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需要邓小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6日09:42 金羊网-新快报

  很多经典论述仍适用于现在的中日关系

  十年前,当邓小平逝世的消息传到日本时,整个国家为之震动———去世之日,刚好日本北海道发生地震,震级不大,这在日本是家常便饭,可还是有人说确实是“巨星殒落”,天地感应。那些天,日本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邓小平。究其原因,日本人明言:邓小平打开中日邦交之门,邓小平是可与之推心置腹的“知日家”。十年后,仍有日本人“迷恋”邓小平,因为他们认为,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今后中日关系的方向。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我们两国之间虽然有过一段不幸的往事,但是,在中日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毕竟只是短暂的一瞬。”

  

  ———1978年10月23日访问日本期间,邓小平在出席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举行的宴会上如是说。

  美国“中日通”傅高义:

  中日需吸取小平营养

  

日本也需要邓小平

  已经77岁高龄的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先生(EzraVogel),既是一位“中国通”也是一位“日本通”,一口流利的汉语和日语让人印象深刻。最近他正在准备写一本关于邓小平的书。由于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既关注中日两国的国内发展问题,也懂得从国际政治角度关注中日关系,这让傅高义先生看到了很多常人所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向前看”今天仍然适用

  记者(以下简称“记”):去年你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日本也需要像邓小平这样的领袖,你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傅高义(以下简称“傅”):我是指长期的国家战略方面的事情。日本前任首相小泉只考虑当时的国内政治情况,不考虑长期的国家战略。新任首相安倍上台后,开始考虑日本今后长期的国家战略。相比之下,中国需要什么,邓小平非常清楚。邓小平能考虑到中国的长期战略,比如他提出“一国两制”,保证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在1997年后50年不变,这是50年的战略观点。邓小平懂得,当时落后的中国为了发展,需要向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学习;而且他懂得,中国不仅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还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先进制度。

  记:邓小平有很多关于中日关系的经典论述,是不是也适用于现在的中日关系?

  傅:有很多。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说过“中日两国有着近两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其中最多有100年的路程走得不好,这同两千年相比只是一小段”。现在有些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军国主义国家,但是邓小平当时并没有用这个说法。邓小平提出“向前看”,他说“中日关系历史上的纠葛,坦率地说中国方面没有责任。对历史的认识,对历史的评价,要强调以新的向前看的态度,不要找麻烦,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新的纠葛。现在这些纠葛没有一件是中国引起的。对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最大的克制态度,包括说服人民。”“我们双方考虑问题都要立足于长远,要解决长远问题。对现在和将来可能发生的纠葛,都要冷静、迅速地共同合作,尽快解决好,以免影响我们长远关系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从1937年到1945年和日本打过仗,8年抗日,所以他对中日友好的必要性更有发言权,体会也更为深刻。

  有问题不应回避

  记:邓小平还说过,“对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惟一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加强友好、发展合作来回答他们。”

  傅:我觉得这非常重要。中日有矛盾,中美也有矛盾,中苏也有矛盾;过去有矛盾,现在也有矛盾,但邓小平觉得为了中国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这样做是对的。

  邓小平告诉我们,有问题的时候应该讨论,不应该回避。应该互相理解,想办法解决。

  记:目前中日之间是不是也需要这样的心态呢?

  傅:对,我觉得两国领导人应该常常见面,交换看法,这个很重要。另外,现在中日之间正在进行的青年和经济界人士的交流非常好。最近中国的电视台向观众介绍日本的文化,上世纪80年代中国观众能看到很多这类节目,最近几年在中国电视上看得不多,我觉得现在应该多起来了。据《国际先驱导报》

  

日本也需要邓小平

  图:1978年10月2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欢迎邓小平到访。

  

日本也需要邓小平

  图: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乘坐新干线列车赴文化古城京都访问。他对随行的记者说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觉: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日本也需要邓小平

  图:1978年10月23日晚,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和夫人三枝在首相官邸举行宴会,欢迎邓小平夫妇。

  日本有一群“小平迷”

  

  在邓小平身上可以找到今后中日关系发展方向

  

  “你好,小平”

  “今年恰逢香港回归10周年,又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我们还会办更大规模的中国电影全貌展。那时势必会在日本掀起新一轮中国电影热。”日本谷阿帕电影发行公司社长藤田敏夫告诉记者。

  去年8月19日到9月10日,该公司在东京、大阪两地成功举办了中国电影全貌展映会,开幕片就是《你好,邓小平》。该片共公映12场,约千名“小平迷”观看了该片。

  该片讲述了邓小平坎坷光辉的一生。在放映前一周,日本各大媒体嗅觉灵敏,纷纷介绍《你好,邓小平》的放映信息。人气颇旺的广播节目“亚洲频道”还特意邀请藤田社长录制了一期专题节目。

  《你好,邓小平》正式公映前,记者有幸参加了该片在东京银座的试映会。那天是日本7月典型的“三伏天”,但是顶着酷暑的观众仍挤满了剧场。

  纪录片虽是中文配音,日文字幕,但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放映结束后,仍有许多观众不愿离去,聚集在剧院门口交流着感想。一位60多岁的老人说,她印象中的邓小平亲和力很强,尤其是访日时一直面带微笑,而且着装朴素。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看到媒体的报道后,很早就盼着看这部纪录片。“日本关于邓小平的纪录片引进得不多,这次终于圆了我的梦。但还是有个小小的遗憾,电影里只出现了小平访日时乘坐新干线和视察工厂的镜头,我希望看到更多小平访日的画面。”

  当天的观众中,还有一位台湾的留学生。她说在台湾,很少看到邓小平的资料。这次的纪录片让她改变了以前对邓小平的看法,“他是个挺亲切和蔼而且有魄力的老爷爷。”

  理想的领导人形象

  在当今的日本人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平迷”呢?曾供职于NHK的记者中岛国臣告诉记者,小平不张扬,稳重并富于亲和力,这与日本人心目中的理想的领导人的形象十分吻合,小平昔日访问日本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印在许多日本人心中。

  1978年访问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时,邓小平应邀来到一间展示微波炉等新产品的展览室,讲解人员把一盘烧卖用微波炉加热后,请邓小平观看,邓小平拿起一个烧卖看了,突然一下放到嘴里,边吃边说味道不错。这一幕出乎松下公司职员的意料,大家无不赞叹邓小平敢于尝试的精神。

  访问奈良时,邓小平和夫人卓琳来到宴会厅隔壁一对新婚夫妇举行婚礼的现场。曾抢拍下这意外一幕的当年《读卖新闻》的摄影记者回忆说:“邓副总理与新娘握手时,新娘面部略带红晕的笑容、新郎沉浸在意外荣幸之中的姿态都拍摄下来了,照片有力地说明了邓副总理坦率的人品。”

  中岛国臣认为,那些看小平纪录片的日本人,不只是为了回顾中日友好的历史,更是为了重温自己心中的回忆。

  值得继承的外交智慧

  在今天许多日本人看来,邓小平是对中日友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中国领导人。他们都希望现在的中日两国领导人能够继承邓小平的外交智慧。

  中岛宏是日本共同社资深记者。曾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常驻北京,并担任过共同社北京支局长。在驻京期间,他多次和邓小平见过面,还进行过单独采访。“他从没有给人高高在上的压迫感。”中岛宏当时在和其他各国记者聊天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邓小平是个能够折服世界的领导人。”

  中岛宏感觉,灵活、务实是邓小平突出的特点。特别是在处理中日关系上,作为大国领导人,能够从实际需要出发。比如他当时承认中国落后,为了建设,要向日本学习。“这番讲话让我很佩服。”

  “邓小平很谦虚,不是总强调自己,全面否定对方。而是经常站在对方角度着想,这点对领导人来说很不易。”中岛宏认为,邓小平在外交方面的智慧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对日本领导人来说也应该充分学习和继承。

  日本庆应大学综合政策学部的小岛朋之教授认为,从邓小平的对日政策上可以看出,他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做了相当长远的考虑和规划。去年安倍首相的成功访华,还有中日两国达成的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正是对小平同志中日关系政策的很好体现。据《国际先驱导报》

  

日本也需要邓小平

  图:1978年,日本小朋友热烈欢迎邓小平一行到访。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