,春节前最后一次

跑车到重庆的时间是腊月二十九。张车长对此很开心,“我大年初一就能回到广州过年了。”

  记者手记

  期待回家的旅程成为享受

   在广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广州不知道坐车难,不逢春运不知道买票苦。

  的确如此。虽然结束春运体验回到重庆已近10个小时,但我始终忘不了广州火车站广场上,那一双双无神的眼睛,忘不了那一群群以广场为家的男女老少,蓬头垢面、脏不拉几———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的父老乡亲,虽不忍却真实。

  “他们好可怜。”这是广州火车站一位警察的肺腑之言。为此,他在执勤时,对这群人也格外多了份怜悯。列车上的35个小时,令我永生难忘:摩肩接踵的人群、举步维艰的车厢和令人窒息的空气,这是春运的真实写照。

  被采访者生活的艰辛、生存的无奈却又让我无语。春运,对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所有的辛苦,只为圆一个回家的梦;所有的付出,只为年三十晚上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在浓浓的亲情面前,残酷的春运更显得无情。

  春运于我而言,也许只有短暂的5天;这样的“受苦”遭遇,也许在今后的记者生涯中也不多见;但对于成千上万的打工一族来说,春运就是他们回家的必遭之罪。

  新年快到了,我提前许下一个心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类似的春运能彻底成为历史,买票、坐车都不再难……回家,能成为真正的享受。记者 王渝凤

  昨日5时30分 菜园坝火车站

  “妈妈,我们到家了”

  昨日凌晨,从北京开往重庆的1389次列车隆隆向前。再过几小时,就要回到魂牵梦萦的重庆。多少思念,多少辛酸,一齐涌上心头。

  三龄童旅行两万公里

  6号车厢门旁,坐着刘勇一家。刘勇满脸疲惫,满脸油腻,嗓子也有些嘶哑。他身旁躺着站着的都是民工。

  刘勇和妻子王琴坐在大编织袋上,儿子刘元元站在两人中间。元元三岁八个月大,穿着爸爸的一件大号旧西装,脏兮兮的小手拿着

蛋糕往嘴里塞。

  刘勇有些得意地对记者说,别看元元小小年纪,他已经坐了2万多公里的列车,还会说荣昌话、邯郸话、南阳话和普通话。

  刘勇是重庆荣昌人,2000年起到河北邢台和邯郸一带推销糖酒,认识了邯郸姑娘王琴,后来在荣昌结婚。元元出生不久,刘勇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夫妻俩又回到邯郸。此后刘勇又到河南南阳做推销。

  元元在荣昌生活到一岁多时,刘勇把他带到邯郸的外婆家抚养,不久又把他带到南阳的临时住所。王琴在家带孩子,他在外跑推销。元元在荣昌时,跟着爷爷奶奶会说几句荣昌话;到了邯郸,跟着外公外婆学会了邯郸话;到南阳,跟着爸爸学会了南阳方言;元元的妈妈说普通话,元元又跟着妈妈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亲戚邻居给他起个绰号“小八哥”。

  刘勇说,其实孩子挺可怜,小小年纪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半岁开始,坐着火车汽车往返于荣昌、邯郸、邢台、南阳等地。这次从南阳上车,一家三口只买到站票。乘务员发现后,给他们补了一张卧铺。刚才他才把孩子从卧铺车厢接过来,等着下车。

  车没到站车门已堵死

  昨日凌晨约2点,记者昏昏沉沉睡着。迷迷糊糊中,不断听到有人说:到万源了、到达州了、到广安了……家越来越近了。邻铺开始收拾行李。有人小声而兴奋地交流起回家的感受。

  记者实在睡不着,带着相机往硬座车厢里挤,挤到卧铺和硬座的车厢连接处,发现车门边提着大包小包的民工已排成长队,过道被堵得严严实实。车门边的地上或睡着或躺着归乡的人,疲惫不堪的神情里,遮掩不住回家的渴望和兴奋。

  和记者同一车厢的另一头,四五个车上认识的重庆老乡聊得甚欢。他们谈论起自己的家乡和打工的情况,互相交换手机号码。听说记者在采访,他们要记者给他们拍照。

  凌晨5时30分,列车到达菜园坝火车站。人们背着小孩,拖着皮箱,扛着包裹,往检票口涌去,重庆火车站热闹起来。有人掏出电话,激动地大喊:“妈妈,我们终于到家了……”

  出了火车站,他们蜂拥来到长途汽车站,转车到永川、合川、南川、荣昌……

  列车长介绍,这趟列车已安全运行了32个小时,行程2086公里,把1200余名乘客平安送到重庆。

  回到家的感觉真好

  昨下午6点过,记者先后拨通了本次春运体验报道涉及到的民工朋友。

  记者拨通刘勇手机时,听筒里响起电视声和欢笑声。刘勇告诉记者,他和父母姐妹正吃团圆饭。他们全家在菜园坝转乘长途客车,天刚亮就到了家。他说,元元回家后很兴奋,一会儿说荣昌话,一会儿说邯郸话,逗得全家很开心。

  从天津嫁到南川的准

新娘,下车后立即在菜园坝转乘长途客车。她一路上并没遇到骗子,上午10点过就顺利到达未婚夫家。新郎把婚事已办得差不多了,就等择个吉日过门了。

  黄代华夫妇和10个月的儿子黄爽,6日中午就回到了江津柏林镇的家。第二天,丈母娘请来亲戚邻居欢聚一堂。听说记者在北京火车站给他全家拍的照片见报了,他显得很高兴。

  记者手记

  但愿春运处处有关怀

   7日傍晚,记者在1389次列车13号车厢乘务员室写稿时,看到墙上挂着一个小铁钩,一问,原来是乘务员晚上给睡着的乘客摆鞋子用的。就是说,乘务员还要“屈尊”给乘客提鞋子。这个铁钩并不是摆设,记者半夜起来小解时就看见乘务员给乘客摆鞋子的情景。

  列车长告诉记者,今年春运的主题是“和谐春运”,在保证乘客平安的同时,还要体现关怀。这趟列车确是这样做的:乘务员给孕妇把上铺换到下铺,给素不相识的小孩补卧铺票,列车长帮民工抬行李,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

  但愿这样的关怀不只发生在春运,不只发生在1389次列车上。 记者 张少科

  记者 王渝凤 张少科网络编辑:甘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