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三批援疆干部工作纪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06:46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第三批援疆干部工作纪实(图)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谢智 博尔塔拉报 记者蔡志疆)从荆楚大地,到青色草原,八千里路云和月,印证着荆楚儿女志存高远的奉献情怀;从2005年盛夏,到2006年隆冬,500多个日日夜夜,记录着我省第三批援疆干部的无怨无悔。

  2005年7月26日,我省第三批援疆干部踏上征程,奔赴他们神往而又陌生的青色草原———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在一年半的工作中,60名援疆干部不忘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托,迅速融入到博尔塔拉各族干部群众之中,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担起重任2005年8月下旬,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到博州访问。为保证湖北援博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领队王兴於带领援疆干部发挥专长,参与项目调研和前期论证工作,促使近30个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入到项目建议书程度,为决策提供依据。

  鄂博经贸合作,是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援疆干部结合两地优势,开展项目招商、组团互访等形式,推动鄂博两地交流与合作。截至目前,先后有10余批40多家湖北企业组团访问博州。湖北大冶有色集团公司、湖北新冶钢股份有限公司已明确表示将组建专班到博州,协商开展经贸合作。中南冶勘院已计划2007年安排3000万元在精河县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工作。

  一年多来,我省援疆的项目、物资总额突破45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援疆资金3313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黄石、宜昌、鄂州、仙桃、潜江、天门等地市及省直各单位也尽力给予支持,帮助受援单位改善工作条件,对口援助的资金、物资达1200多万元。新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向中组部的统计分析报告表明,我省项目资金支援力度处在中部六省前列。

  此外,通过在湖北省委党校、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教育学院、武汉科技学院等院校培训,通过财政、建设、教育、卫生、报社、广电等系统培训,以及通过选派博州干部到湖北挂职锻炼等途径,共培训博州党政干部、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341人次。同时,援疆干部通过研讨班、专题讲座、邀请湖北专家到博州义务讲学等形式,为当地培训各类人员3000多人次。两地人员交流达1018人次。通过访问、考察和学习,进一步加深了两地人民的友谊和感情。

  播洒爱心

  

  大音希声,大爱无疆。一年多来,援疆干部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让博州人民满意,让湖北人民放心"为工作准则,树立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视边疆为家乡的情怀,扎扎实实地工作,严以律己地生活,满怀爱心地助人。

  在我省第三批援疆干部中,有25名同志在州县两级卫生系统工作,年龄最大的专家已57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共接诊门诊病人11130人次,大小手术1070余台,会诊414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20人次,下乡义诊69人次,举办各类讲座120余场,救死扶伤的故事不胜枚举。

  在教育系统工作的援疆干部,勇挑教学重担,默默奉献在教学第一线。援疆教师在内地承担的教学任务,每周只有10节课左右,而现在都增加到20节课左右,有的多达30节课。他们广泛开展教研活动,传授湖北先进的教学理念,组织听课278节,撰写评课稿226份,讲示范课172节。去年全州高考600分以上的考生53名,其中26名来自湖北教师所带的班级。

  在援疆干部中,无论是医生,还是教师,他们较高的业务水平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师德师风,赢得当地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好评,是援疆干部们用爱心、用真诚、用行动换来的。

  “三年援疆路,一生博州人。”这是援疆干部爱心的誓言。结对助学,每名援疆干部每年资助当地1名贫困中小学生400元,其中,纪春明为贫困学生和农牧民捐资5000多元,吕伟胜为结对助学的贫困学生捐款1800元……

  2005年9月,精河县大河沿子镇棉农遭遇罕见雹灾,待收的棉花零落满地,全体援疆干部响应号召,连续3天与受灾棉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尽力为棉农挽回损失。

  “因为有了爱,看这里的师生很亲切;因为有了爱,看边疆的山水如家乡。”在精河县高级中学承担英语教学工作的雷芳老师如是说。

  奉献亲情

  “一人援疆,全家奉献。”这是每一位援疆干部时常鼓励自己和家人的一句话。话虽这样说,但家乡亲人们生活的苦乐、身心的安康,总会使援疆干部们牵肠挂肚。

  从武汉来到博州人民医院,邓仁跃大夫感觉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然而,进疆不到一个月,他的父亲就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家人要求他回家照料老人。“才来一个月,怎么好意思开口请假呢?”邓仁跃忍痛劝慰家人。父亲去世后,邓大夫在悲痛中为老人办完后事。他强装平静,抚摸着母亲的手说:“妈,我得抓紧回新疆,那里有许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一阵无语之后,母亲轻声对儿子说:“你要回新疆就回吧,可是你走了,妈怎么办呢?”看着母亲孤苦无助的眼神,邓仁跃忍不住泪水对母亲说:“妈,儿子对不起您……”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援疆干部家中有这样那样困难的,何止是邓仁跃一个。王兴於同志的爱人身体不好,岳父和内弟生病住院开刀,家人几次催促他回家照料,他都坚守工作岗位。王洲洋的母亲在他进疆前就因中风病重,不久就抱病去世。吕厚全、谭冰两位年轻干部,进疆时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朱文成的母亲患脑溢血住院,他只能含泪告别瘫痪在床、神志不清的母亲进疆。许多同志刚进疆时,难以适应当地的饮食、气候,身体出现不适,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有的同志刚刚在医院拔下针头,又立即回到工作岗位……

  一年半来,有6位援疆干部的亲人因病去世,而他们却因路途遥远,无法及时回家为老人尽孝送终。

  长江无语,天山无声。那浩淼的母亲河,巍峨的西天山,你们也能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夫出远门妻心焦”所蕴涵的人间亲情吗?为了完成好援疆重任,援疆干部们奉献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美好年华、聪明才智和勤奋工作,还有那说不完、道不尽的骨肉亲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