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谁在拨动石油价格的敏感神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4:58 南风窗
张 锐 国际原油价格从2003年年中开始一路走高,直至在2006年7月创造了每桶78美元的历史纪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其经济发展生态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高油价的持续侵蚀。 然而,当全球经济拖着沉重的步伐进入2007年时,却意外听到了国际石油市场传来令人兴奋的消息。从2007年年初至今,全球原油期货价格累计跌幅已超过10%,目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徘徊在51美元左右,为20个月来最低点。而一个让人们乐于听到的声音是,今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可能跌破每桶30美元大关。 这种趋势进而迫使石油经纪人和交易所投机商纷纷抛出石油期货订单,国际油价应声而降,即便连世界主要产油地区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的消息也不能阻而止之。 仔细分析发现,石油价格在近期出现少有的回落可能并非偶然。进入2006年下半年,油价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20%,跌落至当年年初的水平。而导致这种反转局势的根本原因则是市场投机主体的行为的被动变化。 过去几年间,世界石油市场投机行为的获益者主要有三股势力:石油出口国通过控制产量助长了市场投机、发达国家的石油垄断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市场投机、部分发达国家政府对市场投机的纵容。 然而,当高油价已经威胁到国家的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时,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政府力量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石油市场投机势力开炮痛击。特别是美国政府对石油公司垄断行为的查处,国际能源署、七国集团对油价上涨的关注客观上钳制和销蚀了市场投机主体对油价的操纵力。 当然,全球经济应当感谢2007年给自己带来的幸运。在国际油价阴跌不止的行情下,习惯于拿起减产武器以制造阻力的欧佩克接受了沙特单方面暂不减少产量的意愿,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时失去了往日的羁绊而自行下跌。 当下,全球经济与贸易的严重失衡日益成为世界诸国所必须共同面对的最大风险。在全球头号贸易大国美国的贸易赤字中,其2/3源自于石油进口和与亚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很显然,日益壮大的石油美元实际上成为贸易失衡的始作俑者之一。 问题的关键在于,新增石油美元主要用来大量购买海外金融资产,这种结局实质上意味着石油出口国不停地向工业化国家借钱以获取利息(投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加剧。不仅如此,由于许多石油出口国仍将本币牢牢盯住美元,这就意味着,尽管油价飞涨,这些产油国的货币汇率却一路走低,进而可能遏制其进口需求,妨碍全球贸易再平衡。 石油价格的跌落则可以极大地抑制以上不平衡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油价的下跌意味着石油进口国尤其是产生大量逆差的发达国家内部消费需求能力的增强。一个值得观察的经济曲线是,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伴随着自去年下半年油价开始下滑,双双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意外的提振。其中美国2006年第四季度国内消费支出总额增幅从三季度的3.1%上升了3.4%,而欧盟的个人消费增长率在全年达到了2.2%。 石油价格的掉头直下固然令人兴奋,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人敢于挺直腰杆地说国际油价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于未来每桶30美元的油价也只是部分人的一厢情愿。与次相反,唱多石油价格的言论则甚嚣尘上。 作为高油价之“拥趸”的高盛至今仍然恪守油价可能升至每桶105美元的立场,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再次唱响了“油价破百”的理论。所有的一切说明,石油价格存在着重新翻牌的可能。 石油需求远远大于其增长是支撑油价可能高扬的根本性力量。抛开将来的供求因素不论,眼下下降的石油价格将会越来越明显地遭遇多种抗击力量的阻挠。作为全球最大产油组织的欧佩克尽管暂且搁置了减产的计划,但在油价下行面前绝不会放弃减产的武器。 还有俄罗斯因素。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旦油价跌破40美元,俄罗斯将引发银行、建筑和房地产等领域的严重危机。正因如此,俄罗斯能源部准备与石油公司一道通过减产来阻挠油价的进一步下跌。俄罗斯目前每天生产970万多桶原油,出口大约500万桶,出口量占全球的12%。因此,俄罗斯真要扬举减产的利器,国际油价很难不荡起波澜。 最后,地缘政治风险对于油价走势仍然是一根紧绷的弦。除了伊朗核问题悬而不决、伊拉克武装冲突不断等构成了国际市场油价潜在的恐慌威胁之外,围绕着能源问题所引发的国与国之间的暗中角力以及国内政策的调整都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国际原油市场的脆弱神经。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