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股票 | 科技 | 博客 | 播客 | 宽频 | 汽车 | 房产 | 游戏 | 女性 | 读书 | 考试 | 星座 | 天气 | 短信 | 爱问 | 邮箱 | 导航 | 通行证

东西南北中 记者趣聊家乡年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9日08:07 南京晨报

  【晨报记者说年俗之前言】

  年越来越近了,年味越来越浓了。不少读者已经回味往年春节的种种趣事,筹划这次过年的独特节目。春节年年过,但各地过法大不相同,你家的过年风俗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晨报记者来自大江南北、来自五湖四海,每人的过年习俗各不相同,为此我们推出了这一期天南海北记者话年俗的内容,让大家交流当地的过年习俗,分享共同的春节记忆。

  南京玄武

  水饺送给灶王爷

  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在记忆里,腊月二十三的“送灶”,是过年的第一件大事。据老人们说,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一年来,全家的是非善恶,他都看得明明白白。到了年底,灶王便要向玉皇大帝详细报告全家的功过。因此,每家“送灶”时都很隆重。

  记得外婆每次都要买一碟灶糖和一副香烛欢送灶神,请求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送灶”那天,还要脸朝门外磕头,表示对灶王爷的恭敬。除夕那天晚上,传说是接灶王爷上天回来,要放一块豆腐在自家锅上。灶王爷看到家里锅里只有豆腐,会以为去年家境不好,就会心生怜悯,必定保佑来年发财。“接灶”那天,也一样要脸朝门外磕头,把灶王爷接回来。那时候,外婆会把新请来的灶王爷的神像恭恭敬敬地贴在灶墙上,敬上一盘水饺,燃上三炷香,跪拜于地并磕上几个响头,祈求灶王爷消灾降福,保佑一家老小平安。

  现在煤气灶、天然气灶越来越多,但很多人还是愿意在天然气灶旁边,贴上一幅灶王爷的画像。除了“送灶神”,“迎财神”的风俗至今还在很多家庭保存着。去年南京鞭炮有限开禁后,初五零点一过,噼里啪啦一片鞭炮声。有的人家还特地跑到空旷的路口,对准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放鞭炮,迎接五方财神。记者 王晶卉 南京玄武区人

  南京高淳

  颂春和跳马灯

  我的老家是南京高淳,在这片古吴头楚尾之地,因为闭塞而保留下来的春节传统节目,却在现在显得别具一格。在众多的春节风俗中,跳马灯和颂春是两种精彩而文化蕴藏丰富的民俗活动。“颂春”是高淳民间新年里的“保留节目”,是高淳的古老传统。春天为一年之计,是农人们耕耘之始,以欢歌歌颂之,所以名为“颂春”。“颂春”是一门对词曲要求很高的艺术,乡间有专门的“颂春人”,他们掌握着这门技术,并只传授给拜师学艺的人。高淳原汁原味的方言也让其他地方的人难窥堂奥。

  颂春人登场了!他手持两块竹板走村串户,站在每家门口放声歌唱,同时也大方地向主人家讨要钱粮。他可能就是每日田头碰到的村人,也可能是穿着破旧的陌生人,但是在春节的时候,他们照例是每家每户的上宾。颂春人持竹板以作节拍,歌唱的内容却不一定,而是视主人家的布置摆设和主人家的活动而定。

  我的长辈们说,井堂村的牙保颂春,唱得响念得好,此人是一等一的颂春好手,每年春节都有一批长辈老人等着他上门颂春。牙保不仅仅嗓音好,唱得好曲,而且还能现场新编唱词。每到年底,他放下锄头拿起竹板,挨家挨户地颂春,赚取他新年最大的一笔“工钱”。他要养嗓子,抽烟不多,抽的烟也不是自己买的盒装烟,而是抽一根根的散烟。这些烟就是他颂春期间主人家敬给他的香烟,他每年撂下竹板结束颂春,都能积攒一堆的散烟。等到这堆散烟快抽完的时候,新一年的颂春又要开始了。记者 朱福林 南京高淳人

  江苏南通

  年夜饭不吃饭

  南通不光语言千奇百怪“难通”,过年的风俗也各不相同。光海门市内就有不下两种方言,而在我生活的那一带,过年的最大特点是,年夜饭不吃饭。每次除夕夜,美味佳肴摆了一桌,但是其中是绝对没有米饭的踪影的。父母告诉我,其实我们那里没有年夜饭的说法,新年是从初一开始,所以我们是吃“年早饭”。除夕夜的时候,除了喝酒之外,一般人家都把汤圆、饺子、馒头、年糕等等当作主食。而大年初一的年早饭一般都是赤豆饭或者红枣饭,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风俗也已经不见了踪影。记得十几年前,年三十的时候外公会提着一个石灰包,绕着房前屋后在地上打下一个个石灰印。大人是这样给小孩解释的,“年”是一种吃人的怪兽,而这就是模仿“年”的脚印,是避邪用的。传说过年的时候,“年”会入室吃人,外公告诉我,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害怕了,年的眼睛不太好,会把石灰印当成是自己的脚印,以为这户人家已经来过,就不会进屋来吃人了。记者 仇惠栋 南通海门人

  浙江宁波

  大年初一水一点不能掉地

  热糖茶、发财水……在浙江省宁波的象山、宁海一带,尤其是在乡村,保留着的传统过年习俗,至今仍非常地有趣。在大年初一,家里的长辈天没亮就起床准备了,等着年轻的晚辈前来拜年。而长辈一定会熬上一锅浓浓的热糖茶,茶里通常有红枣、桂圆,放入砂糖煎煮,另外一定得放入生姜,天冷可驱寒气。熬好热糖茶后,长辈就会给每位前来拜年的晚辈盛上一杯,寓意着生活甜甜美美。

  新年第一天,在象山、宁海一带的农村,这一天所有人用过的水都是不能随便倒掉入地的。连刷牙、洗脸的水都要收集起来,通常家家户户在年初一,都会用大水缸或大木桶来收集废水,等到了初二才能倒掉,按老辈人的说法,新年第一天倒水是要破财的。记者 黄益 浙江宁波人

  安徽安庆

  过年不忘祭祖

  “过年你再忙,祖宗不能忘。”我是安庆岳西人,对安庆地区这一独特的年俗印象最深。安庆人过年,除了尽情吃喝玩乐外,还不忘祭祖。

  安庆人对过年非常重视,过年的时间跨度长,从腊月廿四开始做准备,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腊月廿四是安庆的“小年”,除夕那天是“大年”。听老人们讲,过小年就是为了迎接祖宗回家过年,由此形成了“安庆人过年先祭祖”的独特年俗。小年夜祭祖时,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丰盛的供品,供品越多,表示你对祖宗越忠诚,祖宗也会保佑你在来年里多多赚钱,供品摆齐后,男女老少沐浴更衣,燃放礼炮,烧纸焚香,叩首跪拜迎接祖宗回家。

  正月初七被安庆人称为“上七”,据说是“送祖宗”的日子。这一天,各家同样摆上香案茶酒,放炮焚香,跪送祖宗离去。见习记者 柳书节 安徽安庆人

  湖北随州

  小孩不能骑动物

  尽管古城随州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也因出土曾侯乙编钟而蜚声海内外。但随着居民观念的改变,具有典型传统、地域特色的过年方式、习俗在很多地方已经很难再看到。不过,在一些农村甚至是城里人家仍然多少保留着些许“过年”的味道和讲究。要是初三之前你出现衣服划破,裤子开线的情况可能就只有两个选择了,换件衣服或者就穿破的。在湖北的很多地方,都有初三之前忌动针线的说法。据老人们讲,这其实是过去习俗的衍生,在以前,春节期间,除了切菜用的刀,任何带刃的金属都是春节期间不允许被使用的东西。因为这不吉利,倒不是带刃金属本身有什么不吉利,而是这些东西很容易划破其他东西。一旦被人发现,像破、碎、裂等不吉利的字就会从口中讲出,而这些在春节期间就不圆满了。春节不光是人在过节,动物也需要过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被骑在身上、头上是最丢人的事情,因此,这一说法也移植到了动物身上。过去,很多小孩子,尤其是男孩看到动物,出于好奇心,总喜欢骑到它们身上,像小猫、小狗、猪之类的。为了让孩子们也自觉遵守这一习俗,大人们便编出了春节期间骑动物会开裤裆的说法。

  小孩子一旦脱离了穿开裆裤的年岁,再让他们重新穿起来会被感觉是件十分难堪的事,因此,慑于这种说法,很多小孩子都不敢在春节期间骑在动物身上。记者 陈彦 湖北随州人

  山东即墨

  贴对子 饺子包钱

  山东是孔孟之乡,青岛的即墨市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老城,当年因为田单的火牛阵而被世人记住。而在我们老家,过年的风俗与南方也是大不相同。

  印象最深的就是贴“对联”,我们那称做贴“对子”,而这对子可有不少的讲究,贴错了会闹大笑话。每家院子里都要供一个神龛,上面要贴“天地之大也,鬼神其盛乎”,墙上请来灶王爷,要贴“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些文言词,都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尤其显得古色古香。另外,以前的猪圈处要贴“肥猪满圈”,水缸上贴的是“川流不息”,风箱上是“往来生风”,衣柜则是“衣裳满箱”,粮仓则贴“五谷丰登”,门口和房间贴“抬头见喜”。据说有一家不识字的小媳妇闹了个笑话,把“肥猪满圈”当成“抬头见喜”,一不小心贴到了“炕”上。

  北方过年要吃饺子,小时候我最急不可耐的就是吃饺子,因为饺子里包了钱,我们的风俗是谁吃到钱,便意味着这一年能赚钱。我年龄小,但是最贪心,往往撑得吃不下了还要吃,最后干脆用筷子把碗里的盆里的饺子都捅破了,碰到硬的就当是我自个吃到的。母亲最好,每次她总是会不留神地夹一个饺子给我,这个肯定有“钱”,原因呢就不说了,大家猜吧。记者 刘海琴 山东即墨人

  广西田林

  家家都做米花糖

  在城市里过春节,没有什么讲究,也就失去了很多过年的乐趣,对小孩子来说,失去的也许更多是对年的期待和神秘感。我是广西人,妈妈是壮族的,老家在广西田林县一个叫板桃的地方。要说过年的年味浓,那还是要在外婆家。

  外婆家有一个年前家家必做的准备,那就是做米花糖,这可是我每次都参与的。米花糖的做法也很有讲究。先是把上好的糯米洗净蒸熟,大粒大粒的米粒看上去晶莹剔透。然后把糯米饭弄散,铺开,放到屋顶上晒。待糯米饭有七八分干的时候,就拿去舂,是为了让米粒在重重的木头的撞击下变得有黏性。舂好后,米粒就下锅炒了。在锅里打了几个滚后,米粒又涨起来,蓬蓬松松的。米花糖的“米花”这就算准备好了。

  下面就该轮到关键的“糖”了。糖一般都是等年夜饭后才开始熬。做米花糖是除夕夜的活动项目,就像每家必看“春晚”一样。把一大块一大块的黄蔗糖放到锅里熬,还要不停地搅动,直到煮出一锅稠乎乎的糖汁。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浓郁的甜腻腻的香味。

  该是我“出手”的时候了。糖裹米花是我最乐意干的事情。因为把两样东西和在一起就能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这种变化总是让人期待。把深黄色的热乎乎的糖往一大簸箕的米花上一浇,嘶啦嘶啦的声音很是动听。要把每一粒米花都沾上糖,并不容易。我用手在糖里炒米花,米花在我手心手背上摩挲,别有情趣。眼看着差不多了,把裹好糖的米花在簸箕里铺平,压紧。这道工序很费力气,压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米花糖的口感,而米花糖讲究的就是这口感。我是干不来的,每次都由妈妈、小姨来完成。

  压好后,在糖干之前,赶紧用刀割成半个手掌大小的块,错过时机,一割就散。成块的米花糖要包在事先准备好的红、黄、蓝、绿各种颜色的包装纸里,四块、六块、八块,各种“规格”都有。这包好的都是留着送人的,只有边边角角的是给我这样的馋猫打牙祭的。

  米花糖吃吃自己家做的,再吃吃别家做的,还真能比出个好赖来呢。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米花糖是那种一口咬下去,不会因为糖结了硬而伤着嘴;咬一口能牵出糖丝来的,到嘴里又不粘牙的。记者 刘科 广西田林人

  重庆

  零点争挑“金银水”

  和四川一样,重庆每年也有很多人在外打工。这些外出打工的重庆人平日很少回家,所以这使得重庆的春节更多了几分团聚的味道。

  新年第一刻争挑“金银水”

  “年饭”将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这一天也最为重要。亲朋好友吃完饭后,会围着“火炉”取暖,边聊天边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当然,年轻人们要是手痒,也可以围成一桌,边搓麻将边等新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前,这样一些活动统称为“守岁”。而等到新年到来之时,大家多会放鞭炮以示庆祝。老人们则会争着到屋边的水井挑水,老人们称新年第一刻挑出来的水叫“金银水”,喝了会长寿。

  大年初一,家里多不吃米饭,而是吃“汤圆”。父亲通常会在汤圆里面包一张纸币,要是谁吃上了,新年一定挣大钱。而为了图个吉利,大年初一吃汤圆的个数也有讲究,最好不要是单数,一般是6个或者8个。6表示顺利;8则表示发达。吃完汤圆,首先要做的是,去拜祭过世的老人。

  大年初一不能扫地和睡午觉

  此外,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同样,年初一中午也不能睡午觉,老家称之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重庆人一般大年初二开始拜年,称之为“走人户”。也就是到亲戚之间轮流吃饭,这样的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记者 徐关辉 重庆璧山人

  作者:仲跻嵩/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