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除夕·家在上海”活动启动,留校大学生与上海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6日09:15 上海青年报

  今年寒假,大约有5000名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过年。然而,除了各大高校为他们发放慰问金、准备年夜饭、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外,他们中的代表还将走进上海家庭共度佳节。团市委、市学联、青年报社联合推出“情满除夕·家在上海”留校大学生与上海家庭结对过年活动启动以来,已有100名品学兼优的留校大学生与来自社会各界的100个上海家庭结对,

  他们将同吃年夜饭、同做志愿者来欢庆节日。

  本报记者 蔡玲玲 刘晶晶

  【结对故事1】

  西藏女孩去幼儿园做志愿者

  “你看这个小鸭子是什么颜色的啊?对,是灰色的,它叫丑小鸭……”昨天下午,在浦东东方幼儿园(联洋部)明媚的冬日阳光下,藏族女孩次仁央宗拿着《丑小鸭》的故事书席地而坐,身边围绕着一群正等着家长接回家的孩子。

  “寒假我不回家了,四年的寒假都是在上海过的,回去路太远了。”浓眉大眼的次仁央宗爽快地告诉记者,并且展露出一个高原的蓝天那样明媚的笑容。

  每年的寒假学校都会组织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今年学院的老师还请了几个学生一起吃饭,所以并不感到特别的孤单。今年的寒假,次仁央宗不仅参加学校组织的年夜饭,还将有一个特别的去处——来到东方幼儿园的老师张颖家吃一顿上海人家的年夜饭。

  年轻的张颖也是华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是次仁央宗的同门师姐。“之前我们并不认识的,无意中我听留校的同学说起今年要找上海家庭为留校大学生过年,就报名了。”张颖悄悄告诉记者,爸爸妈妈都很期待次仁央宗来家里过年,特意准备了很多年货,要让假期不回家的西藏女孩过一个地道的上海春节。

  得知次仁央宗今年下半年就要毕业回到拉萨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作为师姐的张颖特意邀请次仁央宗来参观自己工作的幼儿园,并且做半天的“志愿老师”。

  【结对故事2】

  朝鲜族女孩期待过汉族新年

  “回家比较浪费时间,成本也比较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二的金丽艳寒假报了新东方的高级口译班,要从2月2日一直上到25日,上课之余的时间,还要打工,从复旦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浦东教韩国人中文,每天忙忙碌碌,充实得没空想家。

  “学校老师很关心我们,前两天还提前吃了年夜饭,特别热闹。”而最让她雀跃的是能到上海家庭过年,因为是朝鲜族人,她对汉族人、上海家庭过年的方式特别好奇。

  和她结对的夏叶刚从复旦毕业一年半,通过朋友了解到有这次活动,很积极地报名参加了。“我是金山人,工作后也寄住在复旦寝室里,一放假,整幢楼空荡荡的,感觉特别冷清,这种寂寞的感觉我清楚。”他准备初四把小金和来看她的妈妈一起带回家,吃个饭,再带到金山附近逛一逛,看看上海的海。

  【结对故事3】

  北方男孩希望过年能吃饺子

  上海水产大学的大三学生刘波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在上海过春节了。6岁时母亲去世,8岁时父亲去世,大一下学期,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也相继过世,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过年,对于刘波来说已经是颇为遥远的记忆了。

  尽管性格开朗,但对于家庭,他还是很向往,“看到一家三口,还是会很羡慕。”过年的愿望,来自内蒙的他是想吃顿饺子。“去年年三十,打完工出来,特想吃饺子,可店都关门了,到处找不到,那时挺难受的。”

  知道他的愿望,与他结对的市民王艳红一口答应:“春节就吃饺子了,今年过年当然就以他为主角。”去年才做妈妈的她,只是想让刘波能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我菜做得不好,但我会尽力,让他吃到家的味道。”王女士说。

  【结对故事4】

  看到她就像看到在美国的孩子

  虽然回一趟浙江诸暨并不远,但为了想赚钱打工补贴家用,交大机械电子专业的大三学生马琼今年第一次留校过年。因为父母身体不好,还有个弟弟读初二,马琼自读大学后就没再花过家里一分钱,学费贷款,生活费靠助学金,打工赚来的钱全寄回了家,最多时一次接了4份家教,还在学校兼了好几份职。

  寝室就剩她一人,学校老师经常会打电话过来,前天中午还一起吃饭,送礼物。“从我来上海读书,就不断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对于准备带她回家过年的闵行区热心市民徐祖英,马琼只是一再地说“谢谢”。徐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在美国,逢年过节也不能常回来,看到马琼就像看到了自己儿子,还准备和老伴带着马琼一起上海一日游。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