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改委专家:补贴中储粮不如直补农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10:46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2006年四季度,全国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4.2%。带动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上扬1.4个百分点。这是官方首次证实去年10月份以来粮油价格上涨的事实。 去年11月份,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粮食主销区的粮油价格上涨,引起关注。但本次粮食价格上涨的最大获利方不是生产方的农民,而是加工、收购等环节。 有专家指出,本次粮价上涨,农民仅能获得粮价上涨总利润中的15%-20%,而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被认为是获利的最大方。 在中国粮食连续三年以来大丰收后,为何出现粮油价格上涨,而农民不能获得最大利益?中国的粮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全面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2月8日,本报专访了刚刚完成国家粮食安全政策课题报告的专家——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产业所蓝海涛博士。 粮食缺口的说法存误解 《21世纪》:有报告说我国连续3年粮食丰收,不存在缺口。但是农业部的说法是,从总体供需来看,仍然存在缺口,这是怎么回事? 蓝海涛:如果按照我国包含大豆的传统粮食统计口径来看,确实存在供需缺口,但从国际可比口径的谷物类粮食来看,并非如此。1997年以来,中国只是在2004年出现过净进口谷物类粮食的情况。这是2003年粮食短缺的反映。其他时间一直是谷物类粮食产大于需,是粮食净出口国。因此,从国际口径来说,自从粮食产量达到5亿吨以来,中国粮食是产大于需的。 但为何从总体上又说仍然存在粮食缺口,是因为大豆短缺。大豆在国际上不算粮食。目前中国大豆的年需求量是4500多万吨,大部分需要进口,绝大部分都用来生产食用油。 因此,把油用为主的大豆短缺,作为整个中国粮食短缺的依据,容易产生政策误导,结果是增加了已经产需平衡的谷物类粮食产量。2006年中国粮食也是产大于需。政府为防止供过于求的粮价过度下跌,不得不增加库存或扩大出口。 《21世纪》:去年11月份的粮油粮食价格上涨,是什么导致的? 蓝海涛:这只是暂时的价格上涨,因为粮食连续三年丰收,政府去年把小麦等商品粮大量收购后进入储藏,导致实际市场流通量减少,特别是主销区粮食不足,由此造成粮油粮食价格上涨。政府抛售储备粮后,粮价很快平稳并趋于下降下跌,粮价没有可持续上涨的动力。 《21世纪》:中国能源安全也涉及到粮食吗? 蓝海涛:是的。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作为工业用粮的玉米上,玉米可以做成燃料乙醇。中国目前每年生产100多万吨燃料乙醇,需要330万吨玉米,所占整个玉米产量的比重不大,对粮食安全暂无影响。但是按未来“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期间,需要500万吨燃料乙醇,如果90%用玉米生产,约需要1500万吨玉米,约占到总玉米总需求量的10%以上,可能会有影响。 为何粮价上涨农民没有得到更多好处? 《21世纪》:粮食价格自从11月份就在涨,为何农民没有得到更多的好处?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