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金门:岛上可见一国两制的招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15:33 《环球》杂志

  金门人饱经战火,最希望的就是两岸和平。在台湾当局管辖的区域,只有金门可以放言“统一”,岛上可以看到“一国两制”的招牌。

  《环球》杂志记者/陈斌华

  炮弹里开出鲜艳的花朵,老黄牛倦卧在闲置的碉堡前,城区中难觅军人的身影,曾长期对福建沿海进行“心战”广播的马山播音站每天播放着柔美的轻音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人们很难相信这就是金门。

  舍近求远飞金门

  我对金门向往已久,但首次金门之旅却在赴台驻点采访多次申请后才得以实现,而且还舍近求远地从台湾本岛(距离金门约227公里)飞到金门。

  金门县由大小17个岛屿组成,除部分岛屿现为大陆管辖外,大、小金门等大部分岛屿由台湾当局管辖,全县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在籍人口6万多人。

  走下飞机,金门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度假胜地。驱车岛上,随处可见清澈的池塘,起伏的高粱地,一片田园牧歌景象。公路两边,是齐整蔽天的树木和茂密的草丛。金门植物多达430多种,最多的是木麻黄和榕树,海边还有珍稀的红树林。

  明末清初,郑成功为了攻打台湾,在金门大举伐木造船,使金门一度童山濯濯。1950年起,

国民党军队为了作战隐蔽的需要,实施大规模人工造林。当时军方规定,每个士兵负责栽活一棵树,如果树死了,则不得休假。经过几十年的造林,金门成为绿意盎然的“海上花园”。

  由于金门岛四面环海,多沼泽,又处于大陆边缘,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每到秋冬季节,候鸟南来北往,千鸟齐飞的壮观景象堪称金门一绝。

  源远流长的中华血脉,使得金门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有“海滨邹鲁”之誉。历史上金门出过多位

状元、进士,岛上目前由台湾当局划定的保护古迹达21处之多。漫步金门,随处可见红砖白墙、燕尾飞檐、马背山墙的闽南传统民居。

  金门是台湾当局“福建省政府”所在地,但所谓的“省政府”不过是一栋低矮小楼。这正是金门的一个缩影,由于远离台湾本岛,长期为战地,因此,金门市政建设滞后,教育资源不足,基础设施缺乏。

  好在金门人乐天知命,民风淳朴。挑水回家的老伯、巷子里追逐嬉闹的孩童、摊位前悠然打牌的老妪,还有庙宇里的袅袅青烟……无不让金门充满了传统韵味。

  “炮弹菜刀”与“碉堡音箱”

  金门炮战的往事,而今在许多金门人口中成了趣谈。我的导游陈河彬是土生土长的金门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他说,他读小学时,大陆那边打来的主要是“宣传弹”,他还捡过一枚炮弹,卖了30元台币。而当年倾泻而下的数十万枚炮弹,却成了金门名产——菜刀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好钢出好刀,金门菜刀素以锐利耐用而闻名,是游客到金门买得最多的纪念品。

  我去参观制刀厂时,一位师傅正在锤打由弹壳切割而成的刀片,再经过淬火、冷却、整形等多道程序,弹壳就变成各种刀具。炮弹的第二次燃烧,竟是从杀人利器变成烹饪用具,这是怎样的历史况味!

  1992年,台湾当局解除金门长达36年的“战地政务”(即军事与行政合一),金门开始转型为观光地区。当年用于防御作战的碉堡和坑道,除了少数由台湾军方继续使用外,有的变成观光景点,有的闲置荒废。

  在金门岛上,闲置的大大小小的碉堡有2000来个。金门县政府近年来广邀艺术家,运用视觉艺术、音乐、电影、建筑、戏剧等艺术手段,把这些闲置的碉堡改造成美术馆、现代艺术展览场地和咖啡馆、电影院等休闲旅游场所。

  台湾艺术家王文志在碉堡顶上架出一个高15米的炮弹状竹塔,碉堡附近则用竹藤编织出狭长的通道,让冷酷的碉堡展现出柔和的曲线与别样风情。大陆旅美作曲家谭盾则在一个宽阔潮湿的碉堡里,利用砸钢琴的巨大声响,使碉堡成为一个炮声隆隆的音箱。

  现任台湾当局“福建省政府主席” 颜忠诚说,他担任台军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时,这些碉堡、火炮阵地摆满了机枪、大炮和弹药,营区外还架设铁丝网。如今这些碉堡变成艺术馆,标志着金门已从战地成为“两岸和平区”。

  马山是金门岛与大陆最接近的地方,马山的观测站当年是窥探对岸军事布防的最前线,播音站则长期对大陆开展所谓“心战”广播。“马山连”是台军名噪一时的“模范单位”。

  我去时,“马山连”驻地已确定移交地方,将成为“金门国家公园”的一部分,但由于尚在移交,还由驻军把守。征得警卫的同意,我进入其中。

  这是一个逼仄的地堡,内置3座高倍率望远镜。这天,金厦海域万里无云,用望远镜从狭窄的观测口看出去,对岸大陆渔村生活起居历历在目。遥想当年驻军官兵日夜守望,却是咫尺天涯,思乡之情何等辛酸。

  金门人饱经战火,最希望的就是两岸和平。在台湾当局管辖的区域,只有金门可以放言“统一”,岛上可以看到“一国两制”的招牌。县长李炷烽经常来往两岸,曾倡仪将金门建设为“两岸一国两制试验区”;金门区域“立委”吴成典是我的好朋友,他说,两岸关系缓和、改善,各项交流越来越开放,才是金门人的福气。金门县长和“立委”选举历年来当选的不是新党就是国民党,陈河彬说:“‘台独’在金门没有选票!”

  望陆兴羡 交流前沿

  市场上摆卖的十有八九是“大陆货”,客轮穿梭来往于金厦海域,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谈论着“大陆机遇”……对于金门人来说,昔日贫穷落后的大陆,正在变成滚滚财源的来处。从金门乘船到厦门,只需约40分钟。吴成典说,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金门与大陆是“生活共同体”。

  台湾“陆委会”派驻金门人员告诉我,晚上金厦海域渔火点点,那是两岸渔民正在进行小额贸易。金门人经常去厦门游玩、消费,许多人备有两张手机SIM卡,“到了那边就用中国 移 动、中国 联 通”。以前,金门人有了积蓄就到台湾本岛买房买地,现在厦门成为金门人置业的首选。

  陈年特级金门高粱酒,被台湾人视为“第一名酒”。但是,金门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荣文在与记者见面时,却强调金门高粱是“福建省惟一的高度白酒”。这是因为,金门人认为,两岸的两个“福建省”本来就是一省,许多金门人都说“我们是福建人,不是台湾人”。

  2001年元旦台湾当局开放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海上直接往来(台湾称为“小三通”)后,金门成为两岸之间往来最直接的桥梁。截至2007年1月2日,金厦航线共运送旅客177万多人次,2006年突破60万人次,相当于开通当年2万人次的30倍。

  金门县政府和业者都清楚,在驻军从最多时的10万人裁减至今天的1万人后,长期做“阿兵哥”生意的金门,经济腾飞的出路在大陆。金门的重点产业除了酿酒,就是旅游业。

  目前,福建省居民可以到金门旅游。但是,金门旅行业者并不满足,他们希望台湾当局能开放大陆其他省份的居民也能到金门旅游。

  正如李炷烽曾在一次专访中所谈到的:过去的金门,是祖国大陆的金门;过去五十多年的金门,是台湾的金门;金门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两岸的金门。金门要在两岸接触的桥梁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民生的、经济的、经贸的角色。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2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